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影响临床教师带教积极性的因素及其对策

2020-02-27 14:02祝丽琼张建平林仲秋陈勍谢梅青许冰青永红陈慧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评教积极性教学质量

祝丽琼 张建平 林仲秋 陈勍 谢梅青 许冰 青永红 陈慧

医学教育是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师除了医疗及科研以外的又一大重要任务。

许多临床医师肩负着本科生理论大课、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本科生见习、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教育等教学任务。根据临床教师的带教积极性,目前有三种表现:部分老师对教学存在较高的激情,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及教学课题研究,主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部分老师虽然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研室安排的教学任务,但是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质量欠佳;还有一小部分老师对学生缺乏耐心,甚至不愿意参与临床带教。临床教师的带教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质量,因此提高临床教师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教学意识、教学方法方面,教学管理体制方面及激励制度方面,多个角度分析影响临床教师带教积极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影响临床教师带教积极性的因素

1.1 临床教师教学意识方面 临床医师日常工作繁忙,晋升压力大,除了临床医疗工作以外,还要做科研、写基金、发文章,所以不少医生会有“重医疗、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部分带教意识薄弱的老师,会把带教看作是一种负担,对待实习生缺乏耐心。此外,见习生,实习生初入临床,难免对临床上的操作不熟练,速度慢,加上近年来,患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一些老师担心学生出差错,宁可自己完成操作而不给实习生机会。

1.2 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方面 医学院校的医生大部分都是硕士,博士毕业,自身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丰富,但是教学工作跟临床工作不同,部分临床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及方法,特别是年轻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因材施教将知识灵活地灌输给学生,教学能力欠缺。一些临床教师仅仅安排实习生做一些机械性的跑腿或者文书工作,而不是真正的引导实习生如何进行临床思维,如何进行医患沟通,不是教会学生规范的诊疗操作;一些老师甚至在学生进入科室见习实习时对其不闻不问,甚至学生早退缺勤等都没发现,教师与学生欠缺互动交流,学生认为学不到东西,学习积极性低,老师也不能从教学中体现自我价值,进一步影响教师的带教积极性。

1.3 教学管理体制方面 目前各大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均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对临床教学进行统一的安排及管理,但在管理体制上仍不够完善[1],体现在:一、评教制度仍不够完善:一些医学生反应,有些老师的理论授课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一些老师的授课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粗糙,课堂效果寡然无味。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评教制度,学生无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反馈,老师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了解,无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改进。二、临床教师的教学考评体系及奖惩政策尚不完善。目前考核临床医生的主要标准仍然是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的考核制度仍有欠缺,对于带教意识强,教学能力好的优秀的老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激励,相反,带教意识薄弱,教学能力欠佳的老师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指正。影响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2 提高临床教师带教积极性的对策

2.1 重视教师带教意识的培养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各方面平衡发展的医学人才,临床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意识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培养教师的带教意首先从学校及医院领导出发[2],在全校全院层面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宣传师德师风,增强教师团队的责任心。在各科教研室层面,严格贯彻和落实学校和医院的教学工作部署,在教师资格的筛选方面应层层把关,定期开展教研室会议,了解带教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规范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加强自身为人师表的修养。

2.2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教学能力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和积极性。教学水平高的老师通常受学生欢迎及认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成绩好,老师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组织集体备课[3],对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还有操作的常规进行统一的规范,利用“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提高年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且有利于老师在临床教学时保持同质性。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4],比如综合运用讲授法、提问法、病例分析法等教学模式[5],医学模型模拟教学[6],网络教学模式[7],多媒体教育模式[8];在教学培训上,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教学工作坊等,邀请教学督导及教学突出的老师介绍教学经验,对于第一次授课的新老师,应该组织试讲,请有经验的教学督导进行点评,提高新老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

3 完善评教制度,改进教学激励制度

健全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意识、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保障。评教有以下几种方式: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老师评老师等。通过评教,老师可对自己教学质量及效果得到充分的认识,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的教学考评及教学激励政策也是充分发挥教师潜能和提高教师积极性的基础。对临床教师应建立有效的教学考评制度,对于优秀的老师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不及格的老师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外,可增加教学绩效薪酬,将教学绩效与教学水平和教学奖励挂钩,给教学优秀者增加一定的薪酬奖励。最后,在职称晋升方面,把教学数量及质量纳入考核范围,并给予教学优秀者适当的晋升倾斜政策,充分调动临床教师的积极性。

总之,临床教师在医学生完成理论学习,见习,实习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强调住培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重视教师带教意识的培养,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运用各种奖惩手段,培养更高素质的医疗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评教积极性教学质量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谈影响初中生参与评教时认真程度的原因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