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语体,培养小学生言语能力

2020-02-23 17:14韩翠侠
语文天地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语体篇文章尝试

韩翠侠

语体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各个领域,针对不同对象和环境,使用语言交际时形成的常用语汇、句式、修辞结构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结合语体展开语用训练,促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提升。

一、抓住基调,确保稳定性

不管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语表达,都要注意语体的稳定性,不要夹杂使用各种不同的语体类型。在尝试表达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揣摩自己处在怎样的语境中,思考选择怎样的语体更为合适,然后则要引导学生思考该语体的特点是什么,选择怎样的词汇和句式更符合要求,是否需要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以《故宫博物院》一文为例,鼓励学生在阅读整篇课文后,分析这篇文章的语体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严谨。”引导学生具体说明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一点。学生发现:“文章中列出了很多数字,如‘占地72万平方米’,‘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等,都是十分详细的记录。”此后再引导学生将其和其他的说明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思考说明文语体的基调是什么。学生整合分析后认为:“说明文的语体特点是十分具有科学性,还很有条理性。”再鼓励学生思考:“如果要将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游记,写游览故宫的场景,你觉得在语体上要做怎样的改变呢?”学生思考后认为:“我觉得此时就不能写得那么严肃了,因为游玩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以加入一些更口语化的词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怎样根据文体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写作基调,让文章语体风格变得更稳定。

在尝试表达的时候,若能首先考虑到作品的基调,并保持表达的稳定性,则能让学生逐步深化语体意识,内化对各种语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梳理线索,增强结构感

在确保表达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各种不同语体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语体在结构上的区别,这样学生在自主表达的时候才会写得更有特点。此时要引导学生从课本的例文入手,先抓住作品中的各个线索,然后分析该作品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再尝试总结,思考不同语体的作品在线索的运用和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就会变得更有条理。

以《日月潭》为例子,鼓励学生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并分析作品的结构:“作者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入手写日月潭呢?你能将其中的关键性词句找出来吗?”学生找出了作品中的线索:“作者先总写了日月潭,然后写潭水,再写潭中的小岛,又将小岛和潭结合起来,写小岛将湖水分成两半。此后,作者又写了‘早晨’和‘中午’的日月潭,主要写了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在找出了作品中的线索后,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总—分的结构,适合用在哪种文体中呢?这篇文章的语体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认为:“我觉得如果是要介绍某一个事物的话,用这种结构还是比较合适的,这样能让人清清楚楚地了解该事物的不同角度。”此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创作进行思考:“如果大家要创作一篇介绍学校的文章,你会选择怎样的语体呢?配合使用哪种结构比较好呢?”学生的表述随之变得更有条理。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在表达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条理不够清晰、逻辑不够鲜明等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线索,并掌握作品的结构,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

三、关注对象,体验准确性

描写对象不同,使用的语体也可能有差别,为了让学生的表达更准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品读经典的范文,看看作者主要关注的是哪些描写对象,在写作时运用了怎样的词汇和句式,思考其语体有什么特点。此后要鼓励学生尝试展开自主仿写,看看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是否也能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选择更准确的表达方式。

学习《少年闰土》时,鼓励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人公“闰土”,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词语展现出该人物的特点。学生首先对该作品整体的语体风格做出了判断,认为:“我觉得这篇文章体现出了口语化的特点,这可能是因为文章中的‘我’和‘闰土’都是小孩子的关系吧。”此后鼓励学生关注“闰土”:“从作者对词语和句式的选择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吗?”学生认为:“我发现闰土在说话的时候常常使用短句,这样更显得口语化,而且也能展现出闰土活泼,喜欢说话。”还有学生发现:“作者很喜欢使用省略号,这也说明闰土很活泼、话很多,说都说不完。”还有学生关注作者的用词:“‘啦啦地响’,‘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这里拟声词‘爹’等词语的使用都显得口语化,也比较符合一个小孩子的语言特点。”学生发现要想让文章更为生动,就要关注描写对象,选择适合其身份的词句,优化作品的语体。

学生发现,描写对象不同,作者选用的词句也会有所差异,此时学生对文本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个性化表达风格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看看在描写对象的时候是否选用了最适合的语体,若表达不够准确的话,就要尝试进行修改。

四、放大细节,感悟密妙感

描写的细节化,这也体现了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强,要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细节部分进行分析,看看作者怎样放大细节,让文字变得更加密妙。学生发现,若能更好地展开细节描写,则能更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人物显得或果敢、或机智、或鲁莽、或大度。此时学生也会逐步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展开自主创作,不断地提升细节的表达能力。

学习《草原》时,鼓励学生阅读进入蒙古包后的文章段落,启发学生思考:“这段细节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反复描写了主人和客人相互行礼、敬酒的场景。”“反复写这些内容是不是显得累赘了呢?”学生认为:“并没有显得累赘,这样写展现出了大家彼此很尊敬,同时也展现出了主人的好客,体现出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友爱。”在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后,鼓励学生尝试展开补白活动:“这篇文章中,在写到饭后的活动时,写得比较简略,你能否补充这段细节呢?”鼓励学生思考整篇文章的语体具有什么特点,在补写的时候也要写出符合语体特点的词句。

为了让学生逐步提升细节描写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留白处展开细化补充。在补白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的语体进行分析,思考补白的文字要选择何种类型的语体,是否能和整篇文章融合在一体。这样能让学生将各种不同的语体内化于心,体会到细节描写的妙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体,能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创作和表达的时候就会写得更加细腻,学生会细细品味词语,辨别句式,不仅写得更加规范、得体,更能写出独具匠心、具有个性的文字。

猜你喜欢
语体篇文章尝试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