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中试纸法及镜检法的效果研究

2020-03-10 10:55杨淑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2期
关键词:管型试纸尿液

杨淑平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检验科,辽宁 调兵山 112700)

尿常规检验结果是诊断疾病的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检验仪器的检测准确性也随之上升,尿常规检验的质量也获得大大提高,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尿液检验整个过程中,其中某个流程出现差错,都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致尿液检验结果不够准确[1]。尿液检验是常规检验手段,其优势是便捷,可以较好观测人的机体中肾脏、肝脏等多个器官的实际情况,尿液检验结果可以提供参考依据,用于观察诊治病情、评定疗效,评估预后[2]。本文探讨尿液检验中试纸法及镜检法的效果,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行尿常规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行尿常规检查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男48例,女32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7.2±3.3)岁。纳入标准:满足尿常规检查要求者;有完整临床资料者;患者知情。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者;有意识障碍者;存在语言障碍或听力障碍者;临床依从性差者;孕期或哺乳期妇女;中途退出、死亡或随访期失联者;尿液样本无检查价值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都使用一次性尿杯采集标本,要确保尿杯干净、无菌、干燥,采集标本后及时送去实验室检验,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 h,防止外界因素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1.2.1 试纸法 从采集标本的尿杯中,提取10 mL尿液进行检验。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防止出现错误,放试纸条到标本中,应用医用滤纸把多余尿液擦除,再把试纸条放到尿液分析仪当中,严格遵照使用说明书,执行尿液检验,安排专人汇总记录检查结果。如果发生仪器卡顿或打印不清晰的现象,需要要求患者再次采集尿液标本,然后再遵循以上流程重新检测标本。

1.2.2 镜检法 从采集标本的尿杯中,提取10 mL尿液进行检验。把尿液置入尿液离心管中,按照1500 r/min的要求离心5 min,离心后分离上清液,充分混合留存的0.2~0.4 mL残渣后,将残渣置于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接着用吸管把残渣中的悬浊液20 μL吸出来,通过高倍显微镜,对10个视野范围内的白细胞与红细胞数量进行仔细观察,观察3次,取其平均值,将观察数据详细记录下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讨论检出阳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形式来呈现,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以率(%)的形式表达,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明显。

2 结果

试纸法的阳性检出率稍高于镜检法,但数据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对比[n(%)]

3 讨论

伴随不断发展的临床诊断技术,尿液检验已成为常见检查手段,可重点检验患者泌尿系统功能,其流程便捷,不仅可以常规检查患者机体情况,还可以用于诊断不同疾病,评定治疗效果。

尿液是终末代谢产物,它的形成过程为血液经由肾小球过滤,由肾小管与集合管再次吸收与排泄,进而形成尿液,尿液成分与属性能够体现机体代谢状况,而尿液成分与属性又会受到机体组织功能状况的干扰[3-4]。尿液检验是常规检测内容,也被称作尿液分析,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尿液的物理性状、尿液的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尿液检验的优势就是成本低、无痛苦、及时,有利于尽早开展治疗[5]。尿液检查本身有着很大作用,如用作诊断泌尿系统的参考、作为诊断消化、血液、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参考依据、作为监测药物、毒物的指标[6-7]。

尿常规检查主要检查以下项目:①尿液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②透明程度:正常尿液基本是清晰透明,若长时间放置,就会有轻度浑浊现象[8]。③pH值:正常尿液呈弱酸性。④核查细胞:检测正常尿液会发现少量红细胞与白细胞,若含量过大,说明患上某类疾病[9]。⑤管型:检测尿液中是否包含圆柱状蛋白聚体,正常尿液中是不存在的[10]。⑥蛋白质:正常尿液中,会包含少量排出的蛋白质。⑦尿比重:尿比重会受到年龄、饮水量等因素的干扰。⑧判定尿糖属性:正常尿液中,含有少量葡萄糖。

