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谱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根脉

2020-02-25 20:55颜新跃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谱系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

颜新跃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部,湖南 株洲412006)

党的十九大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新时代思想”),并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再次开拓创新。任何政治思想的酿成都有其根脉传承,“新时代思想”这一源自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契合人民心声、客观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也不例外。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紧急关头崛起,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形成,在激情澎湃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发展成熟,担纲着激昂民族斗志、匡扶天下、救万民于水火历史使命的红色精神谱系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这一重大思想的理论认识和价值判断,更好地把握其理论价值和精神实质,为更好地践行这一思想奠定思想基础。

一、“红色精神谱系”的内涵界定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发展中,悲观情绪蔓延,为帮助边界割据地党和红军正确认识革命大势,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茅坪召开。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等决议案。在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毛泽东同志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他把军阀统治的区域称作“白色区域”,将其政权称为“白色政权”,把边界割据区域称为“红色区域”,将共产党建立的根据地政权称为“红色政权”,可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为传统的红色增添了别样的涵义,革命、“红色精神”也就成为了中国的专属名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熟,到今天,“红色精神”已被专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时代特征的伟大革命精神。

“谱系”,查阅汉语词典,含义有三:一是记载宗族世系或同类事物历代系统的书;二是家谱系统;三是物种变化系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光大民族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构建了一座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色精神谱系”就是由这一座座精神丰碑铸成的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历史征程中能屡战屡胜的强大意志力量和珍贵的精神富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二、红色精神谱系的精神要义

伟大的党培植崇高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沧桑百年,在血流漂杵、炮火连天的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热血和汗水积淀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铸造了“红色精神谱系”。

1921年8月,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一艘普通丝网船上胜利召开,宣告了世界上最坚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鸿蒙初辟,中国革命的航船由此长风破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培育形成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1927年,第一次国民革命失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起义受挫,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当机立断上了井冈山,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由此诞生。中国共产党从此闯出了一条有别于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革命新路;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培育形成了共产党“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之际,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英雄气概,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文明史上极为罕见、青史流芳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高于一切,为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群众生死相依”[2]的伟大长征精神。在延安,党中央决胜于千里之外,作出了一系列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为争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孕育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1948年5月,毛泽东带领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在这里,党中央时不我待,实时作出了决定中国革命决定性胜利的三大战役战略决策,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大逾越,创立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依靠群众、团结统一,务必谦虚谨慎、务必艰苦奋斗”[3]的西柏坡精神。1950年6月,朝鲜爆发内战,杜鲁门武装入侵朝鲜,同时出兵台湾海峡,战火烧至朝中边界。为保家卫国,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赞歌,锻造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英勇顽强、舍生忘死,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4]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屯垦戍边,1954年,新疆人民解放军大部就地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几十年来,在茫茫戈壁滩,兵团劳武结合,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和边疆的稳定安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1998年6-9月中国南方特大洪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特别是受灾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前来驰援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团结奋战,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确保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76年7月,唐山地震,24万同胞遇难,百年工业重镇毁于一旦;2008年5月,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军民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催生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了打破核大国的威慑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果断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钱学森、钱三强等老一代科学家为代表的研究人员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锻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5]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代,航天人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勇于攻坚,敢于创新,连战连捷,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6]

这些红色精神,前后衔接,一脉相承,共同熔铸形成了共产党的“红色精神谱系”,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珍贵的精神富矿。每一种精神,都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引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以引领时代的创新精神为动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追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伟大精神。

三、红色精神谱系是“新时代思想”的精神根脉

不论是从文化继承还是从政治哲学角度看,任何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都有自己的精神根脉。“红色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艰苦奋斗中玉汝于成的独特精神谱系,是“新时代思想”的精神根脉。

(一)“新时代思想”“革命理想高于天”是对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精神的秉承和鲜活诠释

“新时代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对红色精神谱系的基因传承。

2012年11月,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认为离开了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要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根本。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思想的“总开关”,认为三观不正确,不拧紧“总开关”,就会跑冒滴漏,思想滑坡。2015年2月,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代表时提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15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信仰,立根固本”;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要求“造就具有铁一般信仰的干部队伍”。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胜利之‘钥’”;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提醒全党同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见,“新时代思想”认为“革命理想高于天”,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对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奋斗精神的秉承和鲜活诠释。

(二)“新时代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源自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奉献精神的真实缩影。毛泽东同志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立党为公还是为私,认为共产党人必须把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被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拥护作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把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坚持人民立场就必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就必须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因此,习近平同志早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到“人民”,要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2019年3月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直截了当表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表达,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三)“新时代思想”“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源自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所在,是共产党的思想特质,也是“新时代思想”的精神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0级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2015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国现有国情出发,准确把握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闯出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国内形势出现新常态,“新时代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和环节,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全面决胜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深化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系统全面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让红色精神谱系绽放了时代光芒。

(四)“新时代思想”“全面从严治党”源自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胜利者图强自律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1947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委入驻西柏坡,历时一年零十个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光彩夺目的一页,在这里,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全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头脑清醒、目光远大,使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得以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把党的建设放在第一位,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4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长期执政,既具有巨大政治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管理、监督”。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国泰民安、朗朗乾坤;2018年1月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之以恒、毫不动摇。

猜你喜欢
谱系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