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2020-02-26 16:11陈思思梁晓鑫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尿酸酒精性脂肪肝

陈思思 梁晓鑫

(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增加,有研究显示约40%-70%的T2DM 患者同时伴有NAFLD,而21%-45%的NAFLD 患者合并糖尿病[1]。

近年有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NAFLD 密切相关,可能参与NAFLD 的发生[2],但在糖尿病人群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重点讨论2 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与NAFLD 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为防治2 型糖尿病及远期并发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分泌科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84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伴随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进行分组,其中单纯2 型糖尿患者36 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患者48 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17 例,女性19 例,年龄(27 ~62)周岁,平均年龄(40±9.25)周岁;观察组中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年龄(26~61)周岁,平均年龄(46.78±9.08)周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对于2 型糖尿病的诊断要求;实验组患者还应当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各项一般资料进行有效收集,其中包括:性别、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病史、病程(年)以及体重指数(BMI)。我院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SUA)、肝肾功能、血脂(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专业的影像医师对患者进行腹部彩超检查。

1.3 统计学方式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观察血尿酸与NAFLD 的相关性。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

2 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同BMI、尿素氮(BUN)以及血肌酐(SCR)正相关,同HbA1C 负相关;实验组患者中能够明显的观察到血尿酸上升,尿酸清除率便会随之降低,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几率就越大。两组患者各项指数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生化资料比较图(±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生化资料比较图(±s)

生化指标 对照组(n=36) 实验组(n=48) t[χ2]P病程(年) 6.78±1.05 6.46±1.17 1.866 0.063 BMI(kg/m2) 22.77±3.24 26.58±3.34 7.504 0.000 SUA(μmol/L) 270.88±88.24 307.49±83.41 2.763 0.006 HbA1c(%) 9.13±2.69 9.40±3.71 0.540 0.590 ALT(IU/L) 19.00(17.98 ~ 20.21) 24.00(23.54 ~ 24.56) 0.741 0.389 AST(U/L) 18.00(16.02 ~ 20.05) 23.00(22.09 ~ 24.01) 0.767 0.381 BUN(mmol/L) 6.80±1.73 7.30±2.34 2.961 0.004 GGT(U/L) 24.00(23.47 ~ 26.18) 30.00(28.49 ~ 31.97) 0.913 0.339 TG(mmol/L) 2.09±0.92 1.99±0.89 0.716 0.475 TC(mmol/L) 5.23±1.22 5.24±1.22 0.053 0.958 Scr(μmol/L) 63.01±20.98 84.37±29.01 5.468 0.000 eGFR(ml/min·1.73m2) 107.92±2.51 107.97±2.29 0.135 0.893胰岛素治疗(%) 24.2 15.7 [2.262]0.133

2.2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表1 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脂肪健康指数BMI、尿素氮(BUN)、血清尿酸(SUA)血肌酐(SCR)是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危因素(OR>1),见表2。

表2 SUA 相关因素分析(±s)

表2 SUA 相关因素分析(±s)

危险因素 β 值 SE P OR 95%CI BMI(KG/M2) 1.12 0.49 0.000 1.242 1.025 ~ 1.312 BUN(mmol/L) 1.23 0.42 0.004 1.368 1.221 ~ 1.423 SUA(μM) 1.20 0.65 0.006 1.214 1.251 ~ 1.525 Scr(μmol/L) 1.18 0.52 0.000 1.256 1.324 ~ 1.432

2.3 2 型糖尿病伴NAFLD 的血尿酸不同浓度比较

实验组48 例患者有31 例(64.58%)患者血尿酸浓度极高,超过420μmol/L 则表示血尿酸浓度过高,能够表示血尿酸是患NAFLD 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3.讨论

NAFLD 与肥胖、血脂紊乱、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S)的肝脏表现[3]。

本研究排除一些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影响较小的有关因素,得到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同BMI、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正相关,同HbA1C 负相关;实验组患者观察到血尿酸上升,尿酸清除率便会随之降低,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几率就越大,这与宋美情等研究结果一直[4]。血尿酸与BMI、BUN、SUA 以及Scr 都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关联,李明珍[5]等人等对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也同本次研究结果相近。血尿酸能够诱导肌体中脂肪的有效分解,影响肝细胞脂肪的切实凝聚,增加其中葡萄糖调节蛋白的出现可能,这就造就了其中多种酶的活化,致使肝细胞进一步的受到炎症影响。BMI 作为身体质量指数能够直观的判别患者的胖瘦,目前肥胖不仅仅是2 型糖尿病的诱发原因之一,并且更能够致使患者体内代谢出现紊乱,增加患上NAFLD 的可能;BUN 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在肝脏生成。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的1/2 以上时,血中尿素浓度才会升高,以往血清尿素最早被用来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之一。但血中尿素的浓度受很多肾外因素的影响。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感染、心衰等等均可使血中尿素浓度升高。而低蛋白饮食、大量排尿、慢性肝脏疾病等均可导致血中尿素浓度下降;Scr 在临床检测时是常用观察肾功能的有效指标,在2型糖尿病早期一般处于正常水平,随着肾小球功能下降以及肝脏功能有所损伤后便会突发异常。李赓煦[6]对于血尿酸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深入研讨,能够明显表示出此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致使患者肌体新陈代谢功能能够更深层次的恶化。

高尿酸与 NAFLD 发病率增高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认为高尿酸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发生MS,从而血脂过高致脂肪蓄积于肝脏细胞,造成脂肪肝[7]。本研究表明 血尿酸水平对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 NAFLD 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2 型糖尿病患者应动态监测SUA 水平。

猜你喜欢
血尿酸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