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企业实践驻厂管理报告

2020-03-07 05:30吴方睿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企业实践教学理念中职教育

关键词:企业实践;中职教育;教学理念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市场所需实现有机结合,从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社会发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笔者被安排到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两个多月的学生企业实践驻厂管理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实践时间及地点

2019年11月18日至2020年1月20日,学校教师一行4人在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2个多月的学生企业实践驻厂管理活动。

二、实践目的

关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产业”和“教育”一体化。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水平,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方向。此外,就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而言,为了了解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构建产教融合下中职文化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寻找研究的基础。

三、实践方式

通过对企业生产的现场观摩,驻厂管理,与企业生产者、管理者交流讨论等形式实施。重点关注企业生产一线对中职人才的培养需求,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规范,用人标准和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文化课程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对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的了解,结合企业实践用以提高文化课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学生企业实践概况

此次学生企业实践,参与的学生人数为111人,女生28人,总流失率为11.71%。其中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零流失,占比最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流失率为6.30%,占比最高。该企业所提供的实践岗位均为电子产品生产,专业实践对口率12.61%。

五、实践任务

1.了解文化课程知识在中等职业学校企业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把握教学与实践工作的异同,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实践可能性。

2.开展跟岗管理活动,了解企业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就业标准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

3.学习新理念,了解必要的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的状况,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业务主管,巩固加深企业生产一线对所教授文化课作用的认识,增强文化课解决教学能力的实际问题。

六、实践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生企业实践驻厂管理,发现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不强

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学生运用在课堂中学过的知识不灵活。进入实践岗位前,企业进行简单的面试,考试题均为主观题,如:对相关岗位的理解,对企业责任认识等的考察。但是,学生在应答时“基本能回答”者约占53%,回答“不知道”者约占32%,“闭口不答”者约占15%。

2.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偏差

参与此次企业实践的学生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旅游管理、民族音乐和舞蹈等五个专业。该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实践岗位主要是电子产品生产,专业对口率仅占12.61%。电子电器专业岗位适应能力率达100%,汽车应用与维修,岗位适应不超过50%。其中,岗位适应能力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女生零流失,男生流失率约11.71%。

3.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根据各生产线主管反馈的信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善于与老员工沟通,实践工作相对被动。在工作中,遇到失误,不善于向上级汇报,隐瞒错误事实达23人次,其中有两名学生因损坏产品不上报被开除离职。

4.学生的责任意识普遍淡薄

企业实践中,学生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大部分同学认为外出实习,已经脱离了学校管理。因此,吸烟,喝酒,不按时作息时有发生。实践中,学生不服从企业对岗位调整13人次。在车间工作人员调整后,学生因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新工作而不参与实践达35人次。

七、实践结论与建议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学生企业实践驻厂管理各项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实践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根据学生在生产和服务一线,明确了文化课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等。

1.进一步转变文化课教学理念

驻厂管理前,认为文化课教学与企业生产一线关系不大。因此,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高考文化课知识传授效率上。两个多月的驻厂学习和管理工作,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更坚定了产教融合下构建文化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作为中职文化课教师,深知中职文化课程的教学必须切合中职生实际。此外,学习新的理念,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趋势。在咨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过程中,更加坚信文化课教学在企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今后的文化课教学中需要调整教学计划,结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努力为生产和教学有效整合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2.进一步深化对产教融合的理解

企业实践之初,学生的岗位适应水平较低,整体呈上升趋势。经过两个多月的跟踪管理现状分析,学生岗位适应难的最重要原因是职业意识不强。经过深入的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就业需求,进而找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高文化教学水平的依据。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文化研究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是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首选模式,也是下一步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3.进一步明确文化课现场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驻厂管理,阐明了文化课现场教学的必要性。文化教师同样应该具备“双师型”的基本素质,从而成为适應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文化课程知识在中职学校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把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异同,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效能。

结语

经过驻厂管理,明确了文化课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的重要性。把握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异同在实践中。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实用性的教学实践指导。在企业实践中学习新理念,了解必要的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趋势的现状,在虚心向企业管理者交流后,深化认识中职文化课对生产一线的重要性,提高了解决文化课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荣华. 危机下的转机[D].南京大学,2014.

[2]  蒋华杰. 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0-1978)[D].华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吴方睿,男,贵州剑河,一级教师(讲师)。剑河县中等职业学校。主要研究方向:构建产教融合下的中职文化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企业实践教学理念中职教育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