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PBL”教学模式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02 11:36李可依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PBL教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结合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PBL”教学在学校三年开展的优势,结合“对分课堂”特点,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

“对分+PBL”全新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力、思维力,实现心理课堂的“助人自助”育人目标。

[关键词]对分课堂; PBL教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1-0105-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101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要求,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其中特别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成绩、道德养成、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入等方面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很重要,也很迫切。

一、概念:“对分+PBL”教学模式的内涵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老师于2013年提出的一种适合中国学生现实情况的课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简称PAD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是将教师讲授和学生以讨论的形式交互学习在课堂时间上“对分”,学生在教师讲授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1]。这是中国本土的原创课堂教学新方法,可以根据心理个性化需求进行一周的自主安排学习和内化吸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①的实质是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的自助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PBL教学法目前在各个高校的各类专业中被广泛引入并取得的相应的经验和成果。

笔者认为,“对分+PBL”教学模式的融合,是在大课堂的授课背景下,以学生个体为细胞,以小组为组织单元,以合班为整体,在PBL任务驱动情境下系统地利用授课理论体系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以理论成绩结合项目汇报分享作为成绩评定依据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

二、缘起:“对分+PBL”教学模式引入的必要性 “对分+PBL”教学模式引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有意义的。

(一)从高职心理课程的课程目标实现来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终育人目标是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这个特点决定了课程“助人自助,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教学价值观。这种心理技能的获得需要在教师心理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参与、自我探索、自我调适、自我实践的过程,最终实现每位学生能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而现有课堂教学方式要么过度强调教师主导,缺乏与学生有效互动;要么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主探索,缺少系统知识的构建。两种教学方式都很难实现课程既定的育人目标。“对分+PBL”教学模式能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表达,有助于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二)从高职授课对象的学情特点来看

1.高职学生学业勤奋度不足。学业勤奋(academic

diligence)是指学生自觉卷入学习任务并不懈地追求学习目标的惜时表现[2],需要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研究表明,勤奋与学业成绩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学业勤奋度偏低,表现出明显的学习惰性、学习倦怠及厌学倾向[3]。学生们考入高职院校从某种角度更验证了学习勤奋度的严重不足、学习态度不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如果把学生分成主动学习型、被动学习型和无心学习型三类的话,高职学生大部分属于后两类者。

2.学生缺少对心理课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某高职院校2018级来自不同专业的400名新生中做调研,发现学生对学习心理课普遍抱持着比较消极的态度,缺少对心理课学习的内在动机,只有106%的学生表示在大学开设心理课程是有必要的(见表1)。

由此可见,(1)高职学生总体上学习勤奋度不足,倾听能力不够;(2)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动机大大弱于专业课的学习动机(大学生心理课程属于公共课);(3)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学科理论知识储备几乎等于零,他们甚至错误的认为“心理课=治疗心理疾病”,我的心理很健康我为什么还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学习它。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心理课程。

“对分+PBL”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教师系统知识讲授纠正学生对心理课程的错误认知。当他们发现其实这是一门教会人们更智慧生活的学科时,他们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提升自我学习动机;其次PBL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参与,团队协作,让勤奋的学生推动被动学习的学生,让良好的探讨氛围感染那些不愿意参与的学生。

(三)从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氛围来看

当代著名教育家张廷楚说:“中国大学普遍的沉闷状态是令人忧郁的,课堂本应是一个激起头脑风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静得令人可怕。”课堂中的“低头族”越来越多,他们有的看着手机、有的塞着耳机、有的打着游戏、有的索性趴着睡觉……分析原因,这和他们在技术环境下成长有着密切关系。带上“技术人”的烙印的学生们习惯于快速接受的碎片化的知识[4],课堂上长时间保持对教师的注意力就显得比较困难。

