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访工作治理新格局

2020-02-29 10:58肖璐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信访新格局治理

肖璐

摘  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信访工作是社会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要进一步构建信访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信访;特点;原因;治理;新格局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信访工作也是目前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治理新格局尤为重要。

一、信访工作现状特点

近年来,信访维稳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信访维稳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突出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稳定维护这三个重点、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在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创新工作方法、破解信访难题、促进矛盾化解、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信访量大,维稳压力大、进京非访形势依然严峻。

1、信访主体群体化。信访活动逐渐向群体化发展势头,很多信访群众认为,只要上访管它有没有理,只要人多,党委、政府就会有压力。抱着“大闹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党政机关聚众上访打持久战,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决心。希望通过群体团结力,把不合理的诉求逼政府合理化。

2、信访沟通经常化。随着社会科技发展,人类通讯技术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经常联系的方法有很多又方便,人们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加快社会信息的传递速度。但也为串访、鼓动上访提供了便捷途径。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省的各项政策已存在着差异。有些上访人利用政策待遇不同在交流平台上歪解政策,鼓动上访。

3、信访活动无序化。有些上访群体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情迫切,上访时,情绪激动,言词激烈,要求强硬。行为过激,甚至把小问题演变成恶性事件,有些上访人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大造舆论,鼓动群众对立情绪,这种现象在群体中尤为突出。

4、信访身份复杂化。随着社会发展,矛盾也在发生变化,上访人员身份也在发生变化,上访人员和诉求存在着时代性,上访诉求由原来农民对地需求和要求社会公平居多,现在演变各行业对社会公平的渴求,从原来农民居多的上访群体演变各行各业各类的人。

二、信访工作原因分析

1、误解信访功能,信“访”不信“法”。当前不少上访者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权,同时受历史上传统的“人治”理念影响,认为凡事找领导都能搞定,而且官位越高,事越好办。导致“信大不信小,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还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唆使鼓动他人站到前台,发泄自己对领导单位政府社会不满情绪,制造非理性上访。

2、“法不责众”错误思想明显,信“闹”不信“理”。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法不责众”错误思想影响,法律意识淡薄,遇到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就纠集众人上访闹事,只要上级部门和大领导批示,下面的部门和领导才会把事情办好,不管有没有理,先闹再说,政府就怕人多,怕人闹,试图通过制造舆论和群众的压力来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3、部门工作作风仍不细不实。有些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对信访维稳工作不重视,有些个别乡镇存在对信访工作畏难情绪,有些单位领导不力,推进工作力度不够,个别干部通知其到某地接访有抵触情绪,接访不及时,信访事项没有及时跟踪化解等问题。

4、基层基础薄弱现状仍难改变。部分乡镇不重视信访基础建设,没有固定的信访接待场所,有的信待室内部设施不齐全,内部监控设施基本没有。各乡镇、县直单位虽然都制定了领导值班接访制度,但有的流于形式,少数单位对信访干部选用不慎重,对信访工作保障不充分。

三、构建信访治理新格局

1、进一步加强信访维稳工作领导。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要强化领导责任,坚持主要领导人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要强化部门责任,按照《信访案例》的规定,强化信访事项责任主体的责任。

2、進一步化解信访积案力度。更加重视社会矛盾预防和疏导工作。人民内部矛盾属是非问题,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和压服的方法,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有害。而且,这一点被事实反复验证,我们要回到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事要依法解决”为核心,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与包案化解疑难复杂信访事项结合起来,逐案落实领导“五包一”责任,全面梳理排查本地区本领域信访积案,逐一分类建立工作台账,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对尚未化解的,要坚持因案施策,情理法并重,集中资源和力量稳步推动化解。

3、进一步实现诉访分离。把信访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法制信访制度。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水平。法治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要加强社会心理咨询师、法律咨询服务人员、等社会治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法治化水平。“信访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信访不是包医百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明确实行诉法与信访分离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事项中分离,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其它行政机关不再受理,那么要求行政领导在接访时,对涉法涉诉的诉状不应批示,而是引导其到政法机关受理。

4、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在维稳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引导人人尽责、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保障和鼓励社会力量和公众广泛参加社会治理,充分激发和释放全社会的治理活力。人大代表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独特的组织优势,发挥代表(委员)的群众优势,更易与信访人沟通,有助于了解信访问题的起因,及时寻找最佳解决方式,避免矛盾激化,将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2]  周红云 《社会治理》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01

[3]  王伟进 陆杰华  《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须抓重点 》《中国经济时报》2019.06.03

猜你喜欢
信访新格局治理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丘卫青:以开放基因书写一流开大新格局和新使命
新格局下社会办医
浅谈高速公路营运企业如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从“共享”新闻到“共绘”图景:如何解答新课题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收集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