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传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2020-03-08 02:20刘东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河南省内涵

摘要:河南省拥有着丰富的传统乡村文化资源,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传统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必须明确其文化内涵,即古村新貌、古训新德、古贤新秀、古艺新传、古业新途;同时要明确其实施路径,即造一批主题新农村、倡导一批道德新风尚、推选一批时代新农民、扶持一批民间新文艺、创建一批乡企新品牌,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力量,促进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传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内涵;路径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乡村发展问题是影响河南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2018年10月,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开发布了《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要求各级政府与相关单位贯彻落实,河南省的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河南也是农业文明的策源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千百年来建构着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态与政治发展格局,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古”而实现文化创新的“新”,如何具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进行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重新发掘与定位,如何实现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以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文化的力量”促进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的热点议题。

一、古风新韵——传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内涵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中原地区古村落生态建筑与人居理念、乡村文化精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被奉为圭臬世代传颂的乡贤哲思与家训家规、散落乡村的珍贵的民间文艺形式,以及数百年传承而历久弥新的乡间传统产业,源于千百年间乡村地区的文化积淀,跨越了时代鸿沟、承受了历史考验,是弥足珍贵的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其总结为“五古”,即“古村、古训、古贤、古艺、古业”。

河南省传统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根在传承、重在提升,应古为今用,尊“古”而创“新”。因此,围绕传统乡村文化的“古村、古训、古贤、古艺、古业”,我们针对性地提出“新貌、新德、新秀、新传、新途”,建构起传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完整的“古风新韵”内涵架构,即“古村新貌、古训新德、古贤新秀、古艺新传、古业新途”。这种内涵解读方式,以“古”为根基,以“新”为旨归,通过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古”文化的传承,实现新时代新农村“新”文化的发展,既体现了传承中的“古”的元素,又突出了创新后的“新”的元素,更加符合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以真正发挥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对乡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古村新貌

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境层面更多注重硬指标的完成度,强调的是通水、通电、通网、通邮、通气、通路,以及如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治安室、健身广场、中心游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其以“现代化”的标准,着眼点在于“规范化”“统一化”,力争在居住条件上缩小城乡之间差距,满足乡村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

我们认为,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都有区别于其他乡村的地势地貌。乡村环境建设,要注重传统乡村文化元素的传承,注重与乡村本身地势地貌的融合,要突出“古村新貌”,“留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的环境改造,即结合豫南民居特点,延续乡村历史文脉,坚持“能改不拆,能用不买”的原则,大多数建筑都是在原址上修建;因地制宜、师法自然,充分利用环村而走的九龙溪的水利资源,打造贯穿全村的水系景观,将200多亩稻田改建为荷塘,建造亲水木栈道,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典型代表。

(二)古训新德

传统乡村社会,农民生活在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之中,以“血缘、地缘、家庭”维持社会秩序。作为家训家规的“古训”,则成为传统乡村社会重要的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但凡乡村,只要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有着较为稳定的宗族繁衍,都有自己的家族“古训”流传。这些“古训”,与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层面的精神文明规范相结合,即成为带有文化整合意义的新的道德规范,对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建构作用。

2018年10月,河南省洛阳市舜帝庙村也曾组织过传承古训“曬”家风的活动。在各家各户的门口,既有着如“耕读并重、严格蒙养、公正廉洁、依伦五常”这样的“古训”,也有着诸如“婆媳和,夫妻和,子孙孝,家业兴”“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家风正则万事兴”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道德规范。有的语言虽然通俗浅显,却来自于祖祖辈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的教诲,来自于村民对新时代道德规范的践行,更加具有传承先辈美德、树立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

(三)古贤新秀

中原乡贤文化,植根于中原乡土社会,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化力量。我们这里所说的“古贤”,即古代的乡贤,指的是在乡村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名流,或被族谱记载而成为后世楷模的家族先辈。他们或为人厚道治家有方,或凭一技之长造福乡里,或敏而好学著述等身,或报效国家光宗耀祖……对传统社会乡村稳定与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整合与促进作用。

“新秀”,特指新时代的乡贤,他们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或在外打拼、成家立业,在故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号召力;或在乡务农与经营,与人为善,德高望重,令村民信服,以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知识财富影响着乡村文化与经济的发展。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这些乡贤,尤其是新时代的乡贤,从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引领着现代乡村的发展。他们是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维护乡村政治稳定的基石,他们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先锋队与主力军,他们是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号召者与实践者,因而成为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古艺新传

传统乡村文化的“古艺”,是千百年间乡村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生活与审美需求而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形式,大体上包括音乐、戏曲、舞蹈、绘画、雕塑、编织、印染等表现类型,具有较长的历史传承与鲜明的地域特色,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该地区传统乡村生活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情趣。

