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0-03-01 21:18马德辉高建玉马有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6期
关键词:康养森林

马德辉,王 赟 ,高建玉,马有明

(1.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甘肃 华池 7456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3.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 兰州 730050)

1 森林康养的内涵

1.1 理论基础

森林具有特殊的健康养生功能。研究表明,森林中有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负离子,可调节人体植物性神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1]。森林可以释放出植物杀菌素——芬多精,它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2]。森林中丰富的物种,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和成份。森林环境中的空气、矿物质、温湿度以及景观、生态文化等,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利。基于森林的这些特殊功能,带动了森林康养这一产业的兴起。

1.2 核心要义

森林康养就是本着以森林为基、以健康为要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森林休闲、森林体验、食药产品开发、生态文化、生态养老以及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通过森林中清新的空气、舒适清净的环境、植物的精气、特殊物质——负离子、特殊成分——芬多精、丰富的食药资源以及休闲、疗养、医学保健治疗,达到调节身心、预防疾病、康复治疗、增进健康的目的。

1.3 价值取向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球患各种疾病的人占20%,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75%,符合真正健康标准的仅占5%[3]。森林康养产业价值取向就是调心养性,预防疾病,保健疗养,增进健康,减少亚健康人群,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分析人类健康指数下降的原因,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一是由于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心理疾病增多;二是城市人口密集,环境吵闹,生活空间缩小,身心压抑,不利于健康;三是饮食条件发生变化,杂粮数量减少,营养成分比例失调;四是养老出现新变化,老年人无人料理,生活负担过重,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老人健康。

2 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发展历程

森林康养一词最早是20世纪40年代由德国提出。到1980年,日本、韩国在森林健康养生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基地[5]。从1990年开始,我国四川就出现了依托农家乐开展森林康养的民间自发形态,2000年以来,河北、陕西、黑龙江等地就森林康养建设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5年,首批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在湖南、四川等省份工作启动,标志着国内森林康养产业的实践开始。同年,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森林康养产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任务,推动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都进行了规划和实施。

2.2 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森林康养基地通过认证100余处,年接待人数达9亿人次。主要依托森林旅游项目,开展了休闲观光、林内体验、健步行、森林小镇农家乐等活动。2012年,湖南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森林康养中心[4]。2015 年以来,四川省制定出台了森林康养的发展意见、基地建设标准、基地评定办法和 “十三五”森林康养发展规划,确定了 63 处森林康养基地[6];陕西成立了陕西省森林文化协会森林康养联盟,协调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搭建森林康养产业平台。甘肃、青海、新疆等少林省份,社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在原有的森林旅游区增设了休闲、体验、农家乐等项目,基地标准化尚未形成。

2.3 存在问题

一是森林康养政策宣传面较小,社会关注度不够;二是建设责任主体不够明确,部门之间协调管理力度不够;三是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投资主体存在权益风险;四是建设项目、标准等规范文本不够具体,缺乏指导依据;五是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短板,各类技术管理人员紧缺,人员配置跟不上需求,影响到方案编制、项目论证、基地建设、产业运营等。

3 对策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

应加大宣传力度,把宣传工作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重点宣传森林康养的内涵、国家政策规定、建设项目内容、发展前景预测等,让人们全面了解、形成共识,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2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理顺经营机制

森林康养是一个将旅游、疗养、文化、运动、养老等多产业有机融合的联合体,实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要求,将森林康养作为林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扶贫的重要举措,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按照我国现行体制,建立责、权、利明晰,职责分明,管理有序,措施有力的管理体制。建立谁建设、谁管理、谁经营、谁负责、谁投资、谁受益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

3.3 加快建章立制,依法依规运营

依据《森林法》制定森林康养法律法规,明确建设区域和保护对象。按照国家顶层设计和总体方案,各地开展调研论证,出台地方性实施意见。制定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建立方案编制、评审论证、审核审批、采购建设、开业运营等管理流程。制定发布项目内容、建设规模、质量标准等规范性文本。加大基础研究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提供理论指导。

3.4 出台扶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

一是利用国家乡村振兴与扶贫政策申请专项扶贫资金,包括国家投资及贴息贷款,用于康养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企业可以项目建议书、中标通知书、从业合同、市场准入、批准授权等作为依据,银行核实后给予贴息贷款;乡镇可成立集体联营合作社,采用个人申请入股方式进行专项贴息贷款;二是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将诚信可靠、资质齐全、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入围,给予政策支持,使其投资建设与经营;三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按照入股或独立经营方式,将资金投放于森林康养项目中来;四是与森林经营单位建立联建联营的投资机制,按照林区、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实现林业转型升级。

3.5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举办管理岗位人员培训,利用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网络平台等方式,系统学习森林康养基础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管理系统等相关理论,培养一支懂业务、善管理、能经营的专业队伍;二是聘用社会懂业务、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充实到经营管理岗位中来;三是聘用医疗保健、产品研发、加工生产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才从事项目经营活动;四是利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自主选择、定向、委派等形式培养技能人员,保障后续人力资源;五是设置专业课程,加大大专院校人才培养,发挥高端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总之,森林康养是国际社会推崇的新兴产业,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们健康生活的有效途径,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必须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科学决策下,依靠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加大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紧扣民生,突出供给侧结构转型。

猜你喜欢
康养森林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百灵温泉——康养温泉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哈Q森林
哈Q森林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