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进程、实质与特色

2020-02-25 22:09骆郁廷
江海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政治

骆郁廷

新中国70年的发展道路主要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持续稳定的奇迹。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揭示中国奇迹的道路奥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道路的实质是什么?中国道路的特色是什么?这是新时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需要。

中国道路的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一个需要立足新中国发展历史和实践深入探索和回答的问题。新中国70年的发展道路,是不断探索、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经历了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

第一个历史阶段是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消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对于中国人民的残酷而沉重的压迫剥削,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经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主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等。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国体,表明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的基础地位,工人阶级是经由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的政治实现形式。如果说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还较多地受到了苏联模式影响的话,那么,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并且保持了长期稳定,保证了我国社会政治秩序的持续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道路的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已经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进程的开始。

第二个历史阶段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确立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探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并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割裂开来、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视计划与市场皆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探索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第三个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实现新使命,致力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着力探索回答“新时代建设发展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从2020年起,用30年时间分两步走实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项任务,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迈向了强起来的新阶段。

由此可见,新中国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新中国、新时期和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从毛泽东创立新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特别是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新时代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引领改革、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篇章,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道路的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中国道路探索和回答的根本问题。中国道路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仅是我们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是我们中国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①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指导中国的实践,我们的社会实践可能具有中国特色,但不一定是社会主义。同样,如果我们不立足中国实践,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可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但不具有中国特色,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能使我们走向成功,这一道路也不能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的结合,这一道路两个方面都不能偏废,它实质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正像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始终受到矛盾普遍性的规定和制约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的结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走出了我们今天跟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的发展道路,我们才有了发展的生机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又要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和具体实践出发,并且始终坚持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命线。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首先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经济关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曾经走过一些弯路,究其原因,就是脱离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偏离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轨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必然要求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实现改革开放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一个整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离不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和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离开了就不能真正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离不开改革开放赋予的时代内涵,否则就不能真正巩固“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也始终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完善,离开了就可能走偏方向。坚持“兴国之要”“强国之路”和“立国之本”的三位一体,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和核心,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的紧密结合,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中国道路的特色

中国道路的特色是什么?中国道路的特色,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道路的特色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各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走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最鲜明的特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这种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中国政治制度创新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与西方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区别。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等构成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本主导、政党分赃、相互掣肘、效率极低的政治发展模式,代表和维护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发展道路与此完全不同,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创造了新中国70年来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的奇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坚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过去,搞社会主义的不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的不是社会主义。现在,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机制的竞争活力结合起来,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有效调节结合起来,把全社会生产的有政府状态和企业经济组织的高效率结合起来,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充分激发微观经济活力,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得到集中而充分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就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两为”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实施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方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道路,就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社会矛盾,处置好突发事件,维护好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道路,就是坚持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把开发资源与保护生态有机结合起来,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道路都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70年来的不断发展之路,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行,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②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73页。

③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页。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政治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