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范式”的《环境监测》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

2020-03-07 19:48何立平林俊杰
广州化工 2020年7期
关键词:范式环境监测教学法

何立平,林俊杰,兰 波

(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重庆 404100)

环境监测技术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目前,国家已经开放了第三方环境监测市场,这为高校环境类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市场。然而,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课程教学效益和质量低下,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习范式”是指一种从传递教学到生产学习的教学理念转变,一种从注重教师输入向注重学生输出的评价标准的转换[1]。目前,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高等教育界正在广泛探讨基于“学习范式”的教学改革。宏观层面上刘海燕认为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整体性向“学习范式”转型[2],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学习范式”转型;吴立保在总结美国研究型大学向“学习范式”转型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启示[3]。微观层面上学者们开始探讨向“学习范式”转型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创业教育的变革[4-5]以及教师的发展策略[6-7]。然而,关于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探讨还鲜见报道。

1 《环境监测》教学和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采用以“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课程考核方式仍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不注重过程考核。因此,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解决《环境监测》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低下的问题,我们认为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应该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范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转型。

2 基于“学习范式”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主要采取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低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局面,使得大学老师变成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的导师,职业技能培训师,而学生则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认为实现这种范式的转型,可以综合使用以下的几种教学方法。

2.1 问题式教学法

受长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可穿插环境监测实践和学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尚未有答案的问题,在课堂上开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如:针对目前化工行业的“跑冒滴漏”无组织排放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监测和评估,从而克服无组织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体现课程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8-9],而这正是目前《环境监测》教学过程中最为欠缺的。因此,应该积极寻找环境监测方案设计的真实教学素材,结合我国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以对当地化工企业环评验收监测为案例来分析污染源监测方案设计过程;以当地大型化工企业日常例行监测方案为案例,分析如何根据化工企业所涉及的污染排放类型,在车间和企业总排放口设计废水监测方案,在烟气排放管道和排放口设计大气污染监测方案,在厂界及周边环境敏感点设计噪音监测方案。

2.3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10]。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部分是《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重点,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案例教学的基础之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设计任务,进一步巩固重点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强化对学生环境监测方案设计能力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理解。如,在上述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企业的相关地理位置,气象,污染物,周边环境敏感点等信息,布置新的环境监测方案设计任务;或者以能收集到的其它化工企业的相关信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布置环境影响评价验收监测方案和运行后例行监测方案的设计任务。

2.4 师生共讲法

师生共讲法是指一种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准备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法[11]。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开展师生共讲的前提是学生对所讲授内容具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环境监测》教学的以下两方面内容具备开展师生共讲的条件。第一、与前置基础课程《仪器分析》和《分析化学》重复的部分。第二、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部分,可以和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相配合,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监测方案设计后开展课堂讲授。例如,以上述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布置的化工企业所涉及的污染源监测方案,结合相关的环境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法律法规、由分组学生制作幻灯片,进行课堂讲解,向其它组同学展示设计的目的,依据,设计的方案及可行性。

2.5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教学方法[12],它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激发学生思考,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和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师生共讲法相结合,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以5~6人为一组的方式开展课堂讨论。例如讨论化工行业无组织排放的监测方案,化工企业污染源监测过程中涉及的标准、法律法规问题、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其他问题。

3 基于“学习范式”的《环境监测》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仍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卷面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常常达到80%,而体现学生平时参与度的过程考核所占的比例常常仅为20%。这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受卷面考试形式的限制,难以考核学生根据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环境监测方案设计的职业技能,导致学生学习常常以应试为目的,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过程考核所占的比例较低亦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要实现向“学习范式”的转型,必须变革课程考核方式,我们认为可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注重过程考核

提高过程考核所占分数的比例,如60%,这样可以迫使学生重视对平时课程学习的参与。过程考核的内容可以包括:考勤、在线学习和抢答、分组讨论、团队协作和师生共讲过程中的表现、课后任务完成质量、课堂小测试和中期考试得分。

3.2 改革课程期末考核方式

期末卷面考试的考核形式,难以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我国环境标准及技术规范设计环境监测方案的职业技能,而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以期末课程设计的考核形式取代期末卷面考试的考核形式,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讨论和课程设计。这种做法不仅能够考核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形成的职业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3 创新期末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环境监测》课程期末考核往往由任课教师一人主导,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因此,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常不能够得以纠正。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将学生期末课程设计的评价工作采用同行评议后进行课程设计答辩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做法不仅公开公正,还可以和学生产生互动,及时纠正学生设计方案中的错误和不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在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4 结 语

为解决《环境监测》课程效益和质量低下问题,我们从教学和考核方法方面提出了基于“学习范式”的改革方案。我们认为教学方法方面需要综合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师生共讲法、分组讨论法。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应该提高过程考核所占的比例,采用课程设计和同行评议后组织答辩的形式分别进行期末考核和评价。这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范式环境监测教学法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