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与实施

2020-03-02 11:36李贵卿杜宛燕王清远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一带一路政策

李贵卿 杜宛燕 王清远

[摘 要]“一带一路”合作计划提出开展多层次、广泛的国际教育,鼓励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每年向沿线国提供1万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本文从中央到地方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支持政策进行了梳理,选取借鉴了代表性地区和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范式,最后提出了实施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具体措施;调查了各高校促进“一带一路”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实践,提出了相关实施措施,包括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资金管理、提高培养质量、完善国际标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提升导师国际化水平、创设优质学习环境、增加学校和学分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等。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为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政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1-0126-09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1023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开放及融合提供了巨大契机。

2016年7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政策的出台,为人才培养、教育创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了促进“一带一路”,推进民心相通,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和人才交流,除了鼓励合作办学,对“一带一路”国家沿线来华学生更是提供了1万名政府奖学金的政策支持,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为此,全国范围内开始以省部共建的形式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和层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推动国际学分转换和学位认同;结合沿线国家发展需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和输送人才。

一、“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学术交流现状(一)来华留学进入良性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对外教育研究已进入良性发展时期。国际学生人数在10年内翻了一番,教育水平逐步提高。据统计,2016年留学生人数超過44万,比2012年增长35%,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1]。 2017年,来华国际学生总数跃升至世界第3位[2]。中国与许多国家签署了学分学历互认协议,2017年与我国签订学分学历互认协议的“一带一路”国家超过20个[3]。 2016年,超过20万名“一带一路”沿线学生在中国学习。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人数为317200人,占在华留学生总人数的6485%[4]。

我们从政府公开数据中获取了从2007年到2018年的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选取了历年来华留学生生源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等数据做了整理(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据不完全统计,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不到20000人,发展到2018年总人数接近50 000人,在10年内总人数翻了一番;我国接收留学生院校数量也持续上升,由2007年的544所增长到2018年1004所,增长了接近一倍。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和层次也在逐步提高。从2007到2018年,硕博研究生比例也上涨了接近5个百分点,由2007年的127%增长到2018年的173%。其中,来华硕士研究生人数由2007年的19 040人增加到2018年的59444人,翻了两番;来华博士研究生人数由2007年的5826人增加到2018年的25618人,增长率达773%。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急速上升

根据教育部数据,可以看到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前10名较为稳定。韩国长期以来位居第1,其他较大生源国(如图1所示)。笔者整理了从2008年到2018年(其中2013年和2017年没有给出具体人数,故没有在图中列出)来华留学生较大生源国留学人数发展趋势折线图,整理如下。

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2012年为界,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人数及排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12年以前,各国来华留学生人数稳步上升,生源国之间排名并没有很大的变化,除韩国以外,美国、日本、越南和泰国一直位居前列。然而,从2012年以后,一直在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中稳居第3的日本来华留学生人数陡然下降,越南的来华留学生人数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在2015年以后有所回升。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学生数量急速上升。尤其是泰国、巴基斯坦和印度,201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都超过了20

000人,由2008年几乎在前10名中垫底到2018年超过常年位居第二名的美国,迅速攀升为成为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人数前3名(除韩国外)。这样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由教育部统计数据得知,在来华留学生的就读专业中,汉语学习者占比逐步下降,其他专业学习者显著增长。在具有学历的学生中,学生人数最多的科目是西医、工程学、经济学和管理学[5]。

(三)国际合作办学力度显著增强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积极扩大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促进国际办学。 1995年,只有7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2013年增加到1780个;截至2016年,中国的大学在国外开设的合作教育机构有96个,项目1838个[6]。分布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带一路”沿线[7]。例如厦门大学和马来西亚大学,结合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中医、中医、海洋学等专业,教育水平还包括博士和硕士,成为重要的中马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西南大学和英国、泰国、越南等建立了双学位,硕士学位等学分互认项目。中国高校还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学历学位的互认项目。“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总共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互认协议,其中有24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四)重点地区高校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教育合作项目

自2013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已有包括广西、重庆、云南、新疆等13個省(市)被列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些重点战略地区也开始积极推进沿线教育合作项目。例如,宁夏大学积极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海南重点加强与中东欧和中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广西广泛招收地理位置较近的东盟学生,是招收东盟国家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8]。

(五)对沿线国家输出人才项目逐渐落实

“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战略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领域。自“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以来,各大高校主动对接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沿线国家开展留学生合作项目。例如,中国地质大学针对沿线国家发展需要,依托学科资源优势,通过订单式培养、定向委培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重点为沿线国家培养地质相关人才。

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措施

在“一带一路”战略和全球化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个地方高校都出台了一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措施(见表2)。

