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育管理中“责”的艺术

2020-02-22 13:46曹华杜明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进行批评赞美教育

曹华 杜明明

【摘 要】曾几何时,“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言论,充斥着各种舆论的显要位置。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不敢苟同。《寄兴》中有云:“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孩子在漫漫成长路上,宛如努力生长的小树,怎能不“旁逸斜出”,果真长出枝节,不去修剪反之去夸赞它的枝繁叶茂,显然是南辕北辙抱薪救火,甚至会酿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我们不单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要传授“道"。一味的夸显然是不够的,此时方见“责”之必要。怎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将“责”寓之于教育教学中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浅显的谈一下个人观点。

【关键词】教育管理;“责”;教学艺术;

一、“责”与“赞”相辅相承,不可偏颇。

鲁迅先生曾说:“凡一人的主张,得了赞扬,是促其前进;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由此可见,“责”与“赞”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他们在探索与认知的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走错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就需要及时的纠错。鲁迅儿时上早课迟到,被先生打了手心,下课后在桌子上刻了“早”字,此生便不再迟到过,这是批评教育的一个成功证明,所以批评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批评是对学生犯错的客观剖析,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迷途知返改正错误,实现教育目的。然而教育不是一味的批评,试问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约有92.3%的学生在听到赞美后心情愉悦。这份报告虽然没有得到公认,却也从一定的层面显示出,赞美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得到赏识和认可。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完全可以毫不吝啬的运用赞美,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学生自信、自尊、自强。但我们能明显的感到现今的教育中,在过分的凸显赞美的作用,而弱化了责的重要。

责是苦药,但苦药利于病,责虽不易于接受,却有助于问题的及时改正;赞犹如香饵,激发学生的动力,不断进取。所以,责与赞是两种必要的教学手段,不能一味批评也不能只顾夸赞,责与赞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二、“责”要有的放矢,不可妄为。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不断地改正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完善自身,是给予被批评的学生一种压力,是被批评的学生奋发向上的一种动力。我们今天对学生进行批评是为了以后学生不受批评。批评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师要通过教育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要达到教育目的而随意的批评,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所以我们在运用批评这一教学手段时就要明确批评的目的,紧紧地围绕批评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批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而不是教师通过批评学生将自身不满情绪的宣泄出来或者通过批评学生以做效尤,达到震摄的目的,这样的批评是违背了批评的初衷的,这样的批评也一定会没有效果的。所以批评要有的放矢,不能偏离批评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责”要有“法”可依,不可乱为。

批评要掌握“时机”。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没有系统性的,并且学生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因此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要把握好批评的时机,要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切不可拖延,一旦时过境迁批评就很难被已经对错误遗忘的学生接受了,这样的批评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增大学生的对立情绪,成了无用功。批评要掌握实際。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或是内向脆弱或是外向活泼,所以教师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搞一刀切,所有的学生都用一种方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给予不同的灵活的有理有据的批评。批评有的可以公开进行;有的则需要课下个别谈心悄悄的进行;有的适合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有的适合讲清利害得失;有适合讲事实讲证据抓住关键问题。批评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未来努力的目标与方向,这样的批评才会恰到好处。以人为本的批评,学生才容易接受,不是声色俱厉的批判,不是杀一做百的处罚,而是被批评的学生在知错的前提下生成改错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的教育目的。所以“责”也有方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四、寓“责”于自责,不能拒责。

被批评的学生往往在接受批评的时候,心理上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这时我们可以找到自己与被批评的学生之间相关的事物或关系,承担一定的责任,减轻被批评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感觉到你与他是站在一起面对错误的,你是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你是在为他着想的,让他认识到在批评他的同时老师也在自我批评,这样的批评,学生自然不会拒之千里,自然会心生愧疚从而萌生改错的决心,使批评得到较好的效果。我们承担责任的同时也是给学生树立榜样,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与他属于不同的集合从而心生隔阂导致教育失败。正如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的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们一个和谐的人格”。教师是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与学生有着太多的交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责"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时老师对学生的“责”要慎重选择,切忌简单粗暴,一定找到“责”与“被责”的平衡点。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与人格,同时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好榜样,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真正的走到学生中去,用我们有限的知识去指引他们,用教师的品德去感染熏陶他们,正确的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去教育他们,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霞.论小学教学表扬与批评的艺术[J].中华辞赋,2018(04):132.

[2]史婷婷. 小学教师批评教育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兴中小学)

猜你喜欢
进行批评赞美教育
远离否定式赞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特朗普称前助理是“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为自己点赞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把握批评的“适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