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阻挡层对大功率LED光电热特性的影响

2020-02-25 08:05郭伟玲王嘉露邰建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年2期
关键词:热阻器件电极

杨 新, 郭伟玲, 王嘉露, 邓 杰, 邰建鹏, 孙 捷

北京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24

引 言

发光二极管(LED)由于其高效节能, 体积小, 寿命长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 屏幕显示等领域。 芯片的内量子效率和光提取效率决定了LED芯片的外量子效率, 随着宽禁带半导体材料GaN的迅速发展, LED的内量子效率达到80%, 甚至更高, 但其光提取效率却没有随着内量子效率的提高而显著的改善, 外量子效率仍然偏低。 因此, 如何提高LED芯片的光提取效率成为现阶段LED芯片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 通过改变芯片形状, 表面粗化[1]等方法可以达到提高芯片出光效率的目的。 此外, 在LED芯片的电极和p-GaN之间蒸镀一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 ITO)也是改善电流扩展的主要方式[2], 但由于ITO方块电阻比n-GaN更大, 使得P电极附近的电流仍然很大。 为进一步提高LED的光提取效率, 刘梦玲等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 在金属电极正下方的透明导电层和p-GaN之间沉积一层绝缘层介质(如SiO2, Si3N4等)作为电流阻挡层(current blocking layer, CBL), 以改善LED芯片内电流密度分布, 并减轻电流在P电极附近的拥挤现象, 从而提高光提取效率及芯片的整体性能[3]。 2014年, 马莉[4]等在常规的AlGaInP系LED基础上引入了电流阻挡层、 DBR反射镜和复合电流输运增透窗口层, 其中阻挡层为SiO2薄膜。 在20 mA电流下, 新型LED的光功率约为常规LED的1.8倍。 陈才佳[5]等制备了5组不同的电极结构, 其中对比了有无CBL结构LED的光功率, SiO2CBL使光功率提升了4.9%, 电压增加了约0.05 V。 目前, 使用PECVD形成的SiO2层作为CBL是应用最为广泛的, 但仍有学者在研究工艺更为简单, 性能提升更高的CBL技术, Chiou[6]等采用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选择性破坏了P电极下的P-GaN表面作为CBL。 Chiou认为氩等离子体处理比PECVD技术制备SiO2CBL更为容易。 然而尽管氩等离子体处理的LED提高了器件的光提取率, 但其抗ESD能力却是最差的。

本文采用PECVD在P电极正下方的ITO透明导电层和p-GaN之间沉积一层SiO2, 并通过湿法腐蚀制备了具有与金属电极相同形状的电流阻挡层, 并与无CBL结构的LED器件分别进行封装前的裸芯性能对比, 及封装后的热特性及变电流光电特性对比, 讨论分析了CBL结构对大功率LED光电热特性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实验使用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MOCVD)技术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InGaN/GaN多量子阱外延片。 首先外延片用丙酮和无水乙醇各煮沸两次进行清洗, 并用大量去离子水清洗, 氮气吹干, 以排除外延片上的油污等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然后使用PECVD在外延片上生长SiO2作掩膜, 光刻mesa图形, 湿法腐蚀SiO2, 去胶在外延片上得到mesa图形, 再通过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ICP)方法刻蚀N台面, 深度约为1.2 μm。

图1 (a)LED结构示意图; (b)实际LED器件图

其次在外延片上生长100 nm的SiO2, 光刻并使用BOE湿法腐蚀出CBL图形, 为达到最好的输出光功率和光电转换效率提升, 制备的电流阻挡层与电极形状相同[7], 其宽度为15 μm。 腐蚀出CBL图形后, 在其上使用反转胶光刻出ITO图形, 采用溅射台溅射120nm ITO作为透明导电层, 超声剥离得到ITO的图形。 芯片在氮气环境下350 ℃快速退火30 s, 使ITO与P-GaN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在P台面和N台面上使用反转胶光刻电极图形, 溅射金属Cr/Al/Cr/Pt/Au后采用超声剥离形成金属电极, 极条宽度为5 μm。 最后将芯片进行减薄、 划片、 裂片, 并压焊测试。 另一组除了无CBL结构外, 芯片制备工艺过程和结构均相同。 器件示意图及实际器件如图1所示, 芯片尺寸规格为32 mil×32 mil(800 μm×800 μm)。

2 结果与讨论

2.1 封装前裸芯性能测试分析

将晶圆进行研磨、 划片切成晶粒后, 得到有CBL结构的晶粒颗数3 030颗, 无CBL的为3054颗。 将晶粒翻转至蓝膜上, 进行整体的光电参数测试, 主要测试了芯片的正向偏压(VF), 亮度(LOP)及主波长(WD)。 在测试电流350 mA下得到芯片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 无论有无CBL结构的LED芯片, 正向偏压均主要集中在3~3.1 V内, 其中无CBL结构的芯片占其总数的93.58%, 有CBL结构的芯片有91.95%。 无CBL结构的LED芯片有31.11%光功率在340~350 mW, 53.77%在350~360 mW之间; 而有CBL的芯片光功率主要集中在360~370 mW。 据器件的结构, SiO2电流阻挡层位于P电极正下方, 透明导电层与P-GaN之间, 阻挡了电流朝P电极正下方的扩散, 减少流向P电极金属下有源区的电流密度, 故减小了由P电极对光吸收和遮挡造成的光损失。 并通过CBL将电流引导至远离P电极的区域, 减小电极周围的电流拥挤[8]。 可见CBL结构在LED芯片的光提取效率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而两种芯片的主波长均主要集中在460~462.5 nm之间, 说明插入CBL结构对LED芯片的出光品质基本没有影响。

