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综述

2020-02-23 03:32张妍
语文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词库语义学现代汉语

○ 张妍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3)

一、引 言

相比于其他语言要素,词(字)、词语研究是最先受到人们注意的,但以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词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比语法学和语音学诞生得晚。自20世纪50年代词汇学诞生以来,词汇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研究已全面展开,涉及构词法、造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类聚和基本词汇、熟语、新词语等词语类集以及词汇系统、词汇规范化等内容。但是,词汇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缺乏系统性、理论性不足、研究问题杂散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摆脱以往词汇研究的樊篱,词汇研究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求更科学的词汇研究理念、方法和手段,充实词汇研究体系。基于此,本文将以《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三本核心期刊近十年收录的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为底本,尝试展现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基本态势,以期为了解词汇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提供些许参考。

二、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特征

(一)词汇语义学研究的理论性取向

作为词汇学和语义学的重要分支领域,词汇语义学主要研究词汇单位的意义,其范围广泛,包括词义与概念、语音形式、书写形式的关系、词义性质、词义系统、词义变化、词汇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等。在当今学科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词汇语义学积极从不同学科和各种理论中汲取营养,研究成果丰硕,其中最为凸显的特点是词汇语义研究理论性思考的增多。汉语词汇研究的理论性不足使其受到了很多批评,推进汉语词汇研究的理论建设也是词汇研究者们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近年来,词汇语义研究所表现出来的理论性取向正说明了这一点。以下将从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词库论两方面入手进行简要说明。

1.认知视角的词汇语义研究。在语言学认知转向的大背景下,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词义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与基于客观主义、提倡语义原子分析方法的传统词汇语义学不同,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注重分析人类语言的意义系统和认知功能,强调从典型性和凸显、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想化认知模式和语义框架、词语用法及语义变化、基于语境的认知语义等五个方面对语义进行研究[1]。汉语词汇语义学研究主要是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探讨词义演变,如人体名词词义的隐喻引申[2]。隐喻是从我们熟悉的具体事物或其抽象属性到相对陌生的事物的映射[3-4]。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研究者还注重到了词汇语义认知研究的应用价值,如词语释义的三项认知原则[5],即认知理据的完备性原则、认知因素的结构化原则和认知机制的一致性原则,为词典释义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认知语言学重视从意义出发、注重语义的研究理念成就了其与词汇语义学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词义研究的视野。与传统词汇语义学重视词义结构描写的研究任务不同,认知视角的词汇语义学更重视对语义生成做出解释,为我们探寻词汇语义,尤其是词义衍生或一词多义的生成机制,提供了更具系统性和理据性的支持。在感叹认知语言学具有较大包容性和较强解释力的同时,如何摆脱其语义解释可能有些主观化和个性化的嫌疑,如何使认知过程更具有操作性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许与传统词汇语义研究的优秀成果相结合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

2.生成词库论视角的词汇语义研究。作为从生成语义学发展而来的生成词库理论,继承了其形式化追求,进一步挖掘出了词义描写的形式化潜力。在词义方面,生成词库论主张通过事件结构、论元结构、词汇类型结构和物性结构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描写与解释。其中,物性结构的提出对词汇语义学的贡献最大,尤其是对名词语义分析的贡献最大。物性结构将百科知识引入进名词的语义表征系统之中[6],其提出的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功用角色和施成角色,有助于深入考察名名组合的释义模式[7]、三音节偏正式名名复合词[8]及同义名词的辨析[9]等。其中,作为汉语内在语义属性的功用义对名词的范畴化、语义类归属、词义引申与词汇化、构词都有重要影响[10],值得深入挖掘。

与其他理论相比,生成词库论在词汇语义研究上的运用推进了词汇形式化描写研究的进程,这也为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分析处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正如我们所知,百科知识在语言研究中的存在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生成词库论中百科知识的引入虽然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对语义限定不足的缺陷,但是这种弥补是否精确,是否牵涉到了过多的语言之外的因素,对语言系统而言是否具有足够高的语言价值,四种描写结构的引入是否具备语言学价值也就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生成词库论不仅重视词语意义的形式化描写,而且还注重词语在语义的动态生成问题。生成词库论认为纯粹类型选择、类型调节和类型强迫是引起语义组合及其语义变化的三种机制。其中,类型强迫被主要运用到复合词内部语义成分的组合与生成、动词与名词的组合与生成之中[11]。然而,目前的动态生成研究大多是基于词汇的或者是基于句子层面而展开的,忽视了其他动态语境中语义可能发生的变化,缺乏语用、语篇对语义生成影响的研究。

