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走向课外

2020-02-22 13:46周玲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课外小学科学应用

周玲明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在教育体制也做出了一定的改革,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找到适应目前学生的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该学科产生兴趣。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有培养其探究能力。下文主要针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课堂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课外;探究式一体化;应用

前言:

在教学的实践中,课内和课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课堂上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知识又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外和课内相互融合,是新时期科学教师教学的新目标。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教师需要加以利用,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一个深入的探究,拓宽其知识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探究是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课堂探究,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探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怀着对于万物好奇的心理来进行探索,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来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将小学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避免出现过于夸张的探究式教学,要结合生活和实际来进行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在知识点的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

比如关于“影子的秘密”这一点,从教材内容来进行下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阳光下影子不同的变化,发现大自然的魅力。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对事物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能够掌握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但是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不够细心,也没有耐心来进行观察。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质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就是对于课题的导入,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手。在课堂开始时首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哪位学生知道现在是几点?这种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对当下时间的关注,一般来说的小学生不会带手表,对于时间观念比较薄弱,教师可以抓住“時间”这一点,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例如:进行一个提问现在是几点了?学生:不知道,教师:我有带手表所以知道现在是几点,但是古人是没有手表的他们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是如何进行计时的呢?引出了本节课的关键内容,古人是利用什么来计时?然后针对问题来展开进一步的探究,想一想如果没有计时的工具,古人是怎样感知到时间的流逝,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变化,大家可以展开一下大胆的猜测,看看以下哪一种方式会更加正确1.鸡鸣的声音提醒时间2.肚子饿了3.太阳在空中的位置4.农活归来;选择学生来进行回答。根据1选项可以引出太阳的移动,在古代没有计时的工具,肚子饿和农活后都会有较大的时间偏差。只有通过太阳的移动,对影子进行观察才是准确的计时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利用手中有的工具例如笔、直尺和纸将笔或者直尺立在纸上,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会不断的进行变化。教师就可以开始对于本堂课进行正式讲解,古人用来判断时间的工具是圭表,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关于圭表的照片以及视频,并且引出概念。以上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培养其想象力,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课外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课外的探索是课堂上的一个延伸,也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探索缺少教师的监督,因此对于课外探索完全是靠学生的自主性,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做到激发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该学科有了一定的兴趣才会进行不断的探索。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探索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

例如:关于“杠杆的科学”这一课程,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外探索的任务后,应当思考怎样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抓住学生的心理。小学生的身体还没有完全的发育,对于一些重物没有办法移动。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说明对于该任务探索的意义,可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于学生探索应该积极的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能够拆分的重物,可以由难化简,这种移动的技巧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实际操作能力。除了一些杠杆原理,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小工具,来制作滚轮之类的东西。

课外的探索可能会浪费大量的精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在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介入,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实践,一周左右。还可以划分几个小学的小组,让学生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学生之间交流不同的意见,从生活中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之间还能够相互进行监督,提高探究的质量,这种方法也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三、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实验可以得知,好奇心中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该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展开探索。例如在学习《有关光的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用大屏幕来播放一些五彩缤纷的光的图片或者视频,给学生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视频内容进行研究和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光的变化,如太阳光和家里的光。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学课堂中普遍的现象,这种情况会大大的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之前明确的告诉学生研究的对象,对于研究出来的想象进行分析,保证活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进行提问和研究,例如冰淇淋在冰箱为什么能够好好的保存,拿出来为什么会融化呢?这种生活中的现象都能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在结合课堂上的内容在课下进行对此事物的观察,将研究出来的结论记录下来,提高探索能力。

四、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于小学科学构建探究式一体化教学也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在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报告和结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考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因为有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核,可能会出现抄袭的现象,这明显是不对的行为,对学生未来有不利的影响。另外,一些学生也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考试得分的目的,但这也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应当建立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学习效果为一体的评价模式,扩大对于学生的评价范围,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

结语: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地,从表面上来看学习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和考试,其实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新时代下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大门。教师应该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主动的都对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一个创新,充分的认识到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日常观察到的学生特点中展开设计,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蕾.浅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策略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9,26(27):19.

[2]张文菊.农村小学科学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卷宗,2015,5(12):686.

[3]衡琴.课堂·生活·探究--小学科学课堂、课外探究式一体化教学应用探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2):8-8.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小学科学应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