2.2 封装后热特性及变电流光电特性测试分析

裸芯性能测试后将芯片封装在SMD3535的支架上制备白光LED, 最后将其焊接在5630铝基板上。 两种样品各随机选取4支, 利用浙大三色LED-201测试仪进行热特性及变电流光电特性测试。

首先在环境温度25 ℃, 350 mA工作电流下, 测得样品的光电参数及热阻。 4支封装后无CBL结构LED器件的平均工作电压为3.123 V, 有CBL结构LED为3.16 V。 二者较裸芯工作电压均略有增加, 这是因为将芯片封装后, LED器件内部存在PN结-金属热沉-PCB板这一路径的串联电阻[9], 器件内部电阻大于裸芯内阻, 因此电压增加。 同时由于插入CBL结构使ITO与p-GaN之间的欧姆接触面积减小, 增大了电流传输路径中的串联电阻, 有CBL结构的LED器件比无CBL结构高约0.04 V。 比较有无CBL结构器件的光功率可知, 有CBL结构的LED提升了9.96%。

图2 (a)芯片电压分布统计图; (b)芯片输出光功率分布统计图; (c)芯片主波长分布统计图

Fig.2 (a) Chip voltage distribution chart; (b) Chip light output power distribution chart; (c) Chip main wavelength distribution chart

图3为有无CBL结构LED的归一化热阻。 图中可看出有CBL结构的LED热阻较无CBL器件低22%, 由上述器件结构可知, CBL结构能缓解大电流下P电极附近的电流拥挤效应, 使电流分布更均匀, 减少器件发热[10]。 因此CBL结构使器件产热大大减少, 结温降低, 热阻明显小于无CBL结构的LED器件。

对两种样品进行变电流光电参数测试, 工作电流范围为10~600 mA, 在环境温度25℃下测得发光光谱, 光功率, 电压参数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图3 有无CBL LED归一化热阻

图4 (a)无CBL LED光谱随工作电流的变化; (b)有CBL LED光谱随工作电流的变化; (c)光功率随工作电流的变化; (d)正向电压随工作电流的变化

Fig.4 (a) Spectra of LED without CBL in different current; (b) Spectra of LED with CBL in different current; (c) Light output power with different current; (d) Dorward voltage with different current

随着工作电流的变化, 两种器件的光学性能均发生改变。 图4(a)和(b)显示有无CBL结构LED在不同驱动电流下的光谱曲线, 从图可以看出光谱曲线随着电流的增加发光波长出现蓝移。 这是因为当注入大电流时, 高密度电子和空穴移向阱的不同方向, 并产生与极化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 部分削弱量子阱中极化电场的强度, 使发光波长发生蓝移[11]。 而随着驱动电流的增加, 有CBL结构的LED主波长由563 nm偏移至557 nm, 无CBL结构LED主波长由561 nm偏移至545 nm, 偏移量较有CBL结构LED多10 nm, 可见有CBL结构的LED光谱漂移更小, 驱动电流变化对其显色性能影响程度也更小。

由图4(c)可知, 由于辐射复合几率随着电流增大而增大, 因此两种器件的光功率均随着工作电流而增加, 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辐射复合趋于饱和, 故辐射通量的增加趋势渐缓, 最终趋于饱和甚至略有下降[12]。 观察两种样品的光功率变化差异, 发现在小电流条件下两种器件的光功率基本相同, 随着电流增大, CBL结构对器件光提取效率的改善愈发明显。 在工作电流为350 mA下, 有CBL结构的LED光功率提高了9.96%, 而在600 mA下, 提高了23.7%。 可见600 mA下CBL结构对光功率的提升更可观。

图4(d)为正向电压随工作电流的变化趋势。 由图可知两种器件的正向电压均随工作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且在小电流条件下, 两种器件的正向电压相差不大, 而随着电流的增加二者之间的电压差呈增大的趋势。 由上述热阻分析可知, CBL结构使器件电流分布更均匀, 减少了器件发热, 而正向电压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13]。 因此相同的大电流下, 无CBL结构的LED结温更高, 正向电压更低, 且随电流的增大二者之间的电压差增大。

3 结 论

实验通过在P电极正下方的ITO透明导电层和p-GaN之间沉积一层SiO2薄膜作为电流阻挡层(CBL), 制备了有无CBL结构的两种大功率LED器件, 并对器件分别进行了封装前的裸芯性能对比, 及封装后的热特性及变电流光电特性对比。 实验表明小电流条件下两种器件的光功率基本相同, 随着电流增大, CBL结构对器件光提取效率改善效果愈加明显; 两种器件的光谱曲线均随电流增大发生蓝移, 且有CBL结构的LED光谱漂移更小, 故其显色性能受电流影响更小。 在350 mA电流下, 无CBL结构的LED结温更高, 正向电压更低, 且随电流的增大二者之间的电压差增大; 而有CBL结构LED热阻明显小于无CBL器件, 说明其产热更少。 可以看出CBL结构改善了LED芯片有源区电流密度分布, 并降低了流向P电极正下方有源区的电流密度, 从而减少P电极对光的吸收, 减轻了电流在P电极附近的拥挤现象, 减少器件的产热量, 最终使器件的光提取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并使其光谱漂移更小, 显色性能更为稳定。

致谢: 感谢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次实验的技术支持, 及周智斌先生对此次实验的悉心指导。

猜你喜欢
热阻器件电极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
界面热阻对L型镁合金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影响
换热设备污垢热阻和腐蚀监测技术综述
旋涂-蒸镀工艺制备红光量子点器件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种加载集总器件的可调三维周期结构
高分辨率遥感相机CCD器件精密热控制
新型无接触热阻空调换热器性能研究
基于接触热阻的龙门加工中心热态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