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的渗透

2020-02-22 22:03陈松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6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情境

陈松

【摘 要】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模式重知识的传授,轻情感教育,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失去育人功能。要切实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将情感教育引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实现情感的提升、品德修养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境;渗透;创新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一、情感教育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得到重视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前对教学目标的提法是“了解”、“理解”、“掌握”什么知识,而现在的提法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与传统教学有了很大不同,把情感教育放在了突出位置。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学活动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突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

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潜能的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等方面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

走进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调查发现,长期以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出现偏重于認知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重教条式讲授而轻教学情感投入,重师道尊严轻师生情感交流的不良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情感教育,就很难做到用自己的高尚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疏通思想渠道,更无从达到陶冶学生情感的目的。要想改变道德与法治课枯燥、教学低迷的状态,就要加强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

(一)教师多与学生交朋友,增进师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课堂上,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高高在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知识,建立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课后,我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经常和他们谈心,这样,我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我的话学生们爱听了,我的课学生们爱上了。

(二)教师语言要赋予变化,充满激情,感染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激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语言注重高低起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不能只是一味地平铺直叙,自始至终一个语调。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第一框“中国担当”相关内容时,教师语言应高亢激扬,充满自豪;“近代以来,祖国遭受内忧外患而积贫积弱……”时,语言低沉缓慢,内心感到耻辱与悲愤。

(三)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吸引学生

教材上的例子由于受地域、时间、城乡差别、学生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一定对列出的事例都有所了解,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知识层面创造性地进行增补整合。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少年的担当》,除了课本上邓稼先、谭嗣同、林觉民、吴良镛的例子外,我还结合云南本土沾益籍的奥运冠军邹连康的例子教育学生,这样更具有教育性。再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师把本地的文化引进课堂,使学生清楚,身为曲靖人,应该明白曲靖是爨文化的发源地,知道曲靖的《爨宝子碑》的艺术价值,了解曲靖的名胜古迹等。

(四)更新教育手段,做到情景交融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单一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而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增强教育性、实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教师如果光靠语言来说明,可能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把宣判大会的视频放映给学生看,这样学生通过视频既学到了知识,又警示了自己做到法不可违;再如粤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拒绝诱惑》毒品相关知识,我给学生播放了《毒品,致命的诱惑》警示教育片。通过观看影片,很直观地认识了什么是毒品,吸食毒品有哪些危害,从而,使学生提高毒品防范意识,自己不吸毒,劝说身边的人不吸毒,还要积极同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五)教师榜样示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要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如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文明交往》阅读与感悟“中学生礼仪指南”知识,要求学生穿戴要整齐。我积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在校园中,在学生面前从来没有出现衣服不拉拉链、不扣纽扣现象。我要求学生不抽烟,我带头不抽烟;我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我带头不乱扔垃圾并见到校园里的垃圾我主动捡起来。这样,在我的带动下,学生文明礼仪得到改进,校园环境得到改观。

(六)创设情境,以情感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我采用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常回家看看”做铺垫,穿插电视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别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视频,引入孝敬父母历史典故,并且请了一部分家长走进课堂进行亲子互动。本堂课效果非常好,增进了亲子关系,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光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上,搞好学习,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七)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尊重每一个学生,从来不因学习成绩歧视“差生”,因为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兴趣爱好有所偏好,“差生”由于种种因素暂时学习不好,但并不能用学习成绩来说明一切。另外,在学生犯错时,我给学生说明事情经过的机会,调查事情原委,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从不打骂学生,对“优生”和“差生”一视同仁,不以学生学习好就纵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不应学生学习成绩差就严惩,小题大做。

(八)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我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更新教学理念,编写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创设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每次上课前,教师都会用五到十分钟时间把本堂课要完成的任务交与学生,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等方式完成,让学生质疑,哪些问题自己搞懂了,哪些还需要老师的讲解。一般情况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先不忙回答,而是询问哪些同学会回答,让能回答的同学回答,对于同学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再重点解答。下课前五分钟,教师会让学生畅谈收获,当然,学生不能只回答学到了什么知识,还要回答能力有什么提高,方法有什么改进,还有什么不足等。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真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交流、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渗透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