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

2020-02-26 16:11李光泽张济俞慎林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滤器抗凝溶栓

李光泽 张济 俞慎林(通讯作者)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下肢及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患者下肢血流减缓,血管壁多伴有损伤,痛苦较大。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该并发症后,一旦血栓脱落,极易诱发肺栓塞,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有研究指出,将腔内治疗应用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抽取本院2017 年10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患者32 例作为样本,观察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收治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样本,患者资料如下:男/女=16/16,年龄(32 ~48)岁,平均(38.59±4.78)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1)确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者。(3)自愿参与者。排除:有用药禁忌症及有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腔内治疗的方式治疗疾病,方法如下:(1)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入院24 ~48h 内,给予局麻,行患肢腘静脉穿刺,置入血管鞘。(2)深静脉造影,明确血栓位置,评估髂静脉受压情况,观察下腔静脉有无异常。(3)释放回滤器,DSA 监视下,经腘静脉置管,采用无菌敷贴固定导管。(4)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1 支(q12h)抗凝,持续微量泵入。联合给予华法林口服,当INR 为2.0 ~3.0 时,停止给予低分子肝素,仅服华法林。(5)给予尿激酶60 万U~120 万U 溶栓,深静脉造影,观察导管位置有无异常。(6)置入导管,定位狭窄段,置入并扩张球囊,造影观察造影剂的流速,如无异常,则置入支架。(7)造影观察实滤器内有无血栓,待D-二聚体<0.5mg/L、体征稳定、Wells <2 分时,可将滤器取出。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疼痛缓解率87.50%(28/32)、肿胀缓解率90.63%(29/32)、血栓清除率96.88%(31/32)、治疗有效率96.88%(31/32),动静脉瘘、血管破裂并发症发生各有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腔内治疗效果显著。

2.2 患者的预后情况

32 例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患者的预后情况(±s,分)

表 患者的预后情况(±s,分)

治疗情况 n 疼痛 生活质量 Villalta治疗后 32 1.22±0.23 89.60±0.80 5.00±0.06治疗前 32 6.24±0.18 51.20±0.74 14.08±0.59 P<0.05 <0.05 <0.05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患者静脉血流速度减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为主[1]。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以抗凝、溶栓等为主。给予抗凝治疗,易增加静脉后遗症发生的风险,诱发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溶栓,可促使髂静脉再通。但受循环血液之中纤溶酶元激活物抑制剂的影响,溶栓效果欠佳[2]。将腔内治疗应用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治疗手段的缺陷,改善临床效果。术中释放腔静脉滤器,能够有效预防大面积肺栓塞[3]。但临床针对是否释放滤器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髂静脉均伴有狭窄症状,可作为天然“滤器”,预防血栓脱落[4]。但因髂静脉位置特殊,血栓极易进入下腔静脉,导致肺栓塞的发生几率提升[5]。为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本院利用腔内治疗的方式,对疾病进行了治疗,具体包括术前抗凝、释放回滤器、给予尿激酶溶栓、球囊扩张、置入支架、取出滤器等步骤。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能够避免重建的静脉回流通路进入下腔静脉,预防肺栓塞。因滤器为异物,未取出之前,给予低分子肝素以及华法林抗凝,可有效降低血栓的形成几率,减轻疼痛、缓解肿胀、清除血栓,使疾病治疗有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本文发现,采用腔内治疗的方式,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后,32 例患者疼痛缓解率87.50%、肿胀缓解率90.63%、血栓清除率96.88%、治疗有效率96.88%。证实了腔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腔内治疗的方法,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并发症以动静脉瘘、血管破裂、感染、变形(滤器)等为主[6]。导致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术中操作不慎、术后未给予良好的干预有关。本院手术期间,以患侧腘静脉作为置管静脉,进行了溶栓治疗。与股静脉穿刺置管相比,经腘静脉置管,溶栓导管距离适中,瓣膜损伤小,且可有效预防瓣膜对导管的阻隔,置管难度低,成功率高,溶栓效果好,可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7]。但值得注意的是,腘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大,建议于超声引导下穿刺,确保1 次穿刺成功。球囊扩张虽可扩张髂静脉,但难以改变解剖学异常。扩张后置入支架,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采用腔内治疗的方式,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治疗后,32 例患者动静脉瘘发生率3.13%、血管破裂发生率3.13%,未见感染及变形。因腔内治疗具有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患者治疗后,疼痛往往可显著缓解,生活质量也将明显提升。本文研究发现,给予腔内治疗后,32 例患者疼痛(1.22±0.23)分、生活质量(89.60±0.80)分、Villalta(5.00±0.06)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证实了腔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刘恒[4]在研究中,同样观察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腔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溶栓时间为48 ~72h,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2%。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给予腔内治疗,可提高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栓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滤器抗凝溶栓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两种工况下8 种腔静脉滤器疲劳强度的对比研究
花粉过滤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