当一尺讲台无法PK多样性、趣味性、及时性的网络视频的时候,教师们也开始各展其能,演绎出各种幽默、风趣、表演性强的讲课风格来吸引学生[5]。很多教师开始在课堂上谈自己的人生、理想、经历……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出现“心理学我学了②这样的授课方式,无非为了夺取学生的注意力和眼球,听时津津有味,课后一无所获。教师不是演员,教育也不是娱乐业,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娱乐元素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表演性、故事性课堂的高度强调其实也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了当今讲授式课堂的枯燥和沉闷[6]。

“对分+PBL”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参与课堂,主动寻找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是整体的互动关系而不是割裂的,假如学生自玩自的,那课堂任务将无法继续。

(四)从心理课程的前期改革实践反思来看

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年来一直延续传统,使用大班理论课堂讲授为主。一直到徐隽教授2014年提出《从移植到种植:PBL教学模式在高职心理课教学中的本土化实践》,课程组开始在心理课中实施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特征的PBL教学法。经过几年实践,有优势也有不足。因为PBL教学方式的引入,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热情和自我探索的意识有了提高。然而,高职学生本来理论储备就缺乏,心理课课时又短,单纯依靠PBL的任务驱动来引领课程,学生吸收的是单独割裂的零碎知识,很难拥有系统化思维的理论支点和理论架构。

一线教师们开始思考如何结合PBL教学寻找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加系统的心理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真实的心理技能,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对分+PBL”教学模式中的PBL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项目化运作方式弥补了对分课堂中课前准备和讨论环节的零散不系统;对分课堂的讲授和内化吸收部分则弥补了PBL课堂心理知识理论储备不足的缺陷,有了系统理论知识的架构,为学生课内外PBL实践提供了可供迁移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法。这是一种全新的优势互补模式,契合了心理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融合的教学要求。

三、过程:“对分+PBL”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所在单位为高职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公共必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周课时2学时,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教学周12周,共32课时(其中理论课24课时,实践课8课时)。基于“对分+PBL”教学模式的提出,我们从2017学年开始了教学探索,并根据主题和课改特点,在2017年由本校授课教师团队新编了教材,并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实践运行过程见图1)。

为了满足对分课堂教学中理论体系建构的需要,我校在心理课教材和大纲的改编中,对于学生成长中的人格健康、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的自我判断、情绪管理、真实生活等各种零碎单一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赋予一定的主题,通过主题引领铺开课程内容。这些主题分别为:初步了解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与完善、心理异常及应对、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与提升策略和恋爱与性心理健康。

针对以上主题,师生建立共同研学的过程:建立关系(大班集体及小组集体的建立并清晰规则)——主题分析(理论框架的诠释和讲解)——确定问题(根据主题确定1—2个项目问题)——澄清问题(根据问题建立假设搜集信息,验证假设并分析可行性程度)——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及行动措施)——研学成果展示(活动过程、研究报告、研学过程心得等)——反馈与成长(推荐阅读和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关注的是:第一,主题选择以实现心理课程目标为导向,指向人的健康发展;第二,问题选择之前必须有系统化的理论讲授和整合——对分的基础;第三,始终以问题为中心,师生以解决问题为共同研学的内涵和基础——PBL的范式。第四,解决问题过程始终围绕“寻找生活中的心理学”为核心指向,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

(二)教学模式改革:一体三翼,多维对分

在我校,心理课程的核心载体依然是课堂,课堂之外增加三翼护航,分别是心理咨询协会、心理咨询中心、7 790(学生事务中心);课堂承载24个理论课时,协会和中心承载8个实践课时。一体三翼模式使得学生的心理学习在空间上有了新的跨越,也为多维对分提供了有力的机构保障。