试纸法的检测原理是借助氧化后的显色反应,检测患者受损红细胞的状况,评估尿液所含的红细胞水平[11]。血红蛋白被氧化后,色泽就会变化,据此可知,若患者尿液色泽不变,就表示尿液中不包含红细胞,若色泽改变,说明尿液中包含红细胞。利用尿液内包含的肌红蛋白分子判定检测结果的性质,若血红素凝集成团有活性说明为阳性,反之为阴性。镜检法又被称为离心法,即借助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尿沉淀层情况[12]。此检测方法的不足是仅能检测没有被损伤的红细胞的情况,所以,无法依据红细胞状况评估判断患者肾脏受到损伤的状况。在使用镜检法时,会将白细胞与红细胞水平纳入考虑范围,以提高判定肾脏受损与肾脏功能的准确度。

镜检法与试纸法是常用的检测尿液标本的方法。医务人员的检验技能直接决定镜检法的检测精准度。试纸法操作便捷,有着较高的检验灵敏度,但是会有许多因素对其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具体如下。

第一,没有有效地清理材料。一次性尿杯、试纸条都属于尿检的材料,若未彻底清洁,就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准度。为了提升检验结果的精准度,就需要确保尿液分析仪的质量,定期对尿液分析仪进行维护与校正。还需要严格依据说明书规定,存储试纸条与应用试纸条,从而更好确保试纸条性能,避免试纸条受潮、过期而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13]。

第二,标本不纯正。采集标本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把一些杂质混入到标本当中,就会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特别是试纸检测法,此方法有着高灵敏度,需要较高质量的标本,标本不纯正就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14]。所以,被检测样本质量要高。

第三,样本未合理存储。①标识不清楚。尿液检验标本众多,在运输标本当中,送检人员务必要把与患者相符的标签粘贴至对应收集样本的器皿之上,并标注患者基本信息,避免样本被混肴。②细菌干扰。存储与运输标本当中,未完全密封存储环境,或未及时送检样本,使样本中产生诸多细菌反应,干扰检测结果。③样本存放太长时间。样本不能长时存放,否则会被多种因素所损坏,如光照分解、蛋白变性、细胞被溶解。因此,应当及时将标本送到实验室,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

第四,患者机体含有过高维生素C。如果含有过高的维生素C,标本中的尿糖水平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还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最终致检验结果呈假阴性。

当然,检测尿液的目的就是掌握患者肾脏功能状况,如果尿液检验中发现蛋白,就说明患者肾脏功能被损伤,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尿检结果,同样,病变部位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管型。尿液检验主要包括以下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蜡样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细颗粒管型。检测女性患者的尿液时,因为许多患者患有阴道炎,这就使得大量细胞与分泌物混入到尿液当中,极易导致尿液检验结果有较高的假阳性概率;而尿液长时间滞留膀胱中,或者没有及时送检,以及外界因素干扰尿液,都会破坏尿液内部的白细胞,这样以来,就会使得尿检结果呈假阳性。康晓莲[15]研究发现,试纸法可能有漏检现象,有10%的误诊率,且漏诊率高达50%。

本研究采用试纸法与镜检法检测参与实验人员的尿液样本。试验结果显示,试纸法和镜检法检出的阳性比率,无显著差异。据此可知,为确保尿检结果精准度,纯粹的试纸法或镜检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而试纸法联合镜检法进行尿液检测,则可以提升检测效果。

总之,尿液检验可提供参考数据给医师以掌握患者的肾脏状况。依据尿检结果中的蛋白状况,判定有无患上某种疾病。试纸法与镜检法都是常用检测尿检的方法,但是主观或客观因素会给纯粹的某一检测方法带去影响,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而将试纸法与镜检法联合应用,可以较好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减少潜在隐患,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管型试纸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布置型式对动力管道异常大位移影响计算
装配式管型、箱型通道与现浇箱涵造价对比分析
血糖试纸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跟踪导练(三)
关于一种尿液中有形成分保存方法的讨论
血糖试纸不要放进冰箱
三极管在春季高考中的考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