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22 03:33张鹏翔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翻转课堂高中数学

张鹏翔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广泛重视,其中,翻转课堂模式凭借种种优势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进行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使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各项能力。本文介绍了翻转课堂模式及其应用价值,并探讨了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能,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数学;融合策略

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录制微视频、组织课堂授课,而学生则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1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1翻转课堂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采用传统方式对高中数学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其认知内容和解决难题时重点依靠教师的讲授,导致学生在行为与思维上均很难提高。而有效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来获得想要的知识,逐渐脱离传统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并在知识深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调动学生更加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一学习模式的更新,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翻转课堂能优化数学教学资源

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时,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思考能力,可采用更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内容,这些知识内容和方式统称为教学资源,而利用翻转课堂便能够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并运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更依赖于课本教材内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有效拓宽了获得知识的途径。例如,教材外的网络渠道、课外读物等。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充分地拓宽视野和思路,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为学生在翻转课堂上更好、更快地提升数学成绩打好基础。

1.3翻转课堂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时,学生重新回到课堂主人翁的位置上,教师将直接讲解知识点的方式,转变为循序引导并在恰当时间点对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铺设,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通過较长时间的锻炼,学生们会逐渐形成自己学习的惯性,并有效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有效讲解重点内容的探索思路和解答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拓展自身的数学思维,通过这些思维来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这同样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2“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2.1妙用翻转课堂模式,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用翻转课堂时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案,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以“函数与方程”一课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函数零点等知识概念制作为5min~10min微视频,在视频中添加函数概念由来与对应的解说图示,有效减少学生翻阅教材寻找概念的时间,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在视频中结合教学目标、认知水平等添加对概念知识对应的课前练习题,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制定不同问题,针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设置问题:函数y=3x-1的零点是多少?针对数学基础水平中等学生设置以下问题:函数f(x)为偶函数,函数图像与x轴存在两个交点,所以该函数所有零点和为多少?针对数学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可设置以下问题:函数f(x)在R上为增函数,f(3)=f(xy)=f(x)+f(y),证明f(x-2)+f(x)>1。通过上述不同难度练习题让学生在正式掌握新知识之前了解解答函数与方程思路,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妙用翻转课堂模式,丰富课堂活动

高中数学教师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时可充分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与空间,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直线的方程”教学为例,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之前预习时遇到的难题,重点围绕“直线距离公式”“直线五种方程”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构建直线方程理论,明确直线方程的由来。与此同时,数学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布置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其中涵盖“求过交点直线问题”与“直线方程直线应用”等。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是否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结合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和解答与直线方程有关问题,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再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为例。教师以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提问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和直线方程相关知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先让学生共同回顾和圆心与半径等表达式知识,再借助课前制作的微视频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圆心到直线距离,以及与圆半径间的大小关系。与此同时,教师提出问题: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该章节微视频有6分钟左右,教师在视频内容中添加相关音频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并运用大号加粗字体画出重难点知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中还需为学生创设情境,即通过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相互讨论,促使学生深度分析和理解直线与圆的3种位置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3在师生双向互动中应用翻转课堂

在应用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模式时,教师被动灌输的形式逐渐转变成了主动引导的模式,增加了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在学习小组中当同学们碰到难题时,老师可实时予以讲解引导。各组队间的学生还可进行合作,共同学习,而不用单靠数学教师的讲解进行有效学习。所以在授课时,教师需要重新建立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对所教学生要充分了解,将6~8个学生合理地划为一组。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在每个学习小组中,教师都需要安插1~2名数学成绩好或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如此,在组队中了解并掌握了重难点的学生可帮助没有掌握的同学来进行有效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排除难题的能力,还可充分展现出合作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对“随机抽样”这一知识点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真实的随机抽样情况与过程进行了解,并在课上讲述。接下来教师需提问:“如果商品监督人员要针对某商场的空气净化器实施质量和效果检查,需要采用怎样的检验方式?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在抽样期间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获得样本?”然后老师可引领学生综合生活、学习中的经验来详细地分析与探讨。在提升学生对随机抽样的了解与把握以后,再进行对随机抽样知识点的更深一步讲解,带领学生利用讨论时间来寻找随机抽样的特性。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求,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每个环节当中。而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应始终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帮助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6):75.

[2]吴昊.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J].中学数学,2020(11):86-87.

[3]付小青,袁顶国.中国式“翻转课堂”的实践困境与突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45-48.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翻转课堂高中数学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