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延安大学历史学本科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2020-02-23 08:01秦艳峰卢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延安大学历史学南洋

秦艳峰,卢娟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我国高等院校众多,绝大部分院校设有历史学专业,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历史学专业人才是各校不断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新加坡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广阔视野的优秀创新型人才,为此本科教育的发展则被提上了日程。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世界闻名的研究型大学,在众多领域均享有盛名,南洋理工大学对本科课程进行了改革,大力提倡通识教育和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以此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延安大学是国内的一所地方性综合院校,多年来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本文将对南洋理工大学和延安大学历史学本科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南洋理工大学历史学本科培养模式的优秀之处,用以促进延安大学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一、两所高校的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对比

培养目标是预期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效果,它既是整个课程设计的中心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所高校在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上各具特色,南洋理工大学“博雅人才、全人教育”式的培养目标旨在把学生培养为自信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做出判断、独立且批判性地思考、进行有效沟通,也能够在团队中积极主动,进行有效工作,具有创新思维且追求卓越。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协议,高校对于人才培养不断重视,对培养目标不断地完善以趋近于新加坡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绩效协议成为了促进高校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一。延安大学“学以致用”式的培养目标旨在为中国培养大批的具有健全品格的高水平中学历史教师,为中学输入人才,促进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两所高校对“全人教育”理念的延续

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教育的内容必须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因此,教育必须是绝对的全人教育。所说的全人教育,是指完全人格亦即和谐人格而言,人在文化上欠缺了多少,作为人残缺了多少。”培养全面、和谐、完美的人的教育理念一直在众多学校延续着,南洋理工大学与延安大学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均延续了这一教育理念。

南洋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着“博雅人才,全人教育”。全人教育理念的属性则呈现出了多样性:道德性、领导力、专业性、团队精神、公民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特性。所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卓越见识、学识渊博且纯正的全能型人才;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成为正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全能人才。

延安大学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也蕴含了“全人教育”理念,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德才兼备,学子品格和专业技术的双重并重,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是对延大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对教育科学的永恒追求。在此理念之下,延安大学历史系对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制定相应的目标。在经过四年系统的学习之后,熟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文化教育事业及各类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着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将所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应用。

(二)两所高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

南洋理工大学与延安大学是两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两校在培养目标上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由于历史上曾受到英国精英主义思想的影响,南洋理工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为新加坡培养领袖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则是为精英人才而设计的精英式教育。此外对于培养目标,南洋理工大学与新加坡教育部签订了绩效协议,如学生的淘汰率、逾期留校率以及学生毕业就业率。这些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南洋理工大学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本科生的培养力度也进一步加深,推动着南洋理工大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

延安大学在其历史学专业的培养模式方面有着独特的延安特色,多年来延大一直坚持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在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所培养的学子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与南洋理工大学精英式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延安大学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在结合国内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主要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执教水平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推行了卓越教师计划,实现高校、政府和中学三位一体协作育人。

二、两所高校的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

潘愚曾说“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人才的规划,它把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任务、范围、进度和活动方式的总规划体现出来。”在培养目标和教育观的指导之下,进行一系列的课程的教学实践。南洋理工大学和延安大学两校在各自的培养目标之下,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历史学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的核心部分——课程内容也是风格迥异。

(一)南洋理工大学“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历史课程设置

在新加坡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下,具有全球视野的博雅人才在社会中更具优势,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南洋理工大学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培养设置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南洋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学生毕业必须满足两项要求,一是主要要求,另一个则是一般教育要求;在这两项要求之下学生须修够126 学分。历史学专业的主要要求包括三个部分:历史核心课程(15学分)、历史规定性选修课(46学分)、毕业设计或两个HH4000级课程(8学分)。

对于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历史核心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核心课程是该学科主要知识的具体体现,是每一个历史学专业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南洋理工大学的历史核心课程共有5 门,分别是什么是历史、全球历史下的亚太:1800年之前或全球历史中的亚太:从1800年开始历史视角下的、历史视野下的科学技术、新加坡:大都会城市国家的建立、史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必修课,若无说明,每门课程相当于3学分。