由上可以看出,词汇研究者致力于提高词汇研究的理论性追求,积极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生成词库论等各种理论分析某类成组或成群的词汇类聚以求阐明词汇内部语义组织的条理和规律,这类研究推进了词汇研究深度,提高了词汇研究的理论水平。

(二)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时代印记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包含词的形成、造词和造词法、构词和构词法、新词语研究、方言词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是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现代汉语词汇学成果丰硕,新时代赋予了词汇研究新特征,以下将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方面对此展开分析。

在研究对象上,近年来词汇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固定结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包括词和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固定结构。然而,以往关于固定结构的研究较少,基础性和重要性更强的词一直占据着词汇研究的绝大部分江山,固定结构颇受冷落。近年来,随着语块理论等的兴起,整体意义较为凝固的固定结构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其中,关于“这样一来”等话语标记[12]、“真是的”等负面评价功能语块[13]与动宾结构语块[14]的讨论较为常见。

在研究方法上,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呈现出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特点。词汇研究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描写和定性分析。随着数据处理和文本研究新技术的提高,语料库方法在词汇研究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通过大规模语料库来分析词语的语用特点[15]、韵律结构特征[16]、句法功能[17]的文章增多,语料库方法为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和数据基础,推动了定量分析方法在词汇研究上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词汇研究的系统性和解释力。

当今,新事物或新行为不断涌现,需要语言系统对此做出及时反应,具体到词汇层面就是新词的创造与产生。这也赋予了词汇研究内容的新时代特征。其中,以汉语造词及造词法研究、构词及构词法研究、新词语研究为典型代表。

例如,“现”承载了“现金”的语义,并创造出了“变现”“提现”“付现”等一系列词语。这种“将两个音节共同承载的语义归于其中一个音节,为构造复合词提供语素或造出单音节词”被称为“并合造词法”[18]。并合造词是现代汉语以双音节占优势的词长特点与方块文字的文字类型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学者将此看作缩略造词法,但这与将长音节词语压缩截取成简短形式以求经济表达某一特定词语的缩略法有所不同,其截短处理的结果形成了具有能产性的语素或词。就构词来说,复合词构词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复合词是在词法层面构造而成还是在句法层面构造而成的讨论一直都存在。值得一提的是,韵律对构词的影响日益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19-20]。在新词语方面,大多研究运用词语模理论从聚合关系角度对新词语展开分析,例如“裸X”词族[21]。

综上可以看出,一个“新”字可以基本体现出近年来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特点。研究对象的“新”主要表现为词汇研究的新格局,打破了长期以来固定结构不受重视的局面;研究方法的“新”主要表现为新技术创造出来的语料库方法的广泛运用;研究内容的“新”主要表现为造词、构词等重大论题的重新阐释和新词语的研究。

(三)以个案描写性研究为主的词汇化研究和词源学研究

作为词汇学中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词汇化研究与词源学研究在学术渊源、研究理念、概念术语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两者都注重考察词汇的历时演变过程,而且其近年来研究的基本态势表现出很多共通之处,遂将两者放于同一板块之中进行讨论。

1.词汇化研究。词汇化是指“非词汇单位变为词汇单位的过程”[22]。词汇化的源头包括短语、句法结构、跨层结构;词汇化的结果可能是词,也有可能是成语等习语。近年来关于词汇化的研究涉及范围广泛,有关于从短语到词的词汇化、从句法结构到词、从跨层结构到词,也有关于习用语的词汇化研究。其实,词汇化是有程度之分的。以三音节惯用语为例,其可分为常规词汇化惯用语、隐喻词汇化惯用语、弱语义词汇化惯用语、弱语法词汇化惯用语、完全词汇化惯用语,“在隐喻机制下, 惯用语从短语到词是一个短语特性不断弱化,词的特征不断强化的过程”[23]。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词汇化与语法化并不是全然对立的关系,如单音节动词重叠就是语法化与词汇化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两个同形动词的并列重叠先经历V2的语法化,再经历V1V2的词汇化并最终成词。但现在单音节动词重叠还尚未完成词汇化,而是处于词汇化连续统中词和短语之间的中间状态[24]。

2.词源学研究。词源学研究重视文献的梳理,以求逐一演绎推理出词汇发展的历时进程,其工作量之大,细致程度之高让人钦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此加以阐释和验证。近年来的关注对象集中于单个词语,集中于双音节词,缺少对单音节词的考源,与之相应的是演绎法的大规模使用。因此,词源学研究显得有些零碎分散。此外,利用方言词语材料,从汉语内部材料展开平行互证的词源学研究增多[25],一定程度上为类型学研究提供了词汇材料和文献线索。

