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升学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

2020-02-24 22:27王成端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王成端

(四川文理学院 党委办公室,四川 达州635000)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共产党练就看家本领的必由之路,更是新形势下提高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迫切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最紧要的是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作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首先要弄清楚其概念和特征,从总体上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并在实践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显著特征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是解决“怎么看”“是什么”的问题,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指导人们观察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而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是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人们分析改造世界的工具手段。两者的关系是内在的、统一的,相互依存,不可割裂。思想方法指导工作方法,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如果思想方法出现偏差,工作方法就难以正确。与此同时,如果思想方法不运用于实践之中,化为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显得空泛。因此,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实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特征,两者不可分割地统一在实践之中。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革命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也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正是基于这样的实践视角,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根本点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并以此指导新的实践,同时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经受检验、丰富和发展。[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现实生活、与具体的社会实践以及与特定的时代条件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其不竭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核心要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广阔的执政视野和深厚的理论根基,作出了新的归纳总结,凝练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体分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抓铁有痕以及坚持历史担当等八个方面。

(一)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是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这一思想方法的演进历程来看,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就明确提出“实事求是”,[5]522-523他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6]

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曾带来极其惨痛的教训。譬如,1958年的大跃进,就是典型的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那一时期,各地盛行说大话,搞弄虚作假,浮夸风四起。农业放高产“卫星”,粮食亩产上万斤,虚假遮蔽了真相,最终引发了三年自然灾害中的大饥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重新确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毋庸置疑,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胜利。正是始终牢牢把握住了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富有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的理论指导。

历史和现实都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遭受严重挫折。因此,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居于首要地位。当前,我们正在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这是基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实际的正确选择,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基于应用型大学强调应用、强调学以致用、满足区域社会需求这个根本性认识,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融入区域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实践中实现转型发展。如果我们背离这个目标和路径,就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校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坚持战略定力

所谓“战略定力”,是指特定的组织及其领导者的定力,既是一种冷静睿智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坚定沉着的战略行动能力,具有定目标、明方向、指道路、辨正误、防偏差的功能。儒家经典中的《大学》载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而言,具备坚定的战略定力,方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格局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沉着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

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之一就是拥有强大而持久的战略定力。纵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进程,我们党曾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每当面临严峻挑战,总是能够沉着冷静、因时而动,转化危机,走出困境,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战略上科学研判、周密谋划、掌握主动,使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临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始终保持临危不惧,在大风大浪面前不迷惘,严峻挑战面前不退缩,坚定不移地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一路挺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充分展现了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

当前,党和国家正处于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期,可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国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越是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党保持清醒冷静,增强战略定力。无论外部经济环境如何艰难,无论国内经济形势如何困难,都必须按照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地方高校也正处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期,如何化危为机,同样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立足当前实际,明确目标方向,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任何时候都不要动摇,不要犹豫,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信心,汇聚发展合力,久久为功,持续扎实地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三)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也是发展的起点,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干事创业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从哲学的视角来看,矛盾和问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类社会永远都是在不停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演进。就实际工作中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正视矛盾和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把工作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7]马克思在《集权问题》一文中也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有问题和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现存或潜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缺乏正视的勇气,错过了解决的最佳时期,使问题和矛盾扩大化。面对复杂敏感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8]

坚持问题导向,前提是正视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着力点在于拿出破解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抓住要害,列出清单,聚焦发力,持续用劲,“靶向治疗”,在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发生重大事件时,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亲自上阵,带头冲锋,实干担当,奋发有为,带领广大师生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困难中找办法,逐一把问题解决掉,确保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近些年来,我校改革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肯定,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比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优秀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学科专业发展的问题、资源配置与一流课程建设、考核与评价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有的是困扰学校多年、阻碍学校改革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分析,破解难题和困境,这个方法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力求不走弯路,不做虚功,弹无虚发,命中要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应。

(四)坚持全面协调

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充分运用辩证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分析矛盾,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实现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坚持用全面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9]111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中,坚持全面协调,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讲究“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8]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决策、干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科学统筹,既要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又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促进事业发展与维护安全稳定统筹协调好,通盘考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的现状和进展,兼顾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把握平衡、综合施策,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坚持全面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需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领导干部只有站在时代前沿,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10]在推进学校“三步走”战略规划和“1234”总体部署中,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从全局出发,坚决摒弃“部门利益为重”的狭隘思想,克服本位主义,自觉摆正本部门本学院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服从和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五)坚持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不仅要考虑底线是什么、底线在哪里、跨越底线会产生什么危害,而且还要注重由质变到量变的矛盾转化过程,思考如何守住底线、远离底线,如何防患于未然、掌握主动,如何化危机为契机、变挑战为机遇。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底线,超越了底线,此事物就变成了彼事物,正能量就可能变成负能量。所以,底线思维是一种哲学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它要求做最坏的打算,追求最好的结果,设定最低的目标,争取最大的价值。

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把困难想得充分一些,把风险估计得严重一些,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有备无患、遇事不慌,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从而直面困难、果敢行动。底线思维不但坚持了两点论,而且还体现了矛盾论,其中还蕴藏深刻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生动运用。

