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点滴体会

2020-03-03 11:19吉林省农安县巴基垒镇中心小学曲志娟
关键词:课本剧德育语文

■吉林省农安县巴基垒镇中心小学 曲志娟

一、小学语文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一)小学德育的含义

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德育的主要定义就是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进行培养,保证学生在成长期间可以具备相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学生思想道德课的质量以及效率,让学生在思想道德等层面能得到良好教育。通常情况下,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德育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会存在一定差异,针对小学德育工作,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侧重对学生社会公德以及国民公德等的教育,不断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二)小学语文课程的含义

小学生从进入校门开始,就必须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能够熟知汉语拼音,可以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学好小学语文不仅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所以,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其能理解祖国的语言,积累丰富的文字资料,不断对学生的语感以及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利用语言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进一步对学生的识字以及阅读等能力进行提高,以便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进步和发展。

(三)小学语文与德育之间的关联

综合对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分析和研究得知,小学德育工作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就是语文课堂,可以说,小学语文与德育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一些基础性活动,以便学生可以进一步对自身的语文素养进行提升,做到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最终明确二者之间除了可以相互影响,也可以相互促进。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中,德育无处不在,其可以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因而,为了保证德育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得更加合理且科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地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以确保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点滴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

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要教学生“做人”,另一个层面是要教学生“做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强调培养“仁人”,陶行知强调做“真人”。通过两位教育家的教育观可以看出,二者都强调“做人”,并且将其放在了教育的制高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其实就是将德育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本着正确的育人观,重视德育内容的渗透。一般来说,教育过程必须将“人”作为侧重点,尊重“人”,并且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平等且公平的,只有建立相对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之间可以有效进行沟通,学生的心灵窗口才会打开,才能将教师当作朋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可以从规范自身开始,在细节上积极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比如,教师应该保证板书设计的整洁工整,语言表达平和温柔,仪容仪表端庄等,通过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在课堂上,为了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应用多种先进且灵活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在相对轻松且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确保学生在心灵层面将教师视为榜样,了解教师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在教学活动中对德育进行渗透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托,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环境具有较强的多样性。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一句或一首诗,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此以往,学生可以积累到很多古诗。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借助古诗的内容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诗的真善美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绪,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激发。

(三)在品词析句中对德育进行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描写祖国河山、歌颂英雄人物高尚品质等,这些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通常会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为了保证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渗透更加有效,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析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深入挖掘字词句段中的含义及思想,使学生在思想层面上受到启迪,在心灵层面上得到进一步陶冶。比如,教师在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针对描写“我”的那些句子,教师可以侧重分析,如“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等,有效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入思考,“我”为什么要担心?为什么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明白火易灭但不能灭,明白自己可以救战友却不能救的悲痛。以此为依据,教师可以再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借助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可以结合课文深入分析,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探索,让邱少云的高大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自己眼前,从而让学生真切、深刻地意识到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重要性,形成不畏牺牲的良好爱国主义精神,将邱少云作为榜样和偶像,热爱祖国,凡事都以国家利益为重。

(四)在课本剧中对德育进行渗透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可知,很多文章的故事性相对较强,其本身就具有较为明显的德育资源。一般而言,在一个相对重要的德育因素背景下,其往往会涵盖相对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比如,教师在对《将相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这篇文章主要是借助三个小故事对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进行讲述,告诉人们二者之间之所以可以做到将相“和”,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廉颇和蔺相如都具备了一颗较为强烈的爱国之心。因此,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国家需要将相‘和’,那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和’呢?”问完问题后,有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需要和气,有的学生认为邻里之间需要和气。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能否以‘和’为主题,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呢?”这时,很多学生都非常兴奋地喊道:“能!”学生通过共同的钻研以及努力,展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课本剧。课本剧中,学生借助表演的手段置身于故事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人应该胸怀宽广;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一定要和睦,不要因为一些小的矛盾就斤斤计较。课本剧是促进语文德育的载体,可以对学生进行启迪,可以让课本剧达到教书和育人共存的目的和效果。

(五)在实践中对德育进行渗透

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生活就是教育,而社会就是学校,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因此也会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一些社会上的现象。所以,在实际的语文课本中,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在内容的表达层面,往往与社会关联性很大。比如,口语交际中的“小小……”主题,教师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应该强化与实际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依照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型的商品交易活动,学生通过“买卖”的过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保证学生通过购买来明确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物品,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断对自身进行锻炼,保证学生可以体会到家长赚钱的辛苦。当商品交易会结束后,学生会非常喜悦,教师也可以趁热打铁,组织开展座谈会,让学生随意表达,然后布置一篇与活动有关的作文,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明确表示珍惜物品以及珍惜父母劳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不断思考,不断体验,让学生学会生活,理解生活。

在小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十分重要,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和进行阶段,教师需要在依托实际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及时找准时机、找准切入点,有效且合理地将德育内容融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达到“春风化雨润童心”的目的,进而让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迈进和发展。

猜你喜欢
课本剧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