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单侧膝关节初次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02-26 16:12殷文珍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医护置换术膝关节

殷文珍

(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东 江门 52900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目前治疗严重膝关节疾患的重要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和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1]。本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CNP 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选自2010年7月-2013年7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48 ~73 岁,平均(59.8±5.24)岁;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8 例,年龄45 ~73 岁,平均年龄(58.2±4.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2]:

1.2.1 术前护理 ①入院24 小时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病房设施,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计划,完成常规抽血及胸片、心电图检查,并查阅结果无异常。②入院24 小时后至术前2 天:完成特殊检查,如MR、CT 等。做好术前疾病健康宣讲,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康复指导,及时心理疏导,使患者对治疗和预后充满信心。③术前1 天:详细讲解术前准备、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并发症,以及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等信息。

1.2.2 术后护理 ①手术当日:a.做好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b.耐心讲解术后引流管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c.讲解麻醉注意事项,d.指导6 小时后的饮食指导;e.去枕平卧6 小时,患肢抬高于心脏15°,膝关节屈曲30°位,密切观察切口出血;f.教导患者运用放松技术;g.遵医嘱给予止痛;h.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练习,并指导患者做好踝泵运动。②术后1-3 天:a.保持引流管通畅;b.患肢抬高,局部冰敷;c.观察和记录患肢血液循环;d.评估伤口引流情况;e.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征象及预防;f.术后第1 天,练习直腿抬高试验,术后第2 天,持续被动锻炼;h.术后第3 天,下地负重行走锻炼。③出院前:出院前2 天,进行术后焦虑度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制定康复计划;告知复诊时间。④电话随访:每周随访1 次,鼓励患者询问有关伤口、日常生活等问题。⑤复诊:术后1、3、6个月分别复诊一次。

1.3 评价方法

1.3.1 焦虑自评量表(SAS)[3]:分值超过50 分为焦虑,分值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重。

1.3.2 膝关节功能评分(HSS 评分)法[4]评估膝关节功能,满分100 分,显效(80 ~100 分)、有效(60 ~79 分)、无效(0~59 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3 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自制调查表[5],评价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程度。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及SAS 评分比较

入CNP 前两组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SAS 评分两组均较前下降,但观察组S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6 月膝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比较(HSS)[n(%)]

2.3 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体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天)平均住院费用(元)健康知识评分(分)自理能力评分(分)观察组 55 12.3±2.1* 47309.1±387.9 38.5±2.5* 41.6±4.8*对照组 55 16.1±3.2 53563.9±569.5 22.3±1.9 26.5±4.2

2.5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膝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我科将临床路径的护理方式立足于TKA 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肢体恢复过程,探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运作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CNP护理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CNP 护理减少了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临床护理路径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康复加快,因此使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增加;CNP 护理中实施了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有效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实施CNP 护理具有易懂、易记、直观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一个连续、动态、全程的护理指导。其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有所提高,聚焦疾病防治的同时,系统教育大幅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6]。

综上,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猜你喜欢
医护置换术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