多维对分是指在同一个主题下给予一定的课时,在这个课时内实行多维对分。对分方式有:第一,隔堂对分,即“课内+课外”形式。课内教师进行理论授课,课外学生进行项目讨论学习,再到课内进行实践结果汇报的对分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的时间分配在两次课堂上。第二,课内对分。一次课内一半的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主要通过理论架构,主体讲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包括前一次课程的展示、总结、提炼分析和下一次课的分工,探讨和课后项目的问题确定。第三,课外对分。课外实践一半的时间在咨询协会、咨询中心、学生事务中心接受讲座、心理普测、心理团辅等知识的熏陶,另一半的时间小组共学实践,进行个体心理咨询的模拟演练或者心理剧表演的实操演练(如图2)。

在这里,理论讲授的时间和实践讨论的时间的对分不一定是1∶ 1的,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不同做灵活调整。对分过程始终可以使用学习通APP和教师随时保持联系。这樣的对分模式使得教师课内的系统讲解、课外的讲座团辅、网络课堂等系统知识体系为学生课内外PBL实践提供了可供迁移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评价改革:过程考核,三线评价

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予以量化评分,历来是该课程的难[7]。“对分+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我校在2014年前的考核方式为考查,学生在学期末提交一份简单的成长报告,教师根据成长报告给予学生成绩。2015—2016年,心理课程实行的是结果考核,学生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获得成绩。考核过程出现教师一言堂或者无法反应心理应用性特点等弊端。

改革后的考评制度为:学生总评=60%过程性评价+40%表现性评价,开始重视过程考核,强调心理健康课程重视参与和体验的特点(见表2)。

过程考核的分值通过作业、网络、和小组三线评价的方式来实现。

1.“亮考帮”作业考核:“亮考帮”[8]是指在对分课堂的作业中实施的:(1)亮闪闪:亮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2)考考你:把自己懂的内容列出来去考别人,挑战同学;(3)帮帮我:列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向别人寻求帮助。“亮考帮”作为对分课堂的支架,成为平时课堂的重要考核素材。而且“亮考帮”主要目的是为小组讨论准备素材,虽作为作业,却可以不用教师批改。

2.“学习通”网络考核:在第一次课程上,就要求所有学生下载“学习通APP”,在学习通APP中组建班级团队和小组团队。学习通中有课堂签到、课堂讨论和课堂抢答等环节均可计入课堂考核;课外学生可以学习教师上传到APP的各种资料和影视作品来增加课外经验值。期末每位学生在学习通中积累的分值将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3.“项目化”小组考核:心理课一般是大班上课(指2个或2个以上的自然班),所以第一次课就要进行小组团队组建。(1)分组:8~12人自由组合,鼓励男女组合和不同班级组合;(2)团队建设:选出组长、设计组名、设定主题和口号,并将设计成果展示;(3)选题:寻找并提出1~2个问题。本项考核最后由每一位组长根据团队调研成果的汇报打分所得。

三线评价的方式即弥补了闭卷考试无法反应心理课程应用性特点的弊端,从某种程度上也规避了过程性考查课中教师对学生分数评价一言堂的现象。由教师、学生、网络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更科学合理。

四、未来:“对分+PBL”教学模式的效果与反思(一)“对分+PBL”教学模式的运行成果

代表先进教学理念的“对分+PBL”教学模式在学校尝试开展两年以来,在实际教学中逐渐显示出了它独特的生命力。

1.从时空上充分挖掘并利用了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对分+PBL”教学模式全方位覆盖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和资源,穿插采用PBL教学法,更拓宽了师生共同探讨的空间。心理课程课内时间一周只有2个学时,教师理论体系的讲解至少要占用15

个学时,所以利用课外时间并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PBL项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课内学过的知识体系、带着课内给予的问题、带着主题目标和方向,由学生分工协作,到课外搜集加工处理信息、沟通讨论,论证确定实施方案;并利用学习通等各种信息软件实现师生随时探讨、评价和总结。如此,将课前、课中、课后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完美有效的利用。而且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把优质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分散到整个学期,也避免了学生为了考试分数而临时抱佛脚,考后迅速遗忘的现象。

