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个性解读的原点诉求

2020-02-23 17:14
语文天地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语言

王 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启动后,教师需要有主体教学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解读学习之中,在个性解读基础上建立学科认知体系。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对学生个性解读的直接诠释,教师针对学生阅读诉求展开教学设计,能够成功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形成丰富的阅读成果。

一、多元链接生活,创设文本解读情境

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联,这是最需要重视的阅读制约因素。教师在阅读引导时,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接轨学生生活认知思维展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自然建立文本解读认知基础。教师不妨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给学生生活链接创造条件,将文本放到生活的背景之中,这样才能形成立体的阅读认知。

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认知呈现差异性,教师在教学引导时,需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以提升文本解读指导的契合性。例如,教学语文第十一册《夏天里的成长》,教师结合文本内容展开解读引导:认真阅读文本内容,说说作者主要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夏天里万物生长速度都加快了?作者将人和植物相比有什么用意?文本语言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教师布设思考问题展开阅读,并很快就给出个性阅读见解。有学生认为,作者要通过写生物生长速度案例表达珍惜时光的主题。也有学生说,文本语言生动灵活,而且具有生活气息,特别是运用了一些俗语,增加了文本的表现力。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阅读思考问题,这是对学生文本解读的一些提示。学生阅读文本时,往往找不到出口,思维启动存在一些障碍,教师利用问题展开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调度思维参与到文本解读环节之中,在接轨生活认知的同时形成个性解读认知。

二、正视价值冲突,激活生本解读思维

阅读文本诞生于不同时代,其内容价值观呈现历史性,学生生活认知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其价值审美观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对此需要清醒的认识,针对学生价值冲突现实做阅读引导,让学生能够正视个性认知的局限性,对文本内容价值展开精准把握,在文本的真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体系之中找到平衡点,促使学生形成价值构建意识,建立最为适合的文本价值体系。

在教学《丁香结》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文本,并要求学生说说阅读体验。因为没有给出具体的阅读任务,学生阅读呈现灵动性。在展示阅读体验时,学生都会从个性角度展开讨论。有学生说:这篇课文写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从文本中的精彩描写中可以看出;也有学生说:作者想通过丁香来表达一种见解和情怀,特别是在最后一段中,认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作者抓住一个“结”展开讨论,要表达的应该是一种豁达和宽容吧。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互动,对作者表达意图展开交流。文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自然带有时代的烙印,教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解读提示,让学生自由阅读,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梳理,结合作者表达用意展开讨论,很快就形成了价值认知。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为学生提供更多认知融合的机会,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阅读引导是可取的,学生都能够在自由阅读感知中形成个性价值认知。

三、关注信息共享,关注意韵解读重构

阅读是个体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阅读基础,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对话,认真吸取他人的阅读经验,注意共享个人阅读信息,在互动交流之中形成阅读共识。学生个体阅读存在一定短板,如果能够集合集体智慧,对阅读认知进行共享性学习,自然能够有效提升文本阅读效率,也能够促使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共享阅读信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关系,而应该成为解读重构,形成化学反应,这样才能赢得阅读学习效益最大化。

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故宫图片信息,让学生展开对比性阅读,根据图文结合形式进行梳理性学习:故宫博物院建筑群宏大,课文从哪些角度展开说明的?如果让你看图介绍,你能够有条理地讲清楚吗?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阅读操作,教师跟进指导,并要求学生能够展开互动讨论,交流学习经验。因为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要一下掌握这些信息的确存在一定难度。在学习互动环节,学生都能够针对学法应用展开交流,教师也给出一些提示,要求学生列出讲述提纲,对照图片进行标识,这样才能确保讲述完备不缺失。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深入探究,很快就形成了有形学习认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讨论,并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指导,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解读环节,获得不错的阅读成效。

四、注重视野融合,期待个性解读内化

阅读个性解读是学生个性追求的直观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师期待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也期待学生的个性张扬,更希望能够达成更多阅读和谐,让文本、生本、师本思维都达成共频,在多种视野融合中形成认知基础。阅读教学有更高追求,唯有让学生自然进入忘我的阅读境界,才能形成最有价值的个性解读认知。

注重视野融合,教师需要给出更为到位、更为深刻的解读启迪,让学生顺利实现思维对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文本核心,形成崭新阅读认知基础。如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然后给学生设计了阅读任务:作者对少年闰土展开多重描写,找出最为经典的一段,展开语言鉴赏学习。学生开始阅读文本,找到最为喜欢的一个片段。教师对学生语言鉴赏给予角度提示:语言鉴赏角度很多,可以从描写方法、修辞角度、典词佳句、构思主旨等角度展开思考。学生开始鉴赏操作。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描写:“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里是对闰土的肖像进行描写的,抓住了闰土外形特点展开描写,给读者带来更清晰认知。教师对学生语言鉴赏情况进行指导:鲁迅先生对少年闰土有很深的印象,因为是最好的玩伴,自然能够清晰记忆,这里的描写为后文作好铺垫。教师为学生布设语言鉴赏任务,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通过文本个性解读,自然形成完整的阅读认知。教师参与学生语言鉴赏活动,给学生提供融合机会,从学生阅读认知构建情况能够看出,教师给出的教学引导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有创新引导意识,针对学生阅读实际作出科学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核心,接轨生活解读文本、正视价值冲突、追求信息共享、注重视野融合,在多种针对性阅读操作中形成个性认知。小学生文本解读基础还比较薄弱,教师需要给出科学的引导和启示,让学生借助多种辅助手段,深入到文本之中,在多种阅读操作实践中形成阅读体悟。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