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诊断小儿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效果观察

2020-02-26 16:12周尚杰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异物气管支气管

周尚杰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54)

临床上对于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所在,众所周知,诊断是治疗的第一步,有效的诊断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医师确定患儿是否存在气管、支气管堵塞的情况,而且可以帮助医师确定堵塞物的大小、位置等信息,进而帮助医师确定治疗方案[1]。放射影像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方法,但放射影像技术较多,何种的效果更佳,仍需经过临床研究进行探讨。本次研究选取80 例患儿,研究放射影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8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我院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并自愿在我院接受治疗,纳入时间: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期间,患儿均接受放射影像诊断,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对其实施的诊断方法途径的不同,将患儿分为X 线组(n=40)和CT 组(n=40)。X 线组内男20 例,女20 例,年龄区间为1 ~6 岁,平均年龄范围值为(3.8±5.9)岁;CT 组内男女比例=21:19,年龄区间为1 ~6 岁,平均年龄范围值为(3.7±3.4)岁。此次研究是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此次研究在开展前,已通知患儿家属,并取得了他们的同意,其外,本次研究的分组依据除根据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诊断方法途径的不同之外,还保证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的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X 线组患儿通过X 线进行诊断,在家长的帮助下,让患儿保持仰卧的体位,在患儿啼哭之时观察患儿肺部透亮程度,确定纵膈摆动情况、肺部亮度均匀性。

CT 组患儿通过CT 进行诊断,诊断通过多排螺旋CT 进行,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28 层螺旋CT 机(SOMATOM Defintion Flash 128),层厚为5mm,间隔5mm,管电流为200mA,管电压为120kV,在家长的帮助下,让患儿保持仰卧的体位,观察患儿气管、支气管的堵塞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异物检出率、肺不张检出率、支气管堵塞检出率[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 组患儿异物检出率为97.5%,X 线组患儿异物检出率为80%,差异显著(P<0.05);CT 组患儿肺不张检出率为90%,X 线组患儿肺不张检出率为70%,差异显著(P<0.05);CT 组患儿支气管堵塞检出率为95%,X 线组患儿支气管堵塞检出率为75%,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种诊断效果对比[n(%)]

3.讨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堵塞是指小儿因咀嚼功能不全而将未咀嚼充分的食物咽下而造成的气管、支气管堵塞,或是小儿因为年龄较小无法辨别物件是否能食用而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件吞下而导致的气管、支气管堵塞[3]。上述情况均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影响,若堵塞物过大或过于坚硬,甚至会损伤患儿的气管、支气管,导致患儿出现痉挛性咳嗽、肺部损伤等,严重的甚至导致患儿出现肺炎、窒息性死亡等不良症状[4]。放射影像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方法,但放射影像技术较多,何种的效果更佳,仍需通过临床研究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本次研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展开,选取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支气管异物治疗的80 例患儿,将患儿均分为两组,并对患儿实施不同的诊断方法,将两组患儿的异物检出率、肺不张检出率、支气管堵塞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放射影像诊断来说,CT 的诊断效果优于X 线,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异物气管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