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专项训练的读写结合策略

2020-03-05 23:16钟铒
关键词:读写结合

钟铒

摘   要: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在进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这一阅读活动时,存在着文体意识模糊、文本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开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专项训练很有必要,而读写结合是进行相关训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说明文阅读;说明对象的特征;读写结合

梳理说明文阅读试题可知,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的考查往往不是单独成题,而是与说明方法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主要呈现为两种考查形式:一是直接指定文本中的句子或一个句子中的某个部分,要求分析其作用;二是要求明确指定句子中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效果。

这类题型的分值往往在3~5分,占说明文阅读测试分值的20%~35%,其表面上没有直接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实则要求学生在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基础上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进行说明的。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说明文集中分布在八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大体能够辨别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但是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掌握还不到位,在答题中容易割裂说明方法与整篇文章说明意图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领会“说明方法是为说明对象而服务的”这一宗旨。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开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专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答题中暴露出的问题

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在进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这一阅读活动时,存在着文体意识模糊、文本意识淡薄等问题。

(一)文体意识模糊

统编教材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有不同的课型提示,这些提示在预习与导读以及思考题中均有一定程度的體现。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这些细节而模糊文体的特性。就说明文而言,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说明文选文数量较少,只有9篇,在选文总篇目中占比仅6.25%。这也容易导致学生对说明文的轻视。很多学生缺乏对说明文文体写作价值的理解,只是把说明文当作一种“进行简单信息提取”的文体进行阅读,在解答相关题目时往往通过背答题格式机械性应答,缺乏“明确说明对象—落实对象特点—分析说明方法”这一思维过程。这其实也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写作实践,割裂了说明文的阅读价值和写作价值,无法真正认识到说明文的实用性。

例1

【阅读材料】

《蝉的歌唱(节选)》

【问题】

仔细阅读选文的有关段落,完成下面小题。

而它的三只单眼就像是红宝石做成的望远镜,探测着额头上方的空间。

(把三只单眼比作“红宝石做成的望远镜”,有什么作用?)

【学生解答举例】

打比方,把“三只单眼”比作“红宝石做成的望远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眼睛的明亮、剔透、珍贵,体现了作者对蝉的喜爱。

显然,学生是从记叙文语言的赏析角度在对说明文语言进行分析,其在表述蝉的眼睛的特点时更多地用了描述性语言,且将最终的落脚点放在作者的情感上。这反映出学生的文体意识模糊,在答题时没有意识到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明显区别。

(二)文本意识淡薄

阅读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立足文本是不容忽视的。阅读应从文本出发,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本不只是表层话语,还有隐藏在话语中的深层含义,对这种深层意义的把握,需要学生从整体上去认识,而不是脱离文本整体断章取义就能完成的。

初中语文的说明文阅读文本,其结构往往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段话介绍事物的某一个方面,且有明确的说明中心,而每一段的说明中心又指向整篇文章的说明中心。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缺乏文本的整体意识,只将阅读视线局限于眼前的一段、一句或一词,一味割裂地分析某个句子或某个词语,就容易找错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并在答题时导致失分。

例2

【阅读材料】

《蝉的歌唱(节选)》

【问题】

文中画线句子写小鸟有什么作用?

作为杰出的歌唱家,鸟儿就有敏锐的听觉。枝上树叶的一阵轻颤,路上行人的一声轻语,就能让它立刻噤声。而蝉却远远没有类似的不安表示。

蝉具有相当敏锐的视觉。它依靠大大的复眼能看清左右两边发生的事情;而它的三只单眼就像是红宝石做成的望远镜,探测着额头上方的空间。只要看见人走近,它就会立刻噤声,随即飞走。可是如果我们避开它的五个视觉器官,就可以说话、吹哨、鼓掌,甚至拿两块石头互相撞击。要是换作了小鸟,根本不用这么大的声音,它还没看见人影早就已停止歌唱、逃之夭夭了。

【学生解答举例】

将小鸟和蝉作比较,写出了小鸟的听觉敏锐和蝉不管怎么被打扰都无动于衷。

显然,学生在解答时只将视线停留在画线句本身,没有从文章及段落的写作目的来解读文本,暴露出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的文本意识较为淡薄的问题。第一个画线句所在的段落,其说明对象是“蝉的听觉”,特点是“不灵敏”;第二个画线句之前的一句话针对的也是“蝉的听觉”。一切说明方法的使用皆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所以写小鸟受到一点点声音惊扰就飞走,正是为了突出蝉听觉的不灵敏。学生正是因为就句子分析句子,没有关注要分析的句子所处的段落特点,所以在答题时出现了南辕北辙的偏差。

二、读写结合:“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专项训练的有效策略

说明文的答题训练须讲究逻辑性。以往我们在教学和训练中安排了很多内容,但这些内容往往比较冗杂,缺乏内在联系,与教学目标之间也缺乏一致性。教师对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性或关联性缺乏考虑,只是忙于传递知识,而对学生需要经过哪些学习活动才能达成教学目标这个问题考虑不多,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难以充分展开。“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这一技能的提高,需要教师考虑教学目标与学习活动之间的一致性,关联阅读与写作活动,并保证学生读、写学习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
注重读写结合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谈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
读写结合中的仿写策略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