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缓解作用研究

2020-02-26 16:11蒋舒燕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氟烷躁动苏醒

蒋舒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317)

对全麻者而言,其在苏醒期中比较容易出现躁动的情况,而躁动的发生则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并能增加其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1]。有报道称,在小儿全麻手术中,苏醒期躁动的发病率为12 ~13%,并且,大部分患儿会在苏醒后的半小时之内发生出现躁动的情况[2]。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是否有效减轻苏醒躁动尚存在争议,而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中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分组原理对2016 年8 月-2017 年8月本院接诊的手术患儿120 例进行分组,当中,实验组(n=60)男女比例33:27,年龄3 ~14 岁,平均(6.89±1.24)岁。对照组(n=60)男女比例32:28,年龄3 ~14 岁,平均(7.02±1.39)岁。患儿病历信息完整,患儿家长对本次麻醉方案知情同意,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的男女比例与就诊时间等资料作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

(1)血液疾病者。(2)过敏体质者。(3)肝肾功能不全者。(4)免疫系统疾病者。(5)中途转院者。

1.3 方法

实验组实行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详细如下:麻醉前,监测生命体征,取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01mg/kg,对患儿施以肌肉注射治疗,此后常规麻醉诱导,输注丙泊酚注射液2.5mg/kg,芬太尼2μg/kg 与顺式阿曲库铵0.1mg/kg,麻醉维持用3mg/kg/h 丙泊酚注射液复合1.5%的七氟烷,期间,需视患儿的实际情况,对麻醉药物的剂量作出适当的调整。麻醉过程中,确保患儿的通气量在2L/min 左右的范围之内。而对照组麻醉前肌注阿托品0.01mg/kg,实行与实验组相同的常规麻醉诱导,输注丙泊酚注射液2.5mg/kg、芬太尼2μg/kg 与顺式阿曲库铵0.1mg/kg,患儿麻醉维持则用浓度为3 ~4%的七氟烷。本组麻醉期间和术后的通气量都与实验组一致,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间断予以顺式阿曲库铵肌松及芬太尼镇痛。

1.4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的心率、躁动时间、血氧饱和度与呼吸频率,利用PAED 小儿躁动评估量表对两组的躁动情况作出评价,评分越低,躁动情况越轻[4]。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躁动情况分析

实验组的PAED 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躁动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躁动情况的对比分析表(±s)

表1 两组躁动情况的对比分析表(±s)

组别 例数 PAED 评分(分) 躁动时间(min)实验组 60 5.08±1.26 15.59±4.21对照组 60 9.37±3.05 21.63±3.64 t 7.9311 6.8215 P 0.0000 0.0000

2.2 生命体征分析

实验组的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呼吸频率与心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体征的对比分析表( )

3.讨论

对于全麻手术患儿来说,其在苏醒期中比较容易出现躁动的不良反应,除了会使患儿因无意识的动作而出现切口出血、敷料渗血以及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之外,还会给患儿家属造成心理上的负担,若情况较为严重,亦可导致医疗纠纷。丙泊酚是一种烷基酸类短效静脉麻醉剂,常用于在临床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用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遍布全身,可使患者在用药后的40s 内就处于一种睡眠的状态之中,可以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使苏醒质量增加。七氟烷在成年人以及儿童的全身麻醉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其伴随的苏醒期躁动也比较常见,且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将之与丙泊酚进行复合使用,能够起到减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病患苏醒质量,并能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比较安全、可靠。此研究中,实验组的PAED 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躁动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实施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能够有效减轻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症状,生命体征平稳。

猜你喜欢
氟烷躁动苏醒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