SEM模型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020-02-22 12:23常思远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辅导员

常思远

摘要:文章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考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及薄弱之处,研究发现,辅导员隊伍性别和学历结构失调;中高级辅导员人数偏少;政府协同因子和学校协同因子对高校辅导员能力影响最大。鉴于此,建议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机制,提高政府和学校协同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提高辅导员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SEM

一、引言

本研究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为基础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江苏省内随机抽取了20余所高校,在高校辅导员中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期能够了解江苏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现状,找到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指标,以期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

本研究通过对各高校辅导员初步访问,以及对高校管理者的网上访问调查,将《标准》中的9项能力标准进行归纳,重新归类为7大项,分别为思政教育能力、网络思教能力、党团班级建设能力、学业指导能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将《标准》要求的危机事件应对能力划归到事务处理能力中去,理论与实践能力分散到其他各项能力中。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及其协同开发调查问卷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标题、内容,主要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第二部分是辅导员的人口学特征,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工作时间、最高学历等;第三部分是关于高校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开发状况,主要由学校对辅导员的培养,对上级政策实施状况等几个问题组成;第四部分是辅导员各项能力自评,包含了《标准》对各级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对于辅导员能力自评的每个测量因素在问卷中均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

三、调查问卷结果及结构方程模型建立

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各高校的各级辅导员,在正式做调查之前,本研究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预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修正,最后进行正式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50份,经多人多组校验,共收得有效问卷21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达70.667%。

(一)调查数据的基本结构

在所有受访者中,辅导员的性别比为24:29(男:女),上任不到一年的高校辅导员人数为9人,约占总数的4.24%,上任年限为1~3年的辅导员人数为33人,约占总数的15.57%,上任年限为4~8年的辅导员的人数为136人约占总数的64.15%,上任年限大8年以上的辅导员人数为34人,占总人数的16.04%问卷涉及到了各级辅导员(《标准》讲辅导员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划分的标准为在职时间,其中初级辅导员的在职时间为3年及以下,中级辅导员为4~8年,高级辅导员则定义为在职时间超过8年),具有普遍代表性。其中辅导员最高学历中,专科毕业的有3人,本科毕业的有51人,硕士毕业的有150人,博士毕业的有8人。统计表明,在随机的受访者中,专科、本科或博士学历的比例较低,高校辅导员以硕士学历为主。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评量表信度和效度

在做结构方程模型(SEM)之前,文章先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1. 信度检验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检验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评量表的结构设计,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整体适配指数和各指数适配标准均通过临界值。

常用的信度检验主要是通过信度系数和组合信度来反映的,目的是检验问卷的可信度。问卷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指标体系的因子载荷量、信度系数、组合信度、测量误差和平方差萃取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除了Question1和Question2,其他Question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2;除了党团班级建设,各个潜变量的组合信度的值均大于0.4。说明问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 结构效度

各维度的聚敛效度通过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值)来反映。AVE值就是各维度的各Question因素负荷量平方的平均值。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量表各维度的AVE值介于0. 2~0. 5之间,分别为0.22、0.22、0.39、0.36、0.36、0.5、0.41,均大于0.2,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 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反映问卷设置的合理性和内容设置的可理解性。本研究的问卷是经过预调查并进行修正过的,而且是咨询过诸多专家,经过诸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的,问卷设置较为合理,内容较为符合各级辅导员,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1. 辅导员职业能力测量模型

鉴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评量表分为思政教育能力,网络思教能力,党团班级建设能力,学业指导能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7个维度,因此,以辅导员职业能力作为潜在变量,7个维度作为测量变量,构成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评的测量模型。

2. 辅导员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及前期的研究,发现人口学特征、学校和政府三个层面的因素会对辅导员职业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充分考虑上述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以及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模型,为得到更理想的模型,再建模过程中,依据修正指数和路径系数的显著性,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模型的结果图见图1。

修正模型中卡方对应的P值为0.000,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调查的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并无显著差别。卡方与自由度之比小于临界值2。此外,适配度指数CFI、NFI和IFI的值均接近于1,RMSEA值小于0.02,以上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模型整体的适配性较好。

3. 模型结果与分析

(1)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潜在变量间的系数表示某一变量的变动引起其他变量变动的程度。如图1中,政府协同因子与学校协同因子的回归系数为0.158,表示学校协同因子提高1%将直接使政府协同因子提高0.58%;辅导员职业能力与学校协同因子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299,表示学校协同因子提高1%将直接使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0.299%;辅导员职业能力与人口学特征因子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51,表示人口学特征因子每提高1%将直接使辅导员职业能力降低0.051%。辅导员职业能力与政府协同因子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569,表示政府协同因子每提高1%将直接使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0.569%。

(2)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①辅导员职业能力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辅导员职业能力中心理健康教育系数最大(0.72),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系数次之(0.71),接下来是网络思政(0.62)和党团班级建设(0.582)、思政能力(0.48)、职业就业指导(0.43)和学业指导(0.411)。以上说明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日常事务处理能力是影响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②学校协同因子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Y1(学校落实上级相关政策情况)系数最大(0.928),Y2系数(学校培训效果情况)次之(0.795),Y3(学校职业能力开发状况)系数为0.795。说明这三个观测变量对学校协同因子有重要的影响。

③政府协同因子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顶层设计系数最大(0.606),《标准》的合理性系数次之(0.539),接着是政府培养状况系数(0.423)。说明顶层设计、标准实施的合理性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四、结论与建议

就调查的样本而言,高校辅导员性别比例不协调,男少女多,文科辅导员较理工科辅导员多;中高级辅导员偏少,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高;对问卷的量表部分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发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政府协同因子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影响最大,学校协同因子次之,人口学特征因子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影响是负的;辅导员职业能力中,因子载荷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日常事务处理能力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为此应该多种手段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改善辅导员结构现状。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外功),要多手段稳定辅导员队伍,改善辅导员性别和学历结构。要增加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社會归属感,形成全社会尊重高校辅导员的良好氛围。完善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不仅要引得进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还要发展人才。根据马斯特洛需求理论,高校应完善高校辅导员的激励体制,适当给予辅导员的物质奖励和政策倾斜。

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内功),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政府协同因素和学校协同因素是高校辅导员能力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政府协同和学校协同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合理的高校辅导员管理发展要求,如要设置合理的能力考核培养体系,符合辅导员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要求等;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经常举办辅导员团建活动(如学术沙龙),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兴趣,防止其产生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孙莹炜,赵晓民,陈晓雯,任欣淼.浅谈高校辅导员性别特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及其合力作用的发挥[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2).

[2]廖爱社,潘兴明.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优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