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腺肋花楸寒地丰产栽培技术

2020-03-02 16:05王梓贞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腺肋花楸树盘

王梓贞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154002)

黑果腺肋花楸又称黑涩石楠,俗称不老莓、野樱莓,属蔷薇科腺肋花楸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原产于北美洲,现北半球寒温带有广泛分布。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兼具食用、药用、景观美化、生态保护等功能的珍贵树种,其果实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具有极强的抗衰老功效,特别是含有丰富的黄酮、多酚、花青素等物质,对心脏病、高血压等具有特殊的疗效,由于食疗保健作用显著,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提取物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及食品领域。黑果腺肋花楸具有极强的适生性、抗逆性,能耐受-40℃的低温,在平均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土壤pH值小于8.0的栽培环境下可正常生长,同时其花期长、花色艳丽、果形美观、秋季叶色红艳,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使其在荒山绿化、生态恢复、园林美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黑果腺肋花楸具有极高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近些年已在我国东北高寒地区大面积引种栽培,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促进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高寒地区的推广,本文详尽地介绍了黑果腺肋花楸寒地丰产栽培技术,希望为有志发展黑果腺肋花楸种植业的农户提供帮助。

1 栽培地选择与整地

栽培地选择应遵循背风向阳的原则,如选择坡地栽培,坡度应小于25°,栽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1.5%,土层厚度在50厘米以上,地块排水良好,无积水,低洼地、沙地不宜栽培,土质以渗透性较好的微酸性至弱碱性沙质壤土为宜。3月底4月初或上一年度的10月整地,利用旋耕机对栽培地进行旋耕,整地深度35厘米,清除作物根茬和杂物。

2 苗木选择与定植

采用2龄苗进行栽培长势较好。一般要求苗高40厘米以上,侧根超过3条,主干有2个以上的分枝,基部茎粗大于0.5厘米,苗木芽体饱满,不携带病虫害。每年4月中下旬定植,栽植穴长×宽×深为15厘米×15厘米×15厘米,大田栽植行株距为1米×1米,每亩栽植550~660株,可适当密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黑果腺肋花楸幼苗不喜肥,一般肥力的地块定植时栽植穴内不宜施底肥,以免影响苗木木质化,定植时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苗木带土球栽植,栽后踩实土壤,做树盘并浇透水。

3 土肥水管理

黑果腺肋花楸根系发达,日常管理要加强中耕除草,及时铲、耥土地,在幼树生长旺盛的时期,在距树根50厘米处进行铲、耥,以保持土壤透气性。黑果腺肋花楸植株矮小,很容易受草害,在6—8月每个月割草1次,树盘要经常除草,以保持树盘无杂草状态。

定植当年为避免苗木徒长和促进木质化,不宜施肥,在肥力较差的地块可视情况施肥,当新枝生长20厘米左右可株施尿素100克,7月下旬株施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00克。2~3年生苗木花期后开浅沟施肥,株施腐熟农家肥1~2千克或氮磷钾比例1∶1∶0.5的复合肥50克,对2~3年生初结果树秋季不用施基肥,只需在树盘附近铺10~20厘米厚的粉碎作物秸秆,可起到保墒、施肥、抑制杂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苗木生长4年后成为成龄树,施肥量要逐年增加,每年3月中旬亩施磷酸二铵和尿素各25千克,4—7月每隔5天喷1次0.3%尿素与0.5%磷酸二氢钾叶面肥,8月下旬亩施三元复合肥40千克,以促进果实膨大,每年果实采摘后的10月施足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600千克。

苗木定植后的2周内浇水1~2次,以促进缓苗,定植当年视天气状况浇水,冬季前灌足封冻水。定植第2年,黑果腺肋花楸进入结果期后,除日常必要灌溉外,在施肥后以及萌芽期、开花期、坐果期都要及时浇水,以确保正常生长。

4 整形修剪

定植的苗木成活后,定干高度为20厘米,当枝条生长至30~40厘米进行掐尖,剪掉顶梢,以促进二次分枝,形成更多的结果枝,日常管护中应注意及时疏除过密枝、病虫枝、内膛枝。结果树的树形通常选择丛状形,整形修剪目的是促进结果枝的形成,要坚持少疏原则,重点培养萌蘖枝,保留二次枝。每年落叶后及时疏除病虫枝、过密枝、交叉枝,对主枝的延长枝进行短截,促进萌蘖枝形成,以确保丰产期的灌丛直径在120厘米以上,萌蘖枝保持18厘米以上。夏季修剪以疏除徒长枝为主,对主干新梢及时进行摘心,以促进花芽分化。

5 花果管理

黑果腺肋花楸属于自花授粉植物,通常不需人工干预就可以授粉结果,为提高坐果率和产量可在花期放蜂授粉,可提高结实率15%左右。黑果腺肋花楸坐果率80%~90%,为保证果实产量和品质,应及时疏果,主要疏除病果、小果、虫果、畸形果,以确保果实长势旺盛。

每年9月中旬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进入成熟期,当果皮颜色呈紫黑色,果实汁液增多,果肉紫红色、质地变软,果实含糖量14%~18%时,就可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以清晨露水过后为宜,如采摘期下雨则改为雨后2天采摘。采收方法以人工采摘为主,采摘时要求轻摘、轻放果实,避免挤压。

6 病虫害防治

黑果腺肋花楸含有丰富的多酚物质,对真菌和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病虫害较少,发生的病虫害通过一般的防治措施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常见的病害包括黄化病、叶斑病,黄化病为生理性病害,可通过喷施叶面肥或液肥灌根进行防治,采用0.3%尿素+0.2%硫酸亚铁喷叶面或灌根,每个月2次,就可彻底根治黄化病;发生叶斑病,也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施3次。常见的虫害包括黄刺蛾、金龟子、蚜虫等。防治黄刺蛾,物理方法可在冬季进行人工除茧,化学防治可在幼虫1~2龄期喷施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液或青虫菌6号悬浮剂1000倍液杀虫效果较好。防治金龟子,可选用菊酯类和抗生素类农药,也可选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防治蚜虫,可选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杀,蚜虫高发期每7天喷施1次,连续喷3次。

7 苗木繁殖

黑果腺肋花楸通过播种、扦插、分根、压条、嫁接、组织培养等方式均可实现苗木繁育的目的,但生产上采用扦插技术繁育苗木成本低、见效快、效益好。每年6—8月采集黑果腺肋花楸“两叶一心”的嫩枝,采用草炭土作为扦插基质,嫩枝经500毫克/升的ABT浸泡和消毒后,插入装满扦插基质的穴盘中,放置于温室内培养。扦插初期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扦插25天后调整温室内温度至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温室培育期间每日做好温室内的杀菌,扦插培育40天后移栽至大田管护,秋季即可形成优质苗木。

猜你喜欢
腺肋花楸树盘
25种广义花楸属(Sorbus)植物叶脉序特征研究
黑果腺肋花楸功能特性及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欧洲花楸与陕甘花楸的遗传差异性及其果实成分分析
部分花楸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聚类分析
山地梨园如何进行土壤改良
树盘撒施并深翻方式施用土壤调理剂能提高桃产量与品质
不同产地的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活性比较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杏树顶凌刨树盘优点与方法
响应面法优化天山花楸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