此外就是历史规定性选修课了。南洋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必须修够14 门选修课;对于选修课则有如下要求:“首先这14 门课程至少得有10 门在HH1000、HH2000 和HH3000 水平,至少有4 门在HH4000 水平;其次就是需要从全球亚洲、跨学科史、世界史这3 个门类中至少选择1门课程。南洋理工大学的历史规定性选修课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与他们的培养理念“博雅精神、全人教育”相一致,课程的覆盖范围广阔,全球亚洲和世界史这两个门类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跨学科史则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再培养出某一单独领域的专精人才。这三类课程与培养目标相辅相成,且十分新颖;全球亚洲这一门类共开设了现代东南亚的兴起、东亚:传统与现代、中国革命与改革、古代和中世纪南亚等23 门课程。跨学科史则包含了历史上的性别问题、历史上的健康与疾病、历史上的饮食、科技与战争、世界环境史等36 门课程;跨学科史所开设的课程涉及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使学生可在各个方面均有涉猎,利于学生视域的开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世界史这一门类开设了全球历史下的西方、未实现的梦想:美国历史导论、伊斯兰世界、欧洲近代史等22门课程。”

毕业设计或两个HH4000级课程。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最终考核,对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十分重要,同时只有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才有资格被授予荣誉学位。但在南洋理工大学只有学生平均绩点达到3.90 及其以上的才有资格做毕业设计;3.75 以下的是没有资格进行毕业设计的,以修读两个HH4000 级课程(8 学分)来代替毕业设计;在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学生需要学院对其作出裁决,看其是否有资格进行毕业设计。这一项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严格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努力学习,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关学分,利于尚学风气的形成。

一般教育要求是南洋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学生完成学业的另一规定,要求学生须修够57 学分。这一要求包括三个部分:一般教育核心课程(12 学分)、一般教育规定选修课(15学分)、一般教育不受限制的选修课(30 学分)。一般教育核心课程主要涉及了交流技能、职业、新加坡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主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对职业发展清晰认识的能力以及对新加坡国家的认识和新加坡历史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一般教育规定性选修课主要涉及商务与管理、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科学三个类别,学生需要从中选修够15 学分。对于一般不受限制的选修课学生则需选修够30 学分即可。

(二)延安大学“致用理念”下的历史课程设置

中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教师紧缺,延安大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目标精准型的培养方案——中学历史教师人才的培养。

延安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在为期四至六年的修业期间内需修够149个学分才可毕业。延安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43学分(包括社会实践2 学分、军事理论与训练2 学分),占总学分的28.9%;专业必修课74 学分(包括教育实习/专业实习8学分、专业见习1学分、学年论文4学分、毕业论文12学分),占总学分的49.7%;专业选修课16 学分,占总学分的10.7%;公共选修课16 学分,占总学分的10.7%。其中,艺术鉴赏(2 学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2 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 学分)为全校限定性选修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2学分)为教师教育专业限定性选修课。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还需要至少选修一门校本特色公共选修课。延安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以中国史和世界史为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历史教学法、考古学概论等。学生在修完课程获得149学分,只要不存在挂科情况,均可完成毕业设计并进行答辩,将会被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延安大学历史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出学生具有从事历史科学初步研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掌握文献查询的基本方法,在各种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具有社会适应的能力,学会从历史事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则是要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将家国情怀植根于学生的心底,传承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延安大学历史学专业是师范专业,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熟悉考古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教育法规,并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教学法来从事教育事业,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三)两所高校课程设置差异

