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匠精神和技工学生教育融通的几点思考

2020-03-04 23:11何蓉李甜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育融合技工教育教育创新

何蓉 李甜

摘 要:在分析工匠精神与技工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技工院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从多角度分析了如何有效实现工匠精神与技工教育融合,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对于今后深化技工院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技工教育;教育融合;教育创新

1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培养技术型人才。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则是体现出当代基层劳动者优秀代表的典型,只有充分发扬好“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促进技工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具体来说,在传承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技工学校传统教学模式中重技术、轻育人的教学理念,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下,坚持人文素质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双管齐下,充分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高质量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 工匠精神与技工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2.1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整体上并没有较为完善的培养工匠精神的制度。从我国企业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房还依然有所欠缺。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当前的制造业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了保障满足工业强国之梦,则一定要开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而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则是培养工匠精神,重视产品品质的提升,从而才能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通过将工匠精神引入技工院校,对于培养新一代的技术人才使其成为大国工匠具有重要意义。

2.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寿”企业无不没有重视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大部分员工一辈子也许就做一件事,但就是这件事则能做到极致,这自然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当工匠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时,这样员工就能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表现在自身的工作中,更好地践行岗位责任,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

只有将工匠精神是与企业生命相互融合,将其融入到每个制造环节,这样才能永葆企业的青春。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更加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能从自身工作做起,养成良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

2.3 促进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法宝

技工院校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保障学生具有足够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的相关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大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小,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技工院校的教师除了讲授专业之外,更多则是应教会学生能够脚踏实地、甘于寂寞、厚积薄发的工匠精,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4 技工院校长期发展的需要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则应符合动态化市场的发展规律,能主动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不仅是技工院校的历史责任,也是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 工匠精神与技工教育融合的路径

3.1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针对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来看,则应重视全方位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培养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也应避免存在着一蹴而就的错误思想,则应重视“润物细无声”的慢慢培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开展体现出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系列化校园文化活动,诸如“从工人到工匠”的演讲比赛、“唱响主旋律,我是大工匠”的大合唱比赛、“工匠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等,能从学生的日常活动入手,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另外,还应积极将先进的工匠人物代表请进校园,积极倡导从榜样中汲取力量。通过上述活动,希望能有效促进学生逐步上升为大国工匠。

3.2 将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课教学

针对技工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来说,教师则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开展主题为“技能改变命运,工匠创造辉煌”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进行演讲。通过这种方式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能力,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上来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能坚信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更好地实现工匠梦想。另外,在德育教学中,可以重点开展《工匠精神读本》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鲜活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

3.3 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教育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结合技工院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对于产品品质、创意的关注度逐步提升的情况下,除了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还应加强相应的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在体现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可以将音乐课、美术课等艺术教育课程适当增加,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活动的发展,旨在全方位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精益求精则是工匠精神的精髓,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则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创新思维,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成为行业的代表。

3.4 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

结合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还应将工匠精神的理念传递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树立高表演,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学生认清楚动态化市场发展的规律,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精益求精,重视岗位责任意识的提升,需要耐心、匠心和热心,这样才能有助于技工学校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广大教师则应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知识,加强相应的创新意识、科技意识的树立,帮助学生更好地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我国技工院校的教育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技工院校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技工教育过程中,努力为社会发展提供知识型、创新型的工匠大軍。

参考文献:

[1]  孙伟.  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J]. 职业, 2020年第13期:25-27.

[2] 张琳琳.  浅谈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J]. 作家天地, 2020年第5期:161-162.

[3] 路博. 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四维”路径研究——以数控维修专业为例[J]. 视界观, 2020年第11期: 196-197.

(西安铁道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融合技工教育教育创新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育中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学传承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欲成 “大家”, 先为 “小匠”
浅谈如何落实教育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