(一)国家对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

1.从国家层面展开“教育开放”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开展多层次、广泛的教育,鼓励沿线加强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和人员交流与合作,以及每年为沿线国家留学生提供1万份奖学金的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涉及扩大教育开放的问题。建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2016年,为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建设,我国明确了教育方向,强调教育应支持“一带一路”共建的“五通”,为其提供人才支持[9]。该文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作用,能够实现教育开放,加强国际教育合作[10]。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国际影响力的显着增加是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发展和改革的任务之一。在“十三五规划”中,鼓励通过学历互认、国际评估认证和中外联合办学3个方面扩大国际合作。

2.依托国际合作组织,开展国际教育合作。2016年,我国与各国签订了不同形式的教育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基础上,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我国与10个东盟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11],依托上海合作组织,与5个成员国,74所学院合作建立了7个专业方向,进一步深化了成员国之间的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包括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约旦和埃及在内的10多个国家已经邀请中国开展合作管理办学[12]。

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之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包括波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13]。

中国文化部与突尼斯文化部和黎巴嫩文化部签署了相关文件,以促进科学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科技部与匈牙利、蒙古、埃及等相关机构签署并交换备忘录,为进一步深化沿线国家间青年科学家交流合作和联合研发打下了基础[14]。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发放标准。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来华留学教育,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并发放高标准的政府奖学金。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教育部也不断提高奖学金发放预算。据2019年教育部数据,2019年来华留学教育预算直逼40亿元,比2018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6亿元。

(二)地方代表对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实施意见及方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中第十三条提到,要着力加强开放合作能力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出“支持引进海外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合作开展“双学位”培养,“联合制订培养方案”;鼓励开展研究生海外研修,支持高校实施“公派研究生”项目,同时完善吸引境外学生来川读研的优惠政策,创新培养模式等。

山东省积极相应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号召,出台了《山东省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实施方案》,对各个地方高校进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改革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方案提出了5点主要任务,为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参考框架(见表3)。

同时,《山东省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实施方案》还提到了需要实施的重点项目。包括“实施博士研究生海外研修计划”“实施研究生导师海外访学计划”“实施国际化课程建设计划”和“实施海外联合培养基地拓展计划”。

三、高校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措施

为了解“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大高校在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上采取的措施,笔者调查了四川省十所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调查问卷发放数量为453份,全数回收,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数为428份,有效率为9448%。调查对象性别比例,男性145人,占3388%;女性283人,占6612%。调查对象所在的学科门类:哲学1人,占023%;经济学50人,占1168%;法学21人,占491%;教育学21人,占491%;文学62人,占1449%;历史学无;理学37人,占864%;工学132人,占3084%;农学5人,占117%;医学8人,占187%;军事学无;管理学87人,占2033%;艺术学4人,占093%。

(一)问卷调查结果

在“你所在的学校面临的一带一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举措”的调研中,选择选项招收“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的为259人,占比605%;开设“一带一路”语言专业155人,占比362%;开设“一带一路”国家研究中心176人,占比411%;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的合作交流257人,占比60%;促进教师到“一带一路”国家访学183人,占比428%;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136人,占比318%;促进学生到“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学习194人,占比以及其他27人,占比63%(如图2)。(二)结果反映的客观现实

关于学校促进面向“一带一路”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举措方面,根据其重要程度排序为:招收“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到“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学习、促进教师到“一带一路”国家访学、开设“一带一路”国家研究中心、开设“一带一路”语言专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等等。

但从现实数据来看,目前“一带一路”沿线来华学生比例上升,开设“一带一路”国家研究中心及合办学校等方式得到了广泛实施,而促进学生到“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学习的较少,促进教师到“一带一路”国家访学也没有明显增加;而中国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去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居多,中国高校教师出国交流也多去发达国家。

因此目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在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方面,仍然属于“输入型”多,“输出型”少,短时间还很难实现“输入—输出”互动平衡。  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模式典范

(一)“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增添氛围

常凯认为,国际学生来中国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帶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合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包括基础设施、经济和贸易交流、语言和文化等方面[15]。

为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倡议,西安交通大学启动建立了“一带一路”大学联盟。有22所国际和地区性大学和学院参与,包括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16]“一带一路”大学联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探索跨境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促进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沿线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图2)。

自2016年9月于敦煌举行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后,有79所大学最新加入,包括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斯旺西大学和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17]。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四大直辖市无论是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历学位证书授予情况,以及在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层次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来看,北京和上海位居前列,其中在北京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10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22个;上海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到13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达158个,两项指标都在四大直辖市中位居第一。

学历学位互认是中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历学位证书授予情况分为三种,一是仅中方授予证书,二是外方授予证书,三是双方授予证书,即中外双方都承认学历学位。在表4中可以看到,双方都授予学历学位证书的高校,北京有58个(占北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比475%),上海93个(占比589%),天津和重庆各为25个(重庆占比735%,天津占比568%)。可见,四大直辖市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学位认证非常看重,尤其是重庆,双方授予学历学位证书的项目占其项目总数的735%。

