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现况调查

2020-02-26 16:12段云彪李尊江周红通讯作者黄桃丁邦晗王伟荣廖晓春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区级中医院突发事件

段云彪 李尊江 周红 (通讯作者) 黄桃 丁邦晗 王伟荣 廖晓春

(1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广东 江门 529000)

(2 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 广州 510120)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平台,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战场[1]。目前我国的综合性中医院已经能够解决几乎所有的急救、急诊事件。不但设置有院前急救,而且还有院前急救培训,充分发挥以时间、技术、专业、设备等优势,做到最大程度的为病人服务。但中医院的急诊与西医院相比,应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进一步了解综合性中、西医院的应急救援能力的差别,帮助中医院进一步提高其应急能力,本课题组做了关于综合性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的调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内省、市、区(县)三个级别各2 所综合性中医院和综合性西医院的管理和医护人员开展调查,最终在共收集325 份有效问卷,中医院159 份,西医院166 份。

1.2 方法

根据文献检索及已有资料的收集,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职称、年龄、学历、岗位性质等基本资料;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情况、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的编制及组织培训演习情况、风险识别及评价情况、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情况;医务人员的现场急救能力、信息报告交流发布能力及主观态度能动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回收325 份有效问卷,男性占总人数的58.20%,女性占41.80%;60.30%的被调查者年龄段在21 ~30 岁之间;学历方面以本科学历(31.08%)及研究生学历(51.38%)为主。职称:初级39.20%,中级为 49.20%,高级11.60%;医护人员科室分布构成:急诊科30.1%,重症与监护22.77%,信息科5.85%,医教科7.38%,行政部门(主管院长)5.54%,其他科室 28.31%。

2.2 医护人员参与突发事件救治工作的情况

本研究中有32.00%医护人员曾参与突发事件的救治工作,以公共卫生事件(12.62%)和事故灾难(11.38%)为主。中医院参与人数为46 人,参与率28.93%,西医院参与人数58 人,参与率34.94%。经过χ2检验,P=0.28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省级医院参与人数61 人,参与率53.04%:市级医院参与人数27人,参与率26.47%;区级医院参与人数16 人,参与率14.81%。经过χ2检验,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3 医院应急指挥、协调和评价

研究的医院中,共10 家医院单独组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小组,中医院5 家,西医院5 家。省级医院4 家,市级医院3 家,区级医院3 家,经χ2检验,P=0.54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应急小组所有人都表示单位有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制度,但表示能有效执行应急相关工作制度的仅有78 人(60.94%)。剩余50 人(39.04%)则表示不知道医院执行情况。表示知道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程序制定的有105 人(82.03%);15 人(11.72%)表示“不知道”;8 人(6.25%)表示“否”。

2.4 医院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和演习

所有被调查人员均认为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参与到应急预案的制定中,但只有185 人(56.92%)表示知道所工作的单位制定了各类突发事件的相关应急预案,140 人(43.08%)则表示“不知道”;65 人(20.00%)表示所在科室组织学习相关应急预案,而260 人(80.00%)则表示所在科室没有组织学习相关预案;关于预案的实际作用,203 人(62.46%)表示预案“只是停留在纸上,没有实际作用”,68 人(20.92%)表示“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是有总比没有强”,20 人(6.15%)表示“明确了个部门职责及管理流程,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仅36人(11.08%)表示“作用很大”。

2.5 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缓解

被调查的325 位医护人员当中,65 位表示“近2 年成功识别了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但只有38 位医护人员对所识别的突发事件进行了风险评价。这65 位医护人员分散在10 所医院,这10所医院只有6 所医院对所发现的风险评估确定本院突发事件卫生救护工作重点。被调查的医院当中,8 家医院有对近10 年所应对的突发事件类型进行总结并制定专门的卫生应急预防策略。9 家医院近2 年有对医护人员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进行评价。

2.6 医院监测、预警情况

被调查的12 所医院当中,均对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建立了监测体系和判断标准,而对于原因不明的疾病,6 家医院建立了监测体系,其中中医院2 家,西医院4 家。而动物医源性疾病、生物恐怖事件、化学事件、核泄漏和放射事故的监测和判断最少,其监测体系结果建立如下:

