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深度的效果观察

2020-02-26 16:12姚男男石秦川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输液器外渗套管

姚男男 石秦川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南京 210004)

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静脉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使用安全,便于及时救治等优点[1],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输液治疗。手术麻醉患者因需要快速给药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疗效更加显著[2]。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的影响以及手术对留置针型号的特殊要求,术中输液不畅常有发生。为了探讨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适宜的留置深度,提高术中输液通畅度,我院手术室对2018 年6-12 月进行腹腔镜手术的200 名患者采用两组不同的留置深度,比较不同留置深度对输液效果的影响,观察输液通畅度、导管脱出率以及药物外渗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6-12 月需在手术室手术的200 例患者纳入研究,按住院号的奇数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100 例及观察组100例,妇科腔镜手术均为女性,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1±10)岁,所有患者均无水肿及低蛋白血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留置针置入均由手术等待区同一位N2 级护士专人操作。若首次穿刺失败,以最终穿刺成功的静脉作为静脉输液观察的指标。

1.2 方法

1.2.1 静脉的选择 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此范围内的静脉血管,易于固定且血流量大,药物进入血管后能很快被稀释,对血管刺激小。

1.2.2 静脉留置针及输液器的选择 所有留置针均选择美国 B—D 公司生产的18GA 安全型留置针,18GA 留置针套管参数为1.3mm×30mm,留置针敷贴选用3M 公司生产的5cm×12 cm 敷贴。输液器选择洁瑞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1.2.3 操作方法 观察组根据血管前方是否弯曲将留置针外套管置入约20 ~25mm 于血管内,然后均采用无张力贴膜配合高举平台法固定。对照组将留置针外套管完全送入血管,长度30mm,同法固定。两组使用输液器均去掉头皮钢针将螺旋口旋紧于留置针正压接头端。

1.3 观察指标

设计专门用于观察记录留置针使用情况记录表,分3 个部分,分别是留置针输液通畅度、导管脱出率、药物外渗率。每个部分根据具体情况详细划分栏目,每位入组并置入留置针的患者均有一份记录表,由笔者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在日志相应栏记录。

1.3.1 输液通畅度观察: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输液开始时输入不畅或输液过程中液体滴速减慢甚至停止,完全打开水止后仍无改善,针头局部无肿胀疼痛感,有回血,调整针头位置或肢体关节位置后可改善。排除输液器导管打折或者开关夹闭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术中输液不畅,以上记录为输液不畅。两组患者观察记录时间为术中及术后复苏期出手术室前。若有上述情况出现时巡回护士即在登记表上记录。

1.3.2 药物外渗观察:外渗液体在留置针穿刺部位渗出,可出现疱疹、水疱,手触诊周围皮肤温度低。进一步发展为水泡破溃,严重时可见皮下组织坏死,常呈黑焦色。不同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1.3.3 导管脱出观察:留置针内置套管部分或者完全脱出视为导管滑脱。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通畅、套管脱出以及输液外渗情况比较

观察组输液通畅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1 例套管脱出现象,对照组出现3 例。药液外渗方面,观察组1 例,对照组4 例,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两组患者输液通畅、套管脱出及外渗情况比较[n(%)]

3.讨论

3.1 查阅其他文献参考

急诊手术病人研究显示静脉输液不畅与管道扭曲、受压或打折、血管痉挛、血循环受阻等因素有关,术中麻醉导致了病人处于镇静和关节肌肉松弛状态,由于重力作用腕关节以及肘关节会下垂弯曲,从而导致腕关节处、手背近腕关节处、肘部头静脉、贵要静脉等血管弯曲,留置针套管与血管贴壁引起输液不畅。另外手术需要使用较粗长的留置针,以BD 公司生产的留置针规格为例,较粗的18G、20G 的留置针套管长度为30mm,较细的24G的留置针套管长为19mm。手术使用的留置针套管较粗长大大增加了弯曲和贴血管壁的几率从而导致输液不畅。巡回护士常常需要调节患者肢体处于一定姿势,或者揭去敷贴将留置针套管外拉数毫米、调整留置针套管在血管内的位置后方可输液通畅, 甚至需要重新开放静脉通路。给患者造成了静脉的损伤,给医务人员造成了工作上的不便与风险。本实验观察组通过减少留置针套管置入的深度,缩短套管在血管中走形的长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套管贴血管壁扭曲堵塞的几率,观察组输液通畅率95%高于对照组输液通畅率83%,因此在排除麻醉药物、病人血管痉挛及其它的非可控客观因素前提下静脉留置针套管不完全置入血管(置入深度20 ~25mm)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输液通畅度。

3.2 另一项关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失效的风险因素评估

研究显示手部、肘窝、上臂留置针的堵管率分别为前臂的1.47 倍、1.27 倍和1.25 倍,所以静脉穿刺选择粗长直的静脉有利于减少堵管发生率,但是手术病人往往前臂很难找到好的血管。在同样选择肘部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的条件下,本实验观察组通过减少留置针套管置入的深度,缩短套管在血管中走形的长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套管贴血管壁扭曲堵塞的几率,提高了输液通畅率。因此在无法选择条件较好血管的时候留置针套管不完全置入血管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输液通畅度。

3.3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医务人员因素等

本实验观察组输液外渗3 例,对照组输液外渗4 例,P>0.05 无统计学意义,留置针套管不完全置入血管(置入深度20~25mm)没有增加输液外渗的发生。本实验两组各自出现一例套管滑脱,观察组是患者复苏时候躁动导致的意外拔管,对照组是换床转运病人过程中的意外拔管,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留置针套管不完全置入(置入血管深度20~25mm)没有导致脱管的发生。

4.小结

手术室护士根据临床实际血管情况判断选择静脉穿刺点,如果穿刺点近关节处或穿刺点前方血管走行弯曲分叉,手术室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血管深度20 ~25mm 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输液通畅度,留置针套管不完全置入不会增加导管脱出、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输液器外渗套管
损伤套管引起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异常分布特征分析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
一次性输液器的创新改进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
输液器用于新生儿脐静脉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