通过对南洋理工大学和延安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南洋理工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新加坡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加优秀的人才,南洋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立足于国家的迫切需要,培养具有远大见识、博学多才且具有博雅精神的全面人才。南洋理工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设计的领域比较广泛且新颖。对于学生的修业要求也较高,学生不再以“六十分万岁”心态来面对学习,对自己的学业要求则更为严格,这对学生的成长历程也是十分有利的。对于学位的授予,两所高校各有不同的要求,显而易见的是南洋理工大学的要求更为严格、更具有挑战性;达到3.95 才拥有做毕业设计的资格,同时只有做了毕业设计的学生才会被授予荣誉学位,这一规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延安大学在学位的授予方面与南洋理工大学不同,学生修够学分不挂科便有资格参加毕业设计,未对成绩做出额外要求。在这样的规定之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度也会大大降低,得过且过成为部分学生的日常,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南洋理工大学是国际知名高校,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延安大学是国内的一所地方性院校,在一些创新型课程方面与知名高校有一定的差距,但延大也有自己的出色之处。在历史学人才培养上延大更注重他的实用性,更加关注了学生如何适应于多变的社会环境,延大历史学专业培养的是卓越教师,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相关知识去教书育人。

三、两所高校的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对比

在各具特色的课程设置之下,如何有效的实施才是最重要的。对此,将从两校的培养方案的支撑条件做如下分析。

(一)两所高校的师资力量对比

南洋理工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中居于前列,是全球50所顶尖年轻大学之一。南洋理工大学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这与他们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南洋理工大学更是在优中选优,面向全球聘用最优秀的人才,将其囊入自己的队伍之中。对于教师的招聘,一个职位大约会有50个人递交简历进行申请,学校经过筛选之后会10人进行初次视频面试,在视频面试之后会有3人到学校进行复试,从中选取最合适该职位的人。在这样严格的面试筛选之下,最终选择到的必然是优秀的人才。教师的任职采用合约制,若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未通过学校的评议,该教师便会面临解约的风险。所以在此机制之下教师队伍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风气,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及执教水平。南洋理工大学在这样的人才机制下,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成为拥有雄厚师资的一流大学。

近年来,延安大学在师资方面有着自己的发展结构,不断地面向海内外聘用博士,不断地充实扩大自己的科研及教学队伍。“延安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历史系现有教职工24 名,其中教授3 名,副教授6 名,讲师8 名,助教2 名,具有博士学位4 人,在读博士3 人,硕士学位10 人,现已形成为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颇具实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对于一流大学的建设,著名学者丁学良说“教员整体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常规课程的丰富程度,通过公开竞争获得的研究基金,师生比例,大学各项硬件设备的量和质,大学的财源,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和声誉,学校的综合声誉。”教师整体素质被重点强调,师资力量是培养历史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南洋理工大学与延安大学都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内地普通高等院校——延安大学,在师资方面与中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南洋理工大学存在着差距,但延大在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历史系的教师队伍。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延大将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与高水平大学对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

(二)两所高校培养模式对比

合理且有效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洋理工大学与延安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两校分别根据校内实际实行本科导师制。在本科导师制下,教师与学生深入交流,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生活、学习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

两所学校均实行了本科导师制度,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该制度使的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更加地细致,这会极大地推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会对自己的人生做更为详细的规划,在专业学习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导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分制所提供的各种机会,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安排学习进程,帮助学生克服思想认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南洋理工大学在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还有教授深入学生公寓的制度,每一栋宿舍均有教授可以入住的套房,若学生有任何问题均可及时向教授请教。此举对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如此全面的配套设施再加上优秀教师的指导必然会在学生的学术成绩上有所反映,南洋理工大学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学校的发展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南洋理工大学与延安大学在历史学本科培养方面各有各的特色。南洋理工大学毕竟是世界一流大学,在培养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都展现出其绝对优势。在培养理念方面,南洋理工大学的培养理念“博雅精神,全人教育”更符合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课程设置方面,南洋理工大学更加地新颖、科学且广泛,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方面的师资力量雄厚。延安大学在培养理念方面反而更注重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性;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为培养出优秀的教师而设计了一系列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更是采取了多种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南洋理工大学在培养模式上具有很多的优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历史学本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南洋理工大学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学习其经验,用国际化的眼光来改革我们的培养模式,从我们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着手,探索出更加合理且具有延安特色的历史学本科培养模式,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预设性目标,让延安大学这座圣地学府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延安大学历史学南洋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生态女性主义在霍桑《红字》中的研究
晚清南洋文人结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无 题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竜林”文化与民族社会历史学(下篇)
浙江南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