事实上,底线思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着深厚根基,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礼记·中庸》记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左传》记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所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其实都蕴含着浓厚的底线思维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的战略策略和领导艺术。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学校各级领导要有全局观,要善于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风险,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政治自觉,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厘清主次,在整体推进中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工作中要善于做到预防为先,精准排查,对症施策,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不可控风险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各二级学院和部门要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以扎实的工作消除隐患,以务实的精神谋发展,在发展中化解矛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矛盾,以发展的眼光和发展的思路应对风险;要善于攻坚克难,直面问题,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在解难排险中发展和成长,不断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

(六)坚持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代代相承的光荣传统。老一辈革命家不但十分重视调查研究,而且亲自践行。譬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就是共产党人注重调查研究的明证,通过这种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了解到社会的真实状况。中国共产党正是传承了运用调查研究的成果指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解决了前进道路上的诸多难题,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就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深入,往往就会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就会造成决策失误,党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9]113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对提升领导干部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对促进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与联系、掌握人民群众的需求都极为重要。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当前,学校在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总体部署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沉到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多到师生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存在问题和短板的地方去,把零散的、粗浅的认识系统化深刻化,深思熟虑,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虽然现在信息传递更加网络化,为调查研究拓展了渠道、丰富了手段、创新了方式,但不管信息技术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我们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既要听汇报,更要亲身去掌握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摸清楚、搞透彻;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身子沉到底,问题见到底,工作踩到底,成效问到底,为精准施策、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七)坚持抓铁有痕

“抓铁有痕”,本意指人们抓铁要留下印记、痕迹,比喻做事情不达目标不罢休,如果做,就一定要做好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借用这一作喻,对共产党人敢于负责、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最好诠释,凸显着一股力量,展现出一种刚强,凝聚着一份真情,张扬着一腔正气,既充满底气、彰显决心,又情真意切、恰到好处。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工作要以抓铁有痕的劲头,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容回避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同志的工作作风是抓铁无痕软绵绵。做工作浮在表面,未深入到根本,遇到问题就绕道走;抓落实点到为止,不求跟进、不想深入、不管持久,对真问题避其锋芒。这种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对学校的事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要做到抓铁有痕,关键在于对绘好的蓝图真抓实干。干事创业最忌做表面文章,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蓝图,如果不抓实,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如果不落实,也只能是镜花水月。在发展过程中,有无新面貌、新气象,不在于制定出多少新规划,呼出多少新口号,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有新思路,有新举措,脚踏实地把绘就的工作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11]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做工作、干事业也是这样,不能瞎折腾,搞一阵风,而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是难以做得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的。

在学校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浮躁之风,一些人工作马马虎虎,对于工作成效和结果好坏无所谓,“差不多”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心态和心理对学校的事业和发展十分有害。学校事业的发展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工作态度和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韧劲,需要深思熟虑、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的实干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党员干部不仅要坚定信仰,把握前进的方向,更要扎扎实实迈出每一个坚实的脚步,用实干的力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地,切忌朝秦暮楚、好高骛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迫切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恒的精神,大胆探索,不断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八)坚持历史担当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这一逆境中,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自己的历史担当,并为之前赴后继、接续奋斗,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近百年奋斗历程。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必须坚持的历史担当、必须坚守的初心使命依然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这一历史担当具有崭新的时代高度、世界广度和变革深度,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强调,广大干部要勇立潮头,时不我待,以新时代的责任和担当,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坚定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实效,真正做到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12]

作为有44年办学历史的四川文理学院,川东唯一的省属高校,如何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如何完成新时代对地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如何将自己的发展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达州建设“双300”、冲刺“4000亿”、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智力和人才服务,这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思考并要切实担负的历史责任。我们需要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发展定位,把握发展方向,聚焦地方所需,将学校的发展与达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政产学研用结合和协同创新,以地方所需凝练学科团队,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和技术创新,对接地方重点产业发展,激发学校内生活力,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升科研与服务地方的能力,引领和支撑川东北经济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综上这八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植根于鲜活的社会实践,源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悉,具有系统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强大的实践性,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与工作实际相融合,努力增强自身的看家本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三、努力学习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随着社会实践需求而不断发展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注意工作方法”的问题做过论述,他形象地将任务与方法的关系比作“过河”与“桥或船”的关系,指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5]253当前,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善于领悟和运用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将指导民族复兴的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使其在指导实践中充分展现思想的魅力和方法的力量。

(一)高度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是党的理论、路线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错误,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就会跑偏;即使理论、路线、大政方针正确,如果具体实施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错误,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也将出现偏差或失误。因此,高度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共产党人而言就不可或缺。

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政党,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走向未来更要依靠学习。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足功夫。要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全面准确、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真谛。要在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面向新的社会实践,带着问题学、跟着时代学、把握精髓学,切实领会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义实质,力求把握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

(二)切实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能力

一种思想方法和科学方法,既取决于其逻辑论证是否严密,概念体系是否完备,最为根本的是更取决于其能否为人民所用、满足实践所需。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时代需求,归纳凝练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既部署“过河”的方向和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和“钥匙”。运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要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牢牢掌握住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提高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切实运用到学校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总体部署的实践中去。

(三)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与工作实际相融合

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最终的落脚点是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相融合,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性,科学地研判客观形势。党员领导干部要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就需要学会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具备将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置于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的大形势、大趋势和历史经验之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与研究的能力,从而为最终的科学决策创造条件。

无论党员领导干部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研判形势、在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变化面前保持战略定力,科学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把握住学校发展的宝贵时机,都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好这一方法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用对方法才能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