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性激素与骨代谢的相关性

2020-02-26 02:44孙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磷酸酶骨细胞胶原

孙丽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商丘 476100)

更年期女性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易诱发骨质疏松,增加骨折发生风险[1]。早期筛查骨质疏松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改善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更年期各种症状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卵巢功能衰退产生的性激素水平异常,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性激素与骨代谢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0例更年期非骨质疏松女性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45~55岁,平均(50.76±3.26)岁,体质量49~75 kg,平均(67.79±3.26)kg。观察组年龄45~55岁,平均(50.78±3.27)岁,体质量49~76 kg,平均(67.83±3.27)kg。两组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选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确诊为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或更年期非骨质疏松女性;(2)年龄45~55岁;(3)既往有骨折病史。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2)严重营养不良;(3)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1.3 检测指标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抗凝处理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I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NBAP)及骨钙素(OC)。

2 结果

2.1 性激素两组LH、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2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注: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E2—雌二醇。

2.2 骨代谢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CTP、TRACP、NBAP及OC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注:ICT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TRAC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NBAP—骨碱性磷酸酶;OC—骨钙素。

2.3 E2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E2水平与ICTP、TRACP、NBAP及OC均呈负相关(r=-0.988、-0.981、-0.899、-0.837,均P<0.05)。

3 讨论

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及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矿化异常。通过血清中反映破骨及成骨细胞活性的指标可以判断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但有研究指出,更年期女性每年骨量丢失率为2%~4%,与性激素水平的降低有直接关系[4]。

女性更年期的发生与卵巢功能衰退和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未明确性激素水平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而两组LH、FSH水平无明显差异。骨代谢是由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构成的动态平衡过程,破骨细胞黏附在骨表面,可促进骨吸收,之后成骨细胞向该处转移,促进类骨质分泌,有助于矿化沉积形成新骨。ICTP为骨形成的敏感指标,可反映骨细胞合成胶原能力及骨转换情况;TRACP主要来源于破骨细胞,NBAP是骨基质矿化的主要调节剂,可对骨形成状态及成骨细胞活性进行评价;OC是一种特异性非胶原骨基质蛋白,由成骨细胞合成,钙离子亲和力较高,对羟基磷灰石的吸收及骨矿化有刺激作用[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ICTP、TRACP、NBAP及O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2水平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这表明E2水平降低可导致骨代谢异常。性激素广泛存在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基质细胞中,对骨再建周期中的骨形成和骨吸收产生直接刺激作用。E2水平降低可促进骨转换增加,造成骨吸收大于骨沉积,引起骨代谢异常,加重骨质疏松[6]。

综上所述,E2水平与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的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其下降程度与骨代谢紊乱程度一致,可成为客观判断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的指标。

猜你喜欢
磷酸酶骨细胞胶原
LncRNA在骨质疏松中对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破骨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黑鱼胶原溶液的流变、热稳定性及化学交联改性研究
胶原代谢与纤维化疾病研究进展
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酶级联反应放大策略用于灵敏检测酸性磷酸酶
阿特拉津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铜胁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