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俗文化,培养文化意识

2020-02-29 17:58吴丽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敬老团圆传统美德

吴丽平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国民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文化生活的统称也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热舞匿名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善迁等道德规范。

几千年来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与传统文化的孕育分不开的。

中秋节的发展与演变是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是中华人民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人民通过努力奋斗,不断创造人类历史文明,同时也是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中秋节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随着时代变迁,缓慢发展而来。在中秋时节,人们庆祝劳动丰收的同时,也期待着和谐。“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节阖家团圆、家园和谐、其乐融融。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并与古代养老相结合,也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中秋节也寓示着“团圆”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想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中秋节之夜,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得被赋予了思想亲人的色彩。重阳节的含义反映了人们敬祖、敬老、感恩的思想,他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二老吾老以及人三老,幼吾幼老以及人三三幼的浓浓情恩,他反映了中华民族准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任命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八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反映了人民的高尚品格的崇拜与敬仰。“端午节”又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木、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反映出中华民族在社会发展中的聪明才智,高高的价值观取向。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传承者中国的5000多年传承文化,春节是个欢乐、吉祥的,团聚的日子,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与传统文化内涵团圆和谐、辞旧迎新,传承孝道是春节的主要内涵,春节时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春节代表着快快乐乐。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才能有幸福的生活,辞旧迎新,总结过去一年新的一年在春节的欢乐中开始。春节期间的祭祀祖先,是传统孝道的延伸,宣揚了孝道文化。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验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与祈祷,春节不但深入中国人心,还深入外国人心,在一些有中国人的国家与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文化互相吸收文化精华,取长补短。春节已经逐渐走向世界。它传承了祖国的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元宵节”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看花灯”、“吃汤圆”的风俗,体现了人们团团圆圆,和谐幸福,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中国礼仪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让学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思辨思维看待外来文化,不盲目崇拜外国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为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猜你喜欢
敬老团圆传统美德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助人为乐的小牛
敬老爱老防跌倒
做人美德
盼团圆等
团圆的日子
我的最佳选择①
最美重阳节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