上述词汇化研究与词源学研究既严谨地考察了词或习语的历时发展过程,又详细地分析了其在共时层面的语法表现,注重采用将语言现象的层级分布与历时演变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加深对汉语自身词汇特点的理解。稍显不足的是,这些研究多数是个案描写性研究,其系统性、解释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内外兼备、以外为主的词典学研究

词典学是研究词典收词、释义、编排体例及功能等问题的学科。词典学的研究离不开词汇学、语义学等学科的支撑;反之,词典学研究亦能对词汇学、语义学等方面的研究做出贡献。词典学与词汇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与其他词汇研究分支相比,近年来的词典学研究较为“冷门”,成果较少,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内向型词典研究主题发散。作为我国语文辞书的集大成之作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受到词典研究者的极大青睐,内向型语文词典研究大部分是基于此展开的。虽然研究者在其研究底本的选择上表现出了极高的一致性,但其研究主题较为分散。有的是从微观视角出发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具体词条提出了修改建议[26],有的则是针对某一类词的释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27],有的则针对收词理据或编纂模式提出了建议[28]。

由上可以看出,目前以《现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词典学研究不仅关注释义这样的核心问题,还将视角发散至收词、编选模式等方面。然而,在这种发散中却也存在着一些集中,这就是字母词研究。《现汉》(第6版)中字母词的收录引来部分学者的反对,受此影响,关于字母词是否应当收入词典之中的讨论猛增。

二是外向型词典研究掀起热潮。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面向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型词典日益增多,与之相关的词典学研究也随着增长、全面展开。与内向型词典研究相同,外向型学习词典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释义之上[29-30],但又强调释义应当力争摆脱《现汉》等语文词典母本效应的影响,研究学习者的词语偏误以深入了解其母语与汉语的差异,真正做到从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增强释义的国别化研究。此外,还应当注重使用易懂的、实用的、完整的用例。可以看出,现有成果基本上是研究者结合自身的经验针对现已发行的学习词典而提出的批评及建议,忽视了学习者自身的使用体验和实际需求[31]。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在继续深入词典批评研究的基础上,应当拓展词典用户研究、词典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

三、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态势与研究展望

以上我们从词汇语义学、现代汉语词汇、词汇化、词源学和词典学五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和分析。可以看到,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总体上表现为四大特点,即词汇语义学的理论性思考增多;现代词汇研究新时代印记凸显;词汇化研究和词源学研究以个案描写为主;词典学研究内外兼备、以外为主。在四个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观察会发现,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呈现出在中观层面以借鉴和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为主,微观研究占优势的基本态势。

语言假说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假说“跟语言研究的基本观念相联系,是研究者建构理论体系的根基性认识”;中观假说是“针对某个语言层面或不同语言层面相互关系而做的、与语言观念和/或研究方法相关联”;微观假说是“关于具体问题、特定技术方面”的[32]。就词汇学而言,需要对上述理论做降级处理,词汇学的宏观研究与整个词汇系统相关;中观研究指对词或固定结构进行多层级、多角度的系统性观察分析;微观研究则是与词语类聚有关的研究。目前的词汇学研究成果中这三种类型都存在。如有关语词分合的讨论就是宏观研究;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词库论对词、语块理论及固定结构进行了中观层面的分析;而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微观层面入手,基于词语类聚做出的观察分析。简而言之,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形成了中观层面以借鉴和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为主,微观研究占主导的局面。

近年来丰富的词汇学研究成果让我们对汉语自身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只局限于汉语语言系统内部甚至是普通话范围内。如果多多从普方对比、汉外对比的角度展开描写与分析是否会更好呢?其实,有些研究已经显露出来了这样的类型学取向[33],但词汇类型学值得引起更为广泛的注意。词汇类型学旨在研究各种语言里如何将语义材料包装成词的特别方式,对深入挖掘隐含在繁复词汇现象背后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如今词汇类型学研究已经在莫斯科词汇类型学研究小组、俄罗斯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广泛开展,但是汉语词汇类型学研究成果很少,有待开展。此外,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词汇研究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接口工作也值得引起注意。

猜你喜欢
词库语义学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一“吃”多用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输入法词库取证比较研究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事件语义学框架下“给”句式歧义的形式化描写
Hiddleston’s 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ward-Tracking and 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
输入法词库乾坤大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