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0-02-26 03: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谷氨酰胺肠系膜

黄 群 英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儿科 英德 51300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导致患儿出现长期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诊断过程中发现此病急性发作时容易和急性阑尾炎发生误诊,易发人群为7岁以下儿童[1]。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发作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腹泻、便秘症状,给患儿带来痛苦[2]。益生菌属于有益微生物,其可使胃肠道消化得到促进,促使机体胃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3]。复方谷氨酰胺为临床常用肠炎治疗药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8例,此类病人确诊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程均长达3月以上(最长达2年),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8±2.4)岁;急性发作病程1~3d,平均(1.8±0.6)d。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1±2.6)岁;急性发作病程1~4d,平均(1.9±0.7)d。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诊断标准[4];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机体存在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的患儿;入组前1周接受过药物治疗的患儿;对本次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反应的患儿。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15,420mg/粒)进行治疗,1粒/次,2次/d;观察组除按照对照组用药方案为患儿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外,同时为患儿应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670,660mg/袋)进行治疗,20mg/kg/次,3次/d,以开水冲服。两组均接受5天时间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腹痛症状完全消失,且未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则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腹痛症状明显改善,同时未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则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腹痛症状无任何改善,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腹痛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腹泻症状1例,便秘症状1例,恶心症状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观察组中腹泻症状2例,便秘症状1例,恶心症状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0,P>0.05)。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发作季节多为冬春季,因患儿大部分为年龄不足7岁的小儿,容易伴随出现于肠道炎症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机体内部回肠、大肠区域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远端回肠具备十分丰富的淋巴引流,在机体肠道或上呼吸道发生感染后,细菌、病毒以及相应毒素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腹部淋巴结区域,从而导致肠系膜淋巴结发生急性炎症反应[5]。小儿肠细胞淋巴结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呕吐等,且有资料报道称,大约20%的患儿会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6]。大部分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生均和病毒感染存在关联,致病病毒类型包括埃可病毒、Coxsackie B病毒等,其会导致机体的肠细胞淋巴结出现增生、水肿、充血,细菌培养结果呈现为阴性,少部分肠细胞淋巴结炎的发生和细菌感染存在关联,致病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沙门菌等,其会导致机体的淋巴结内出现急性炎性反应、出血和坏死。若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细菌所引发,为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能够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若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病毒所引发,则患儿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只能对继发细菌感染起到预防作用。此次研究收集病程长达3月以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此类患儿多因急性发作性腹痛就诊,急性发作原因与首次发作相类似,治疗原则亦相当。

益生菌属于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其能够为机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食物消化起到促进作用,使宿主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得到改善。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生后,病毒或细菌进入到患儿机体肠道黏膜中,损害机体肠道黏膜组织,打破机体肠道内微生物平衡状态,从而使患儿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而益生菌的补充则可有效改善肠道微生物失衡情况,促进肠黏膜组织的修复,从而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1.82%,且观察组治疗后腹痛、发热、呕吐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益生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益生菌,且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复方谷氨酰胺属于肠炎治疗的常用药物,谷氨酰胺属于机体免疫细胞以及肠粘膜细胞构成的主要原料,通过对谷氨酰胺进行补充,可使机体肠粘膜所具备的通透性得以降低,对肠屏障受到的损害进行避免或减轻,使粘膜所具备的免疫功能得到增强,通过与益生菌进行协同作用,使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导致的肠粘膜损害得到更为迅速的修复,从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提示复方谷氨酰胺的药物毒副作用较小,应用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并不会明显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谷氨酰胺肠系膜
谷氨酰胺代谢与卵巢癌相关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对肠道损伤药理作用研究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