2.从价值上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心理发展的需求。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和心理困境的解决需要都不同,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及网络语境的冲击下,学生多元化、多样化的心理诉求更加被激发了。所以,心理课程的个性化培养的课堂价值就很重要。单一的大课堂合班教学模式的限制使得心理教学很难突出“个性化”的特点。改革后的课堂有丰富的个性化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同伴间根据学到的知识,针对自己的“个性化问题”进行师生、生生的互助咨询,最终使得每位学生能够通过“照镜子”的自我咨询方式来验证自己的基础能力习得的程度、任务模块完成的效率,并会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理性判断周围人的心理问题,并付诸正确行动。

3.从行为上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思辨力和团队协作力。新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这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面对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多小组共同探讨不仅提高了学生思辨和创新力,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的方式,也很容易带动师生产生灵感和创新的启发。教学方式的改革最成功的还在于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同,学评教明显提升,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热情和自我探索的意识也大幅度的得到了提高。

(二)“对分+PBL”教学模式的不足和挑战

1.“教练型”教师的养成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要教,也要授,更要懂得导。在“对分+PBL”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精炼的讲解;要懂得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完成内化的过程;要提升经验和课堂课外驾驭力。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备课,要用全局视野看待和分析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也倒逼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主动型”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新的教学方法中,对学生的倾听能力、思考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学生很多能力还是无法达到课程目标希望达到的程度。有些学生需要意识依然薄弱,所以在小组任务的完成中滥竽充数,项目任务最后常常由组长等几个主动积极学生去完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用怎样的方式可以促动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也成为了教学改革的新困境。

3.“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对课堂对分的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班级要使用不同的对分模式,因为不同专业背景下的学生理论框架、逻辑思维、学习积极性都不一样。对于不愿意讨论、讨论能力弱的班级强制使用对分课堂反而效果适得其反。

这些诸多需要挑战的因素也成为了教學改革期待更好发展的动力。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和学生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象的复杂性。因此,努力根据学生个体需求,充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心理健康教学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注释:

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美国神经病学专家霍华德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开始实行的一种新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最初用于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领域发展较为成熟。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从医学领域走向其他学科领域,成为各学科教育改革方向之一。

②心理学我学了什么,某某某(指授课老师的名字)的成长经历、某某某的家人们、某某某的美好世界观、某某某的前半生。考试中我只有两个不会,这个不会和那个不会。

参考文献:

[1]吳涛,许杰.“对分+设计性”教学模式在“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实践探索,2017(2):119-120.

[2]Arthur,C.,Shepherd,LT.&Sumo M. The Role of Students'Diligence in Predi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J].Research in the Schools,2006(13):72-80.

[3]田澜,熊猛,李顺雨.大学生学业勤奋度问卷编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68-82.

[4]徐隽.从移植到种植——PBL教学模式在高职心理课教学中的本土化实践[J].中国成人育,2015(8):147-150.

[5]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540.

[6]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7]吴菁.课程评价介入:有效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32-134.

[8]孙俪平.田爱香.贺民.“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J]. 河泽学院学报,2016(6):106-110.

(责任编辑:宇美臻)

The Application of “PAD+PBL” Teaching Mode in the Psychological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Taking Zhejiang Technology Business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LI Keyi

(Zhejiang Technology Business Institute , Ningbo, Zhejiang31501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of “PBL +PBL”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advantages of “PBL” teaching in three year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ired classroom”. This teaching mode innovates and reforms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ouses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 cultivates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thinking ability, and achieves the educating goal of “helping others and helping themselves” in psychological class.

Key words: PAD class; PBL teaching; psychological courses; teaching mode

[收稿日期]2019-04-15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PBL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项目编号:kg2013714)。

[作者简介]李可依(1981-),女,宁波鄞州人,硕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明智学院心理职业指导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学。

猜你喜欢
PBL教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东盟留学生应用PBL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探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PBL教学模式在认知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