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放疗用于宫颈癌术后的剂量学探讨

2020-02-26 16:11孙钦飞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剂量学靶区放射治疗

孙钦飞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2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1-3 月在我院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共20 例,对患者进行CT 图像扫描。20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 岁,依据FIGO 对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发现:Ia2 期患者6 例,Ib1 期患者14 例。20 例患者均进行了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手术。并且通过病理诊断有16 例患者鳞癌,4 例患者腺癌,5 例患者有脉管瘤栓,7 例患者的侵犯肌层大于50%,9 例患者宫旁侵犯,所有患者均无阴道残端阳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处方剂量为45Gy 的盆腔调强放射治疗。首先将负压真空垫均匀放置在病床上,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的时候在负压真空垫上面保持仰卧的状态,同时患者需双臂抱头,将负压真空垫折叠起来与患者身体两侧贴紧,再用真空泵进行抽气,直到负压真空垫变硬成形[1-3]。接下来将抽气完成的真空点放置在CT 模拟机上面,患者按原先的体态躺于真空垫上,保持双臂抱头让体表能于真空垫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同时使用三维激光线确定中心点,在患者身体及真空垫上做好相应标记之后对患者进行CT 模拟机定位[5.6]。

临床医生依照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详细的计划处方,主要包含了对靶区的剂量要求和正常组织接受剂量限制[7],并通过计划系统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分别为每一位患者设计常规放射治疗、适行治疗以及调强放射治疗计划[4]。

1.3 三种放射治疗靶区剂量学比较

在调强放射治疗中,20 例患者的CTV 最大剂量为51.23±0.69Gy,平均剂量为48.32±0.31Gy,平均98.5%±0.31%的CTV 接受处方量;PTV 最大剂量为50.28±1.64Gy,最小剂量为 38.21±2.73Gy,平均剂量为 46.85±0.47Gy,SI 为1.09±0.10Gy,平均PTV 接受处方量为95.31%±3.2%。均匀性指数为1.12±0.07,适应性指数为0.85±0.06。冷点均分布在PTV 外,热点则随机分布在PTV 内且不在直肠前壁或者膀胱后部。

在三维适行放射治疗中,20 例患者的CTV 最大剂量为49.82±0.54Gy,平均剂量为47.63±0.27Gy,平均98.2%±0.03%的CTV 接受处方量;PTV 最大剂量为49.91±0.62Gy,最小剂量为 40.69±1.34Gy,平均剂量为 47.38±0.27Gy,SI 为1.13±1.02Gy,平均PTV 接受处方量为95.35%±0.16%。均匀性指数为1.07±0.02,适应性指数为0.53±0.31。

在常规外照射治疗中,20 例患者的CTV 最大剂量为50.53±1.24Gy,平均剂量为47.76±0.55Gy,平均98.4%±0.08%的CTV 接受处方量;PTV 最大剂量为50.62±1.08Gy,平均剂量为 47.49±0.53Gy,SI 为 1.58±0.47Gy,平均 PTV 接受处方量为95.27%±0.33%。均匀性指数为1.10±0.17,适应性指数为0.15±0.13。通过对三组靶区剂量分布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PTV 平均剂量SI 以及PTV 适行指数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适行指数在每两组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最优,常规放射治疗最差。而PTV 平均剂量的标准差方面,三维适行放射治疗技术与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均优于常规放射治疗,且前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

表 三种放射治疗靶区剂量学比较

3.结论

本次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首先由于仅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比较方面,无法通过实际的临床观察急慢性毒性反应以及对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近期、远期的掌握。其次是宫颈癌患者在接受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过程当中因体内膀胱以及直肠的充盈程度不同,也导致了宫旁组织以及上段阴道会出现可能的移动,而这种移动情况在实际研究过程当中并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本次在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过程当中,三维适行放射治疗、调强适行放射治疗以及常规放射治疗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靶区分布与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射体积[8]。因此建议将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作为常规的宫颈癌放射治疗方法[9]。此外在射野分布上,9野调强放射治疗相比于5 野以及7 野更能明显提升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但在靶区适行度方面并没有明显提升,在射野数目提升的同时患者所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受照射剂量都会明显提升,因此建议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采用5 野放射治疗方法。通过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当中分别使用了15MV、10MV 以及6MVX 射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能量的提升并没有提升靶区剂量的适行度以及均匀性,在危及器官照射体积方面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低,同时高能量射线所产生的中子还可能会对患者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带来危险,因此建议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当中使用6MV 的X 射线。

猜你喜欢
剂量学靶区放射治疗
骨髓限量调强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剂量学研究及毒性反应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临床剂量学研究进展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