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

2020-02-26 03:31梁立新辛小海令狐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弥漫性国药准字淋巴瘤

周 冰 梁立新 辛小海 令狐锐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三门峡 472000)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病率较高,多采用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标准方案为CHOP方案,但复发率仍较高[1]。近年来,有研究提出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R-CHOP方案)联合的方法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愈率明显提升[2],但临床上针对R-CHOP方案应用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8.62±4.14)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8.70±4.0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淋巴瘤治疗史及其他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第1天,750mg/m2环磷酰胺(注射用异环磷酰胺,生产厂家: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626)静脉滴注;第1天,50mg/m2阿霉素(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980)静脉滴注;第1天,1.4mg/m2长春新碱(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326)静脉推注,最大量不超过2mg;第1~5天,60mg强的松(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口服。

研究组采用R-CHOP方案:第1天,375mg/m2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53)缓慢静脉滴注,治疗前以40mg甲泼尼龙(甲强龙,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19)预防不良反应;自第2天起,治疗方法、用药剂量均同对照组。

两组1个疗程均为3周,持续治疗6个疗程,并于疗程结束1个月后评估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及疗效。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观察两组就诊时、治疗后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变化,分为4个不同危险程度族群:0~1分为低危,2分为低中危,3分为中高危,4或5分为高危[3];(2)疗效评定标准:以肿瘤消失且持续1个月以上,为完全缓解;以肿瘤病灶最大横直径、最大垂直经乘积降低≥50%,且持续1个月以上,无新病灶,为部分缓解;以乘积降低<50%或提升<25%,无新病灶,为稳定;以乘积提升>25%,或出现新病灶,为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4];(3)按照WHO标准评估不良反应,包括Ⅰ~Ⅳ度[5]。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两组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比

就诊时两组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出现4例Ⅰ~Ⅱ度恶心呕吐,2例骨髓抑制,2例Ⅰ~Ⅱ度寒战,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出现4例Ⅰ~Ⅱ度恶心呕吐,3例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7.5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5)。

表2 两组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的对比分)

3 讨论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虽然能改善5年内生存率,但多数患者治疗无效或疗程结束后疾病会快速进展,复发率高,故需寻找新型化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利妥昔单抗在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该药属于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能在进入人体后特异性结合CD20抗原,在CD20高表达血液肿瘤治疗中效果理想。而且,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利妥昔单抗可结合肿瘤细胞表面CD20抗原,经由补体介导细胞毒作用、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溶解表达CD20的淋巴瘤细胞。该药具有着较低心脏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本研究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则为62.50%(P<0.05),凸显出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此外,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不良反应均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寒战现象,均发生于首次输注时,减缓输注速度或停止输注后缓解,考虑与利妥昔单抗输注不良反应有关,输注前需做好预防。而国际预后指数是判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重要系统,能准确对预后进行分组。本研究治疗后,研究组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R-CHOP方案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局限之处在于研究时间短,仅分析了近期疗效,未进行远期随访调查,且样本数小。今后仍需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调查。

综上所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近期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弥漫性国药准字淋巴瘤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老人夜尿多隐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