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的运用

2020-02-22 13:46杭舒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迁移运用小学数学

杭舒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多的收获,并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解题水平,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迁移既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础能力,将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或思维应用于一个全新的教学情境和知识结构中,这种能力便是知识迁移能力,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迁移;运用

引言

在小学新课程标准大纲中对迁移的具有一定的描述,即指出通过数学迁移的运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与学习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不仅可以加强知识结构体系之间的紧密性,与各阶段的知识点实现更加严密的逻辑联系,还可以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得以塑造,能够在陌生题型的解答过程中或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利用迁移能力更好的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借助迁移来辅助数学教学,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影响小学数学知识迁移的因素

(一)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知识概括能力是影响小学数学知识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迁移是对知识点的同质转化,改变其中的变量,但都归属于一个共同的原理,只有精准的掌握了对某些数学知识点的概括,进而才能够确保知识迁移的准确性。因此,学生的数学知识概括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知识迁移的效果和应用,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迁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性和锻炼,从而切实为数学迁移提供保障。通常对数学知识的概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一种是学生基于对某一数学原则的理解去理解另一个数学原则,一种是学生基于对某一特殊例题的解答去理解该例题所体现的数学规律,此外还有一种是对于某一数学原则的学习需要通过学习另一个原则得以实现,二者共同属于同一个原理之下的内容。

(二)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知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通过對数学知识的持续学习,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其知识体系的内容更具深度和广度,并且还会展现出一定的规律。这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奠定了非常稳固的结构基础,学生在后续知识的学习中依然会与之前的知识结构形成相互作用,进而能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若是没有这一知识结构为支撑,学生的知识迁移就没有基础动力,也就做不到预想的知识教学效果。

(三)数学教学环境的影响

教学环境对于数学迁移来说属于一种外部影响因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学生们所处的教学环境主要由教师所构建,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方法等对学生都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直接影响着数学知识迁移的有效性。在积极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提升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则会为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学习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数学迁移中教师应重视对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的运用途径

(一)数学规律迁移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迁移的运用可以通过数学规律实现,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掌握的一定的规律,而数学知识又是极具逻辑性的,因此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不可避免的会对之前所掌握的数学规律进行运用,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规律迁移去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小数乘法”进行教学时,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意义,以及小数点移动对数字大小的影响,通过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如让学生直接计算:0.25×10、0.33×10,经对结果的观察可以发现其结果为2.5、3.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接下来继续让学生计算0.25×100、0.33×100,经观察发现其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如此学生就能够掌握一定的小数乘整数的规律,继而在计算小数乘千位数时就能够知道其结果会是小数点右移三位。

(二)类比推理迁移

通过类比推理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迁移,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分析、判断等过程与新的问题进行类比,从中找到相同点和共同原理,从而促使学生学得新知识,掌握新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引入课程,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是否能够分为三角形,学生经观察可发现沿着对角线对折之后便可以得到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那么学生就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长×宽÷2,再通过进一步类比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所对折后的三角形的长和宽是对应的,进而可以确定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2。

(三)新旧知识迁移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认识到数学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能够通过对旧知识的理解来认识并掌握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升华,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如在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分数”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之前所学的小数与之进行迁移,即可以明确小数与分数的意义是存在共通性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在学习分数的加法计算时,就可以通过小数与分数的转化来实现对知识迁移的目的,如0.25+0.25=0.5,,二者虽然在计算模式上有所分别,但实际上数学意义和数学过程的性质都是相同的,教师利用小数计算的知识迁移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的认识分数知识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知识的迁移能够方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实现对旧知识的巩固,对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对迁移的运用可以通过数学规迁移、类比推理迁移以及新旧知识迁移来实现,让学生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罗武.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10):80.

[2]黄振锋.基于学习迁移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策略[J].亚太教育,2019(06):54.

[3]黄英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9):137.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迁移运用小学数学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