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定位及实施路径研究

2020-03-04 12:18梅耀敏赵成国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双一流民办高校

梅耀敏 赵成国

摘 要:在国家倡导“双一流”建设整体规划中,民办本科院校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学科定位、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师资队伍建设等,仍然是阻碍民办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科建设依然是民办高等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立足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建设现状,从学科建设促进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分析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机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学科结构,立足科技需求的多元化、综合性,推动学科组织的开放式发展,探索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定位及实施路径,提出民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基本定位、途径和措施,以期能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科定位;实施路径

民办高校是地方高校组成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是区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学科建设是高校科技创新的载体和依托,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发现及突破,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以及任何一项新兴产业的诞生,都和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密切相关。在区域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建立在学科建设基础上的科技创新,不仅发挥着知识传递、人才培养、提升高等教育整體实力的作用,更起到了效率生产的作用,能够提升其他发展因素的效率。因此,学科建设能否在区域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作用,不仅与学科建设水平相关,更取决于学科建设的合适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试图从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定位及实施路径这一角度出发,探索学科建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作用,促进高校与区域协同发展。

一、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机理

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于学科学术水平,学科学术性强调的是在某一特定领域或者交叉领域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实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交叉和综合。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不但可以促进区域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实现对区域科学文化的引领,扩大影响力,还有助于形成区域科研创新的新方向,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先导。在发挥学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作用时,要考虑学科本身的发展情况、区域社会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环境,强调学科建设与社会进步的理性统一。

学科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原生动力,要致力于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在学科建设中应聚焦现实而具体的区域问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学科建设与区域转型的适配性,有利于学科对区域经济转型的支撑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发展,高校学科组织出现了跨学科、跨学院的特点。区域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问题的出现,需要引进不同知识领域、不同地区的研究者组成临时的科技和知识创新的组织,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围绕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二、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定位分析

1.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学科结构。

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意味着区域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重心的变化,而作为民办高校学科建设重要的外部因素,这些变化会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方向、组织模式、管理体制等。因而,民办高校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不可能实现多个学科的齐头发展,应完善学科方向,调整学科规模,取舍学科领域,将更多的资源投放于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方面进行建设,从逐步优化学科方向到调整学科规模,最终形成以学校特色、高水平学科为核心,多个基础学科为支撑,应用学科不断扩充的学科体系。

2.立足科技需求的多元化、综合性,推动学科组织的开放式发展。

随着科学研究和学科边界的不断扩大,探索更加多元、多部门参与的学科组织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趋势。同时,产业发展的集群化、科技需求的综合化一方面要求高校科学研究面向社会开放、引进社会价值需求,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学科必须建立更加灵活多元的组织,构建以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出发点,功能明确,关联学科协同、交叉、融合,生态良好的学科聚落。因此,民办高校在优化学科管理方面,首先应改革校内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合作模式,实现校内学科交叉合作。同时紧密围绕区域经济转型的产业升级、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中要求更加多元化、综合性的科技支撑等因素,加大学科交叉合作,围绕某一行业、领域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打造特色学科群。以及完善校内协同创新机制和环境,进一步扩大学科建设的开放性,有计划地开展校内外的协同创新工作,强化理工类学科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建设,积极联合政府、兄弟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合作或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形成完整的行业技术支撑体系,力争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三、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案例分析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学科布局与建设方面,紧密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学科专业群,已建成具有一批特色鲜明、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理工类学科。

1.重视三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流应用型大学。

学校遵循“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有特色、居前列”的办学定位及“爱国、勤奋、和谐、创新”的校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及内涵发展,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增设文理交叉课程,引导学生以学为主,以创新创业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注重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程,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内涵修养;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专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理工类学生创新理念,开设知识产权基础课程,加强理工类学生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意识。

3.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紧贴广东省及珠海市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学校理工类学科专业群布局和发展规划,重点建设药学与食品科学类、化学与材料类、机械类、信息科学類、土建类、经济与管理类等6大理工类学科专业群,集聚学科资源优势,增强社会经济服务能力。学校从2014年开始,设立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学科建设培育基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进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以生物工程、应用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车辆工程、建筑学等学科为龙头学科为引领,鼓励与支持交叉学科发展,建立了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特色专业协同发展,快速促进了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经过4年的学科培育,学校获得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立项3项,珠海市优势学科建设3项。

四、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定位及实施路径的建议

1.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

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在学科专业建设、科研立项等学术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学科专业群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度,健全学校治理机构。

2.建立与政府之间联动机制,促进学科管理科学化。

高校应该肩负起理顺学科管理部门关系的责任,主动联系教育、科技、产业管理部门,建立高校学科管理与科技创新主管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高校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3.追踪社会发展趋势,实现学科动态监测。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延伸、学科研究的不断推进,民办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要科学地对社会发展进行预测,在维持原有学科优势、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对学科建设进行合理调整,以保障区域内学科建设整体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需求。

4.优化学科布局,建设一流学科,增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紧贴区域产业经济结构战略实际,合理制定学校学科专业群布局和发展规划。引导龙头学科、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建设,鼓励与支持交叉学科发展,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建设特色专业,提高理工类学科专业占比,实现理工类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协同发展,提升理工类学科专业整体建设水平。同时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和原始创新的能力,抢占知识生产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增强大学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努力拓宽国际视野,开展联合培养,不仅要使自然科学走出“国门”,还要使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与世界“接轨”,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和均衡发展。

五、总结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倡导双一流建设整体规划中,民办本科院校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学科定位、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师资队伍建设等,仍然是阻碍民办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发展向追求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民办高校要想进一步图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将发展的重心转向学科专业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本研究立足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建设现状,从学科建设促进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分析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机理,提出民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要遵循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发展、优化结构、分类指导、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的建设原则,如何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学科专业,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促进学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成恩.基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一流学科建设经费运行机制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7-24.

[2]吴岳忠,李长云.“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特色牵引内涵式发展探究——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教育特色为例[J].包装工程,2019.12:140-146.

[3]杨超,徐天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6): 25—31.

[4]王争录,张博.内与外: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办高校学科建设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9(6):57-64.

[5]张浩.民办大学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创新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239-241.

[6]朱丰.新形势下应用经济学在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中的改革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05):41-43.

[7]赵宏伟.试论区域经济学内容体系创新及学科建设[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9):30.

[8]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DB/OL]. (2017-01-27).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7/con tent_5163903.htm#1.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高教研究所)基金项目: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定位及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MBJYYJJD003。

作者简介:

梅耀敏,男,1988.2--,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助理研究员,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科研处科研成果管理科科长,研究方向:学科建设、科技管理、知识产权管理。

赵成国,男,1978.6--,副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方向:学科建设、生物制药。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40)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双一流民办高校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