在培养层次方面(见表5),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16个)所占比例非常大,比本科学历教育机构(19个)数量仅少了3个,由此可见,四大直辖市都非常重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其中,上海市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本科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都占据前列。

表4、表5资料来源:张海生,蔡宗模重庆市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全国4个直辖市的比较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8(01):72-81

(三)四川大学致力打造“留学川大”国际品牌[19]

四川大学响应“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通过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吸引“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通过设置留学奖学金,打造高质量国际课程体系,改革留学生管理体制和注重文化传播等几个方面,着力打造“留学川大”品牌(见表6)。

四、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实施策略

(一)乘势“一带一路”,健全国际教育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受行政管理的制约,高校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缓慢。要实现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首先要优化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将招生工作下沉到学院和专业;另一方面,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现实,培养具有较强国际交流能力的综合管理人才[20]。王军胜提到,现有的教育法规政策还难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用于指导和规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法规制度尚匮乏,教育教学质量低下[21]。地方高校应抓住“一带一路”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机遇,了解沿线国家的国情、产业和社会发展、法律法规及人文风情,健全国际教育管理体系。通过深挖沿线国家需求,深入研究国际通行规则及法律,培养专业的外事工作者,吸引国际学生来华,完善外籍教师管理,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二)创设优质学习环境,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学生来华留学

吸引“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来华留学,是顺应“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可以通过采取实施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留学生就读。可以通过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学生招生比例,设置“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专项奖学金,增强国际化课堂氛围,关心国际学生生活和心理健康,鼓励留学生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增设国际英语课程等方式提升办学吸引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质量,完善学分学历互认

鼓励中外双方合作办学及学分学历认证是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中央及地方政府积极支持教育开放合作,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各大高校应乘势政策支持,寻求互利互惠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合作机制。任宪龙提到,在确定办学思想时,可以采用调查和设置相关课题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地方高校应在做到“知彼”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之间开展合作[22]。

(四)优化来华留学生专项资金管理

国家政策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鼓励并支持高校通过多种渠道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各大高校可以通过“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优化来华留学生专项资金管理。在“节流”方面,不随意提升奖学金标准;在“开源”方面,可以争取政府政策优惠和支持,开展优质的对外合作项目,争取企业赞助等扩大资金来源。

(五)提升课程质量,开设全英文课程

目前,我国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同质化竞争严重。各大高校应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所需人才,结合国内外情况开设能体现本校特色的、差异化的国际专业和课程体系[23]。例如,鉴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地质、资源、能源、环境和生态等重点行业的发展需求,整合不同国际和地区问题,建立国际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国际化综合人才[24]。

(六)完善国际标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来衡量。各大高校可以通过研读高等教育国际化范例,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法规,优化国际教育管理体系,进行科学调研等途径,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本校研究生学历学位国际认可度。

(七)全面提升导师国际化水平

导师团队水平是评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师资国际化上,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来促进其师资的国际化水平。地方高校可以通过良好的科研教学平台、优厚的薪酬待遇等方式吸引外籍优秀师资;对本校教师可以采取海外研修访学、加大国际合作项目资金支持等方式,提升本校教师国际化水平。

(八)提升本校学术国际化氛围

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依然是以研究生在国内学习为主。对本校教师和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国际化课程体系和国际化课堂提升研究生国际化水准。如引进国际优秀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如参加国际会议、名校访学等方式);鼓励教师开展国际化课堂(如开设国际前沿讲座,全英文教学等)。同时,高校应鼓励青年学生参加国际组织活动,开拓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合作规则、风土民情等,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25]。

五、结 语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历史机遇。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响应推动,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高校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通过组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等措施,打造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化留学品牌。通过梳理“一带一路”战略,研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支持政策,以及参考全国各地实施规划及高校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典范,为笔者提供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方向和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和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mtbd/201703/t20170302_297922.html,2019-07.

[2][4]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EB/OL].http://www.ccg.org.cn/Event/View.aspx?Id=8111,2019-07.

[3][1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果丰硕 务实“红利”将入寻常百姓家[EB/OL].http://news.cctv.com/2017/05/17/ARTIQfbRepsPRjRFaUyOKc9E170517.shtml,2017-05.

[5]魏玉红.“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教育与高等教育国际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218-219.

[6][18]张海生,蔡宗模.重庆市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全国4个直辖市的比较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8(01):72-81.

[7]教育部.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有关情况[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419/170419_sfcl/201704/t20170419_302850.html,2017-04.

[8]教育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签约部分省份特色定位及典型案例[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419/170419_sfcl/201704/t20170419_302853.html,2019-01.

[9]教育部关于印发《推進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2016-08-15.

[10]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05/t20160503_241658.html,2016-04-30.

[11][20][22]任宪龙.“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3):57-60.

[12]马海燕.中国正在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9-09/7999994.shtml,2016-09.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一带一路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