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中商品运输包装动力可靠性

2020-02-29 10:58刘诗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期

刘诗敏

摘  要:由于复杂的运输环境与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如货物不能及时达到目的地或运输成本超出预期的目标以及由于振动冲击,天气状况等运输环境因素造成的货物破损,最终造成损失等等,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商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基于现代物流中商品运输包装动力可靠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现代物流中;商品运输包装;动力可靠性

引言

全球化经济发展和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物流运输成为各国之间的纽带,世界各國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协调、改善物流运输结构,优化设计运输流程,降低物流运输中的损失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1物流系统对商品运输包装的基本要求与作用

一是流动性的基本要求。货物运输包装的流动性要求主要反映在运输包装必须满足移动的供应链、消费者的处理、存储和处理等需求。事实上,包装材料的使用、产品填充、内部材料活动、成品处理和运输、包装材料回收等方面的保护效果、物流运输后防止产品损坏、产品包装后能够更快地访问物流的各个方面、产品外部包装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位置和特定要求等标记,这是确保产品流通安全的基本要求。第二,环境的基本要求。产品包装的环境要求主要是因为物流运输环境本身会影响物流产品。例如,如果外部包装材料受损,对环境的要求就是应对这些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侧重于包装与环境的协调,要求直接包装需要自己原料的优化使用功能,从而间接主导了绿色包装的理念。环境对包装物流有较多的要求,主要是优化包装材料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即,提高材料的使用价值,降低材料本身的环境污染,降低消费率。安全功能主要是指产品包装不仅必须保证商品运输的安全,还必须保护商品,使其不致出现物流运输后损坏等价值下降的问题,从而维护消费者本身的合法权益。

2疲劳破坏可靠性

包装系统在随机振动条件下的疲劳破坏,根据M·A·Miner在1945年提出的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可认为:包装系统的随机振动,允许系统内易损零件的最大应力有时超过疲劳极限,但当这种超过疲劳极限的应力作用在包装系统上时,将使包装系统的易损零件造成一定量的“损伤”,并且假定这种“损伤”是可以线性累积的,则当这种损伤累积到某一值(即“临界值”)时,易损零件就发生疲劳破坏。因此其破坏准则是:D=∑ni=1niNi=1(4)式中:Ni为易损零件在某一应力σi的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循环次数,ni为易损零件在应力σi的作用下的实际循环次数。该式说明当D=1时,易损零件发生疲劳破坏。

3包装动力可靠性的应用

复杂商品运输包装的动态可靠性分析旨在设计合理的运输包装。商品包装适应社会商品再生产,保证从生产到消费的转移,所以合理的商品包装可以说是在限额成本范围内最好的包装,能够容纳和克服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商品包装合理化是追求商品包装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和解决物流故障的有效手段。包装功率稳定性与产品的脆性值、运输时间长度和运输环境条件相关。通过产品脆性值可获得不同的包装动力可靠性。产品脆性值越大,包装可靠性就越高,但成本可能越高,因此可靠性越高,不是更好,而是需要合理的可靠性,以最佳地实现产品本身的成本和运输成本。为了避免产品修改和包装设计缓冲等反复过程,必须在产品设计阶段设定最佳可靠性指标,根据可靠性指标确定产品的脆性值,最后根据产品脆性值和指定的运输可靠性,根据运输环境、运输时间进行缓冲包装设计,以达到最佳结果。

4包装设计在我国物流运输中的发展策略

我国物流包装业开始晚了,不综合考虑包装设计和物流运输,而是将组合成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只考虑到包装设计对商品的保护效果,忽略包装对整个物流运输的效率有很大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包装是物流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协调包装设计与物流运输之间的关系,建立现代物流平台的包装运输概念,构建区域包装设计服务平台,协调包装设计和物流运输线的优化,确保包装设计中商品保护的可靠性,合理利用存储运输空间,减少物流运输工作量,同时我们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包装设计,保证商品安全,同时考虑工人装卸的安全和工作量。优化包装设计时,与货盘包装和集装箱包装的开发方向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成本、运输和包装的包装方案,尽可能以适当的大小装载和运输更多的货物,确保包装的稳定性和低成本,提高货运的效率。

结束语

包装功率稳定性是指在指定条件和指定时间内包装以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包括分销过程中的所有环境因素,包括冲击、振动、温度、湿度和日光。影响产品包装动态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但冲击和震动是导致产品损坏的两个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因素,因此有两种产品损坏模式。一种可以是第一种破坏模式,也可以是最大破坏模式,因为产品冲击过程中发生的最大加速度大于产品脆弱部件的脆性值,或者在振动过程中,产品系统共振时传递给脆弱部另一种方法是,如果随机振动引起的响应超过特定振幅的时间较长,则产品特定部分的疲劳强度超过累积效果所导致的疲劳损伤模式。

参考文献

[1]  商品运输包装技法[J].中国包装工业,2009(11):70-71.

[2]  我国运输包装任重道远[J].中国包装工业,2005(06):21-24.

[3]  李沛生.我国商品运输包装及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0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