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微血管减压术的运用评估

2020-03-10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2期
关键词:面肌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曾 光

(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面肌痉挛(facial spasm,HFS)的主要症状是面部其中一侧表现为不自主抽搐,而这种症状发病时间不规律,发病程度也不相同,当患者感到疲倦、精神状态紧张等时症状会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三叉神经痛是发生在某一侧面部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一种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主要症状是面部剧烈疼痛,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疼痛时间不等,数秒或数分钟都可能,不发病时与正常人无区别。而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临床上不常见的疾病,病因主要是面神经或者三叉神经的颅内段神经被血管挤压,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短暂、容易反复等特点,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当前,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常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此方法治疗效果好,患者恢复好。本文现将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微血管减压术的运用效果汇总成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回顾性方法的分析原则,取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2例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在17~45岁,平均年龄(32.14±4.3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5±2.90)年。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临床经过详细的检查,资料完整,并且具有相关病史及治疗资料;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对本试验中的药物过敏者;③对患者疾病病情或状况评估后,不符合本文手术方案治疗条件;④患有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⑤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意识认知不清,不能配合研究者;⑥患者及家属因顾虑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参加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侧卧位,头向前屈,适当抬高20°;于患侧枕下乳突位置处作6~8 cm的切口,骨窗开颅,直径为3~4 cm,直至横窦,外侧到乙状窦边缘;K形切开硬脑膜,悬吊;在显微镜下,打开桥池侧翼锐性。释放脑脊液,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分辨面神经或者三叉神经;自神经根部到远端,进行锐性分离;将三叉神经或者面神经周围的蛛网膜进行解剖,寻找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在动脉与脑干、神经间放置Teflon棉片,并采用生物蛋白胶进行固定。待无明确的出血后,严密缝合硬脑膜、肌肉及皮肤各层。

1.3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治愈:患者疼痛感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发病减少、疼痛减弱;无效:患者疼痛等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方法,在术后2周时,根据表中的4个维度(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20个因子的具体内容来评分,5分代表非常满意,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计算每个因子的得分,总分4~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组间录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前后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率(%),利用χ2或Fisher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愈14例,显效24例,无效4例,有效率90.48%(38/42)。术后,2例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及暂时性耳鸣,3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头晕等,无须处理,可自行缓解。1例患者出现唇周轻微疱疹,经抗病毒及激素治疗,疱疹消失,半月后疼痛完全缓解。所有患者无面瘫、颅内血肿及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无死亡致残者。随访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复发率2.38%。

2.2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术后2周,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3 讨论

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干部位存在血管压迫的现象,因此,在治疗中需对血管压迫进行治疗[4-5]。而微血管减压术是当前广大外科手术医师所接受的治疗方式,该手术利用血管与神经间的关系进行手术分离解剖,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的伤害[6-7]。导致面肌痉挛发生的主要病因是小脑前后下动脉挤压神经,三叉神经痛则主要是发生小脑动脉挤压神经,文献表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动脉压迫比治疗静脉压迫的效果更优越,所以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会更好[8-9]。微血管减压术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其优点不仅可以改变局部血管压迫神经的情况,同时也不会破坏三叉神经感觉的传导作用,所以维持了正常的面部感觉。当前常用的植入材料有患者自身组织,包括肌肉片、筋膜及Teflon、Ivalon海绵等,自体组织容易被吸收,而Teflon棉片的质地较柔软,且容易放置,并不容易吸收,加上不变形,效果较好[10-11]。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达90.48%,生活质量评分为(115.03±9.56)分,说明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有所有改善,值得临床推荐。

微血管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有面瘫、听力障碍,其次为脑脊液渗漏、小脑损伤、颅内出血、感染等。其中听觉障碍属于严重并发症,需对造成听力下降或者丧失的原因进行明确,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术中牵拉小脑的力量和持续时间会影响小脑损伤的程度,为了确保乳突后骨窗能够充分显露乙状窦起始部,可沿着岩-幕下颞骨边缘深入,并不需要过度牵拉小脑。此次数据调查显示:微血管减压术后无面瘫、颅内血肿及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表明手术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有较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少,生活质量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面肌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