这些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瑰宝,经历了数十年的“低谷期”后,在文化繁荣的新时代,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新野猴戏,从“古艺”到“新传”的创新发展历程,更具代表意义。作为南阳新野县传统乡村艺术形式,新野猴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最早的一个扁担两个箱、摆地摊卖艺,到后来在景区、剧团定期表演,或者自建舞台表演,到被邀请到电影拍摄中作为重要角色,重新发掘了猴戏的艺术价值,推动猴戏走上大雅之堂。

(五)古业新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乡村产业要姓“农”、立农、兴农。具有传统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产业,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肩负起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乡村生活富裕的重任。

“古业”,指的是数百年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明家族印记与地域特色的乡村产业,其隐身于乡村民间,以家庭或工场为单位,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生产形式,生产规模小、辐射范围窄,却由于其凝结着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宽阔的发展前景,即“新途”。禹州神垕镇的钧瓷、南阳新野县的黄酒、偃师马屯村的红鼓、许昌霍庄村的社火道具等,都已经具备了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

二、“五个一工程”——传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河南省传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主体,应由更加熟悉所辖农村的历史与现状、且拥有较强的智力支持与资源调配能力的县级政府担纲。在传承提升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工作中,县级政府应处于主导地位。

(一)打造一批主题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应该体现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切忌千篇一律、一拥而上。应该以县级政府为主导,在县域范围内根据不同乡村的经济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制定差异化的乡村建设主题。如在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乡村,建设“经济示范村”;在具有生态环境资源的乡村,建设“生态旅游村”;在具有历史文化资源的乡村,打造“地域文化名村”;在乡风文明、现代化设施完善的乡村,建设“现代文明新村”等。通过这一批主题新农村的打造,带动整个县域的乡村建设,实现科学、有序、可持续的乡村发展。

(二)倡导一批道德新风尚

道德新风尚,是传统乡村文化中乡贤文化与家训家规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滋养乡村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引领乡村文化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

乡村倡导的道德新风尚,要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传统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立足社会主义乡村文明,赋予时代新内涵、丰富传播新载体;要挖掘乡村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强化道德的教化与规劝意义;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以乡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与精神食粮,增强乡村群众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更为重要的是,道德新风尚的倡导,一定要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与共产党员的引领作用,一定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一定要注意将法治与德治结合在一起、将自律和他律结合在一起,一定要保证弘扬与传播积极向上的、具有凝聚力与整合力的道德风尚。

(三)推选一批时代新农民

时代新农民的推选,目的是通过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推选与弘扬,树立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发乡村群众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潜力。在乡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教育普及、农业生产等领域做出特殊贡献与带头作用的,都可以成为“时代新农民”的推选对象。

在生产领域,我们可以推选爱农业、懂技术的“农业技术标兵”;在经济领域,我们可以推选带领农民致富、回馈家乡发展的“乡村经济人物”;在文化领域,我们可以推选守护传统技艺、秉持匠心精神的“文化守护者”;在道德领域,我们可以推选敬老爱老、邻里互助、见义勇为的“道德模范”;在公益领域,我们可以推选为乡村贫困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慈善明星”;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推选为乡村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教书育人的“教育标兵”等等。

(四)扶持一批民間新文艺

民间新文艺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对乡村传统艺术的继承,又要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有新的发展,依靠乡村民间艺人自己的努力,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政府部门,尤其是县级政府部门的“穿针引线”与“搭桥筑台”尤为重要。

对乡村的民间艺术进行扶持,应从搜集、整理、保护、推广等多层面入手,形成系统化的扶持措施。县级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对散落乡间的传统艺术进行挖掘,对艺术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对乡村艺术传承人进行认定,并推动县区级、省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立项;联合艺术院校、艺术团体,协助乡村艺术传承人的培养,提高乡村民间艺术的活力,适应新时期受众的审美需求;对具有市场潜力的文艺项目,尝试乡村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为可持续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五)创建一批乡企新品牌

乡镇企业,是在乡镇范围创办的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各类企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乡村就业、提振了乡村经济、改善了乡村物质生活。但是,也走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缺少特色支撑、缺乏长远规划的粗放经营弯路。

乡企新品牌的创建,应强调因地制宜,强调特色传承,从乡村固有的传统产业中找发展路子,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的产品矩阵,树立强势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品牌,即前文所讲的“古业新途”。消费者对充满历史感与文化感的产品是崇拜的、敬畏的,这种崇拜与敬畏,将转化为品牌本身独一无二的核心价值。县级政府单位要充分挖掘并扶持传承久远的乡村传统产业,将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传统产业实施现代化企业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技艺,不断增强乡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作者简介:刘东阳(1982 -),男,河南安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 马志娟)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河南省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木木相册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