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与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2020-02-25 20:55房菁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祖父母黄某舍友

房菁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350003)

一、案例概述

学生黄某,男,大三学生,贫困生,其双亲在他小时候离世,后由继父母收养,但是关系并不融洽,黄某与其继祖父母感情颇深。黄某曾经告诉笔者他的继父母一直冷落他,只有他的继祖父母是真正的关心他、在意他。但是现在继祖父母年事已高,继祖父身患重病,行动不便,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他很为继祖父母担心,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黄某学习刻苦,严格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成绩优异,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综合三等奖学金。为减轻家里开支,黄某课余时间在学校食堂兼职,剩下的课余时间基本是在自习教室中度过。但是黄某的性格比较内向,跟班级同学的交流较少,学校组织的活动也都未参加。

笔者是在黄某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担任他们班的辅导员,一开始笔者对这个学生印象就很深,因为当笔者第一次给他们班开完专业会后,这名学生就加了笔者QQ,并且还看到他在QQ空间发了一则“说说”,内容是很开心遇到了一位充满正能量的辅导员,新学期要朝着目标努力奋斗。自此以后,他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都会直接咨询笔者。在2018—2019学年的第一学期初,他给笔者发来了QQ信息,说想要退学,这让笔者颇为不解,因为在笔者心目中他是一名勤奋上进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顺利毕业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就向他了解原因,他说他最近感觉压力很大,怕学无所成,还不如出去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并且他觉得跟舍友相处不来,舍友在宿舍玩游戏、打电话容易影响他学习和休息,所以他认为退学对他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

二、案例简介

通过与黄某的交流以及向班级同学、他的舍友了解情况,推出黄某之所以想要退学的念头并不是一时行成的,而是长时间情绪的积压、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所综合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个人心理特点

黄某由于从小失去双亲,性格内向,寡言少语,较为敏感,喜欢独处,除挚友外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生活有规律,严谨,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平时愿意与教师交流,信任教师。重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比较迷茫,给自己的压力较大,存在就业焦虑。

(二)家庭环境因素

黄某家庭经济情况较差,是一名贫困生,平时省吃俭用,在学校食堂兼职。他与继祖父母关系亲近,而继祖父母的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他担心自己不能及时尽孝,所以渴望早点走上社会工作,减轻家庭负担,赚取工资赡养他们。

(三)宿舍环境因素

从黄某舍友那里了解到,黄某与他们交流较少,之间存在隔阂,甚至有时候在宿舍里也不愿直接和他们对话而是通过手机进行交流,黄某的舍友也不会主动与他交流。并且从黄某舍友那里得知,黄某在大一的时候已经换过一次宿舍,与之前的舍友也是相处不来。而黄某所告诉笔者,他认为舍友玩游戏、打电话影响到他学习和休息的事以及打算退学的念头他从未向舍友提过。

(四)学校环境因素

虽然他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对未来还是很迷茫,他担心自己花了四年的时间仅是换了两本证,对未来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他觉得还不如早点出去工作,还可以早点赚到钱、积累工作经验。加之与班级同学交流较少,缺乏集体归属感。

三、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的理念及理论依据

1.“共情”方法

“共情”,是心理咨询互动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共情”即感受他人的世界就好像感受到自己的世界,但仍保持“好像”的特点。[1]在“共情”的整个作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换位思考。自我暴露技术是“共情”的关键技术之一,[2]即主动、特意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比较私密的类似经历。

2.积极心理学

20世纪末,美国兴起一股积极心理学思潮,以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即通过心理学目前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美德等积极品质。[3]在积极心理学看来,人的心中有两股不同的力量,分别是消极的和积极的,主导力量取决于个体自身为哪一股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能量,让其在心理环境中占有优势。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性中积极的东西,通过激发人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来帮助他人,从而让自己发现自身的潜力,获得自信。[4]

(二)案例处理的方法、过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笔者决定用“共情”和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对他进行引导,首先从黄某的角度出发,思黄某所思,想黄某所想,表现出自己感同身受,并将自身的经历与他分享,进行观念的引导。其次,笔者想方设法给黄某注入积极的正能量,让他重新对自己的现有和未来生活抱有信心,这需要笔者和班级的同学共同完成。具体笔者做了以下工作:

