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新探

2020-02-22 02:51肖志明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软件行业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方向)专业的人才需求随之迅速增长。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前期工作,也是核心工作,它的设计与制订不但要解决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还要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现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就业面向、政策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做好各项设计工作。

[关键词]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6-0032-05

引言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一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成人高等学校,立足于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开展专业建设。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人才缺口较大。探索基于远程教育的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是人才培养的魂,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和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前期工作,也是核心工作,它的设计与制订不但要解决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題,还要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现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就业面向、政策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做好各项设计。

一、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软件工程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专业。得益于国家的重视,软件行业的扶持和促进政策的不断细化,相关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地位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得到加强。据前瞻研究院《中国软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到2022年,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5万亿元。

移动互联网方面,在智能手机热潮的推动下,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从2014年的55680万人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83070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8.3%,位居世界第一。移动互联网作为软件行业一个新的方向和热点,发展势头迅猛。这一趋势预示着移动互联网产业将持续发展,随之带来的是对移动应用开发人才的大量需求。

人才培养和需求方面,领袖HR商学院院长、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杨平英曾表示,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存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人才需求的问题。其根本原因,一是国内高等院校对口的专业并不多,教学质量不够高,所输送人才没有完全满足市场要求;二是高端技术人才就业多偏向于有实力的中大型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信部在2018年曾有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与软件开发类人才在未来几年内的需求量将超过100万人。具有相关知识背景、技术经验的专业人才的稀缺,是移动应用开发企业生存和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人员数量难以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Android、iOS两大平台研发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具有良好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软件系统的分析、建模和设计方法,具有一定应用软件开发、维护、测试的能力和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能够根据设计的要求开发移动设备软件和移动Web应用,熟悉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流程及规范,熟练掌握目前主流移动应用开发平台(Android或iOS)下手机应用软件开发技能,能够从事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移动游戏开发、移动商务网站及数据库开发和维护、移动应用UI设计、移动互联网运维、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等工作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二)知识要求

1.基础知识

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组成、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网络以及离散数学基本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软件测试和评估、软件项目管理;熟悉移动设备软件和移动Web应用,熟练掌握Android或iOS下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技能,熟悉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流程及规范,掌握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的技能和项目管理经验,熟悉移动商务网站及数据库开发和维护、移动应用UI设计、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策划、运维、营销、测评。

(三)能力要求

1.基本能力

(1)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UMI语言与工具、常用办公软件包括项目开发文档的整理(Word和WPS)、报告的演示(PowerPoint)、表格的绘制与数据的处理(Excel)以及其他工具软件和网络软件。

(2)熟悉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组成原理,能处理计算机常见故障;熟悉当前市场各类计算机硬件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3)熟悉专业英语,能阅读本专业相关中英文资料、文献的能力。

(4)按行业、企业的规范,管理软件各类文档,并具备加以分析、处理的能力。

(5)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查阅文献、软件文档、系统帮助、专业图书等多种途径获取技术支持的能力。

(6)掌握必备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主流移动互联开发平台的系统知识、数据库基础、高级语言基础、网络技术、网页设计等。

(7)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包括熟悉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的流程,熟悉数据库开发与维护,熟悉网站建设与管理。

2.专业能力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应具备如下专业能力。

(1)程序开发工具的使用和应用开发能力。能够掌握1~2门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使用这些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和进行实际应用软件开发的技能。

(2)理解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和技术规范。

(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运维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对应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前台开发技术和工具。

(4)熟练应用移动平台开发语言开发移动互联APP应用软件。

(5)具备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和技术协作素养,满足企业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的需求。

(6)具备跟踪学习移动互联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四)应具有的职业资格证书(见表1)

说明:获得上述职业资格证书,可免修“配套课程”一栏中标识*的课程,直接认证相关课程学分。

四、就业面向

(一)各级各类企事业机关单位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二)国内外大中型移动通信企业、商业企业从事移动互聯网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系统集成与部署。

(三)在信息领域的国际性大公司、国内大中型软件公司从事以下工作:

1.移动终端App开发;

2.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发;

3.基于HTML5的移动终端Web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开发及管理;

4.移动通信设备及应用软件安装、测试、维护、销售和技术支持等。

本专业的具体岗位:Java程序员、Web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设计师、软件过程能力评估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软件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移动互联网站设计师、UI设计工程师、移动智能设备软件工程师、Android程序员、iOS应用开发工程师、移动互联网络工程师、移动智能商业应用项目管理师、信息技术工程师等。

五、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一)知识、能力结构及支撑课程(见表2)

(二)课程结构体系(见表3)

(三)教学模式

本专业的课程推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远程自主协作式教学模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Moodle)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依托互联网进行远程交互式教学。学校为本专业配备专业责任教师(专业带头人),由专业责任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为每门课程遴选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负责统筹课程线上和线下教学。

1.线上学习

课程责任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包含技术人员)建设网络课程,做好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安排和各类教学媒体资源。教学平台和教学团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网上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点(学习中心)安排课程辅导教师,指导学习者网上学习。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工具,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与教学团队、辅导教师、同学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获得学习帮助,实现个性化学习。

2.线下学习

课程责任教师根据课程教学情况统筹安排各分校的面授课、上课次数和具体时间。面授课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方法指导、解惑答疑、集中讨论、实习、实训活动等,每门课程安排面授课进行重点、难点讲解,辅导次数为1~3次,可视课程具体情况适当增加。

六、教学运行组织与制度、政策措施保障

(一)教学运行组织管理体系

三级质量管理机构分别是教务处、学院、教研室。由学校教务处代表学校负责宏观质量管理方面工作,出台相关文件,成立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协调教务处与学院之间的工作,起承上启下作用。学院建立专业质量管理工作组,教研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要求,从微观层面细化管理规定,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建立专业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依托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等多种途径,建立信息准确、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制定《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学生反馈管理办法》等评价反馈文件。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持政策措施

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培养质量,制定各种标准、规章、规范,保证培养质量达到要求。针对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制定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标准;对任课教师,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标准》《教师理论教学操作规范》《教师实践教学操作规范》等文件;对学生学习,制定《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标准》《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环节质量标准》等文件。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逐年增长,移动互联网产业日趋成熟,随之而来的是对软件、移动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立足于学校特色,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探索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软件工程(移动互相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对学校远程开放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忠.移动应用开发行业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7(8):21.

[2]孙仁鹏.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观察与思考,2018(9):178-179.

[3]张蓉,华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软件导刊,2014(12):188-191.

[作者简介]肖志明(1977-),男,广西柳城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黄 河]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