图1 各类突发事件监测体系和判断标准

关于突发事件卫生监测和预警医护工作人员能力问题,8 家医院制定了相关的能力标准,其中中医院3 家,西医院5 家;在突发事件和卫生监测预警管理工作队伍当中,接受相关监测和预警的的人数不多,大多数医院的培训比例是26 ~50%(9 家,占75%),剩余3 家医院的培训比只有(0 ~5%)。

2.7 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

在突发事件当中,有298 人(91.69%)认为自己的角色是教育者,315 人(96.92%)认为自己是看护者,而认为自己承担的角色是顾问的有93 人(28.62%),认为是管理者的有162 人(49.85%),而认为是调查者的有52 人(16.00%)。被调查的325 人当中,救护技术掌握的情况如下,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的人数最多,有302 人,占92.92%,而掌握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人数最少,仅有37 人,占11.39%。各救护技术的掌握情况如图2。

图2 医护人员掌握救护技术情况

接受过现场救护专业培训的总人数有232 人(71.38%),中医院107 人,西医院135 人,经过χ2检验,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级别不同划分,省级医院接受培训有98 人(93.33%),市级医院接受人数78 人(76.47%),区级医院有69 人(51.85%),经过χ2检验,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制定现场救护工作人员能力标准的医院有8 家,其中3 家中医院,5 家西医院,经过Fisher’t检验,P=0.54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8 信息报告、交流和发布

被调查的医院当中,7 所医院会定期进行应急信息汇报和发布,中医院占2 所,西医院占5 所。经过Fisher’s 检验,P=0.24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级别不同划分,省级医院占4 家,市级医院占2 家,区级医院占1 家,经过χ2检验,P=0.09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被调查的医院当中,9 所医院建立了一个突发事件应急科室和主要负责人联络名单,中医院占3 所,西医院占6 所。经过Fisher’t检验,P=0.18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级别不同划分,省级医院占4 所,市级医院占3 所,区级医院占2 所,经过χ2检验,P=0.26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9 主观态度和能动性

被调查的人员当中,156 人(48.00%)的人能评估突发事件对自己心理冲击和影响,167 人(51.34%)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念,123 人(37.85%)能利用心理防御机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处理突发事件时绝大部分医护人员(315 人,占96.92%)选择积极主动应对,中医院155 人,西医院160 人,经过χ2检验,P=0.751,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按照级别不同划分,省级医院114 人,市级医院101 人,区级医院100 人,经过χ2检验,P=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医院是具体应急救援的机构,是提供医疗救治与心理服务的关键场所。因此,在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复杂性强、时间要求高和任务量大的作业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组建、维护和运行医疗救治力量,是一个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2-4]。本调查在于对比综合性中、西医院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观察两者是否存在差距及分析其原因,找出其短板,为其应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建设性的意见。综合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总体而言,综合性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及综合性西医院,主要体现在医院制度建设,医护人员应急能力等方面。原因可能是综合性中医院急诊发展相对西医院起步慢,其次跟老百姓心理状态有一定的联系,在百姓眼中,中医“慢郎中”的标签没能打破,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更多的处理机会首先会交给西医院,这对于中医院应急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

按级别不同划分,不同级别医院的应急能力存在差距,省级>市级>区级。主要体现在医院的设备,医护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可能原因是级别高的医院,资金充足,设备购置完备。再者,级别医院医护人员存在明显的学历优势,为其应急能力的提升保证了人才优势。

大部分医院在应急制度设施上有一定的建设,但医护人员对此制度的知晓率却不高,这可能也是制约医院应急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性中医院如要提高自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需要加强医院的制度建设,加大对突发事件的制度建设以及制定并定期更新各类型突发事件的预案,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应急能力的培训及考核,如此在真正发生突发事件时方能有条不紊,提升中医院应急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全球的共同问题,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最大程度减少公共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的根本措施。医院是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关键机构,政府与医院联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切实保证社会安全稳定、保证民众身体健康的需要。中医院作为发展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应急能力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区级中医院突发事件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赵县中医院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县区级社情民意调查方法初探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