1.采取“共情”的方法,引导正确的观念

在与黄某的谈心中,笔者运用“共情”的方法,首先表示理解他的想法,肯定他想为家里分担经济开支的良好初衷。问及了他继祖父母的身体状况,听他诉说他和家人之间的故事,并且告知他笔者与笔者的祖父母之间关系也很好,笔者曾经做了哪些事来回报他们的爱,并且引导他明白唯有顺利毕业,在大学生活中过得充实、有意义才是老人家最想看到的,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尽孝。

2.融洽室友关系,建立稳固友谊

融洽、和谐的寝室关系有利于黄某热爱宿舍生活,找回认同感。所以笔者找到黄某的舍友谈心,希望他们能够多主动关心关怀黄某,多与黄某进行交流,告诉他们宿舍是集体的,不能因为个人的行为而影响到他人的作息,要有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希望舍长能够组织好宿舍生活,增强宿舍凝聚力。

3.指导职业规划,打消就业焦虑

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才能更好地树立人生目标,才能更好地定下大学期间的阶段性目标。由于笔者平时有兼上就业指导课,所以根据经验指导黄某做出职业发展规划,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告知他完成四年学业的重要性,鼓励他在大学定下阶段性目标。并且将往届同专业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案例分享给他,打消他的就业焦虑。

4.发挥朋辈帮扶力量,鼓励参与集体活动

如果能够让黄某投身于集体活动中,在集体氛围中感受快乐和温暖,则能帮助他更加的乐观、热爱校园生活。所以笔者希望班级的班委、党员对能够黄某多关怀、多沟通、多鼓励,主动与黄某交流,组织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热情的邀请黄某参加,并且将黄某的情况告知笔者。充分发挥朋辈帮扶力量,帮助他融入到班集体中去。

(三)案例处理的效果

经过多渠道的心理疏导和帮扶,黄某同学放弃了退学的念头,他告诉笔者他要重新振作起来,学好专业知识,为大四那一年的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他的爷爷奶奶看到他获得奖学金的奖状后十分欣喜,他说他要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他们分享。经过随后几个月的观察,该生与班级同学关系融洽,性格也趋于开朗,与宿舍舍友相处和谐,舍长告诉笔者黄某愿意敞开心扉和他们交流,宿舍还组织了聚餐,他也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去,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四、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黄某的案例集中体现了特殊家庭背景、家庭经济困难、宿舍矛盾、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就业焦虑等问题。通过对此事件的处理,笔者意识到身为辅导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方式方法,在学生陷入困境之时要方设法帮助他解决问题,让他们重获对生活的信心。如果针对这次事件笔者只是简单地给黄某做了退学处理,那么影响的可能是黄某的一生。针对此次事件,笔者觉得要在工作的这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深入了解,用“共情”走近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目标追求,作为辅导员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这样遇到事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此外,还要运用“共情”的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沟通、多接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辅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获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自愿敞开心扉。

(二)加强宿舍管理,构建和谐宿舍

来到大学后,宿舍就等于是大学生们的“新家”,宿舍生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情绪和行为。而宿舍矛盾是日常管理中较为常见问题,因此要加强宿舍的管理,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宿舍管理规定,引导学生打造宿舍文化,和睦相处,营造和谐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

(三)引导活动参与,凝聚集体力量

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乐观向上,在活动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友谊。因此作为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的集体活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对积极性高的同学加以表扬和肯定。引导班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辅导员自己也要参与其中,从活动中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凝聚集体力量。

(四)指导职业规划,树立人生目标

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成为摆在大学生面前最实际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存在就业焦虑,因此辅导员应当在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职业规划的理念,指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以此树立人生目标,将大目标下的阶段性小目标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中,让他们在大学的每个时期都有奋斗的动力。

五、总结

学生之事无小事,在处理日常学生事务中,辅导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谈心谈话工作中运用“共情”技术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当学生无助迷茫陷入黑暗之时,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让教师成为点亮灯塔之人,为学生照亮希望的天空!

猜你喜欢
祖父母黄某舍友
同一条毛巾
一口唾沫引发互殴: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无债一身轻
女子向纠缠示爱男子扔砖头致人死亡 被诉故意伤害罪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黄某的行为是包养情妇还是通奸?
新技能
暴力索取明显超出债务数额行为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