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产妇采用中医经络按摩联合中药熏蒸仓护理的价值

2020-03-10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2期
关键词:缺乳分泌量熏蒸

田 静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部分女性在哺乳期内会出现乳汁缺少情况,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包括饮食、情绪、过度疲劳、乳房发育不良等[1]。此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整个哺乳期,特别是产后2~3 d或者半个月中。近几年随着高龄产妇、剖宫产率、孕妇妊娠期间精神紧张和营养不均衡等情况的增加,产后缺乳产妇占比逐渐增加。母乳是婴儿的天然食物,能够供给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热量[2]。母乳中有较为丰富的磷、钙等物质,对婴儿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含有的免疫球蛋白还有助于增加其免疫功能,进而有效预防和避免慢性病和传染病[3]。通过母乳喂养可以增加母婴亲密度,加速婴儿心智和大脑的发展。同时,产妇经母乳喂养还能在一定成程度上加速子宫恢复。给予母乳喂养的上述优点,需要对乳汁缺少产妇进行催乳操作。因此,本次研究选择了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产后门诊治疗的产后缺乳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中医经络按摩联合中药熏蒸仓护理应用于产后缺乳产妇的效果展开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产后门诊治疗的92例产后缺乳产妇,按照不同的催乳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即试验组(n=46)和对照组(n=46)。入组标准:以上产妇全部相符产后缺乳相关诊断标准[3],其中乳汁分泌量能够满足婴儿67%的需求为轻度缺乳;乳汁分泌量能够满足婴儿33%的需求为中度缺乳;无乳汁分泌量为重度缺乳。以上两组患者全部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详情,同时该研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排除合并精神意识严重异常患者、产后严重并发症患者、乳房疾病患者。试验组产妇年龄25~37岁,年龄均值为(30.70±2.40)岁;平均病程为(2.98±0.21)d;10例经产妇、36例初产妇;12例剖宫产、34例阴道分娩;产后缺乳情况:4例重度、17例中度、25例轻度。对照组产妇年龄26~37岁,年龄均值为(31.20±2.70)岁;平均病程为(3.11±0.37)d;14例经产妇、32例初产妇;13例剖宫产、33例阴道分娩;产后缺乳情况:5例重度、18例中度、23例轻度。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进行普通乳房按摩。当产妇分娩后及早对产妇进行开奶,指导患者和新生儿接触,帮助新生儿吮吸母乳;指导产妇如何正确母乳喂养,每日按摩乳房两次,每次持续20 min。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产妇进行中医经络按摩联合中药熏蒸仓治疗,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中医经络按摩:协助产妇更换为平卧位,之后检查其全身、乳房、情绪;进行按摩前无须进行双乳热敷,选择乳中、乳根、天溪、天池、玉堂、少泽、极泉、膻中等穴位进行点按推拿,并在双乳上涂抹少量介质油,两手轻缓握住产妇乳房,由乳房根部以五指或大鱼际逐渐按揉至乳头方向,持续按摩5 min。若发现产妇乳房存在肿块,则需避开并由柔软位置进行按摩,对乳腺管以拇指进行单方向推拿,进而增加乳汁分泌量。②中药熏蒸仓:检查、确定患者缺乳的类型,选择相应的中药,如艾叶、贝母、白芷、益母草、干姜、通草、当归、王不留行、路路通、黄芪各30 g,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粉或熬成药液,放置于熏蒸仓专用药槽内,放置好后启动机器,当熏蒸仓有热气冒出后,护理人员对舱内温度进行检查并调节,保持最佳适宜温度为40~45 ℃,确定熏蒸仓内温度无任何异常情况后,指导产妇褪去衣物,在仓内坐立,询问患者具体感受,熏蒸时间约20 min。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产妇的变化,一旦发现产妇有任何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止操作。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①对产妇乳房充盈情况进行评估[4],标准如下:产妇乳房出现肿胀、自动溢出乳汁为6分;轻缓按压乳房会分泌乳汁为4分;用力按压乳房会分泌少量乳汁为2分,用力按压无任何乳汁分泌则为0分。②记录两组产妇泌乳量、乳汁初次分泌时间、补授乳量。③对本次护理效果进行评估[5],标准如下:乳汁分泌量明显提升,可完全满足婴儿需求为显效;泌乳量有所提升,但仍需配合代乳品才可满足婴儿需求为有效;护理后患者未出现泌乳量明显增加情况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选择统计软件SPSS21.0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护理有效率和乳汁初次分泌时间比较 在护理有效率上,试验组为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乳汁初次分泌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补授乳量、泌乳量、乳房充盈评分比较 在补授乳量、泌乳量、乳房充盈评分上,护理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的护理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补授乳量、泌乳量、乳房充盈评分比较()

表2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补授乳量、泌乳量、乳房充盈评分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知识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母乳喂养,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病死率,还能够为婴儿提供发育必须的营养,其受益时间甚至能够延续至成人期。母乳中存在多种丰富的营养物质,乳制品无法取代此种自然营养品,母乳能够显著增强婴儿免疫力,除此之外,经过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妇恢复子宫,并将体内毒素排除。但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提升、高龄产妇的逐渐增加等因素,产妇正常泌乳量逐渐减少,导致产后缺乳情况显著增加[6]。产后缺乳情况在产科较为常见,这会影响产妇的信心,再加上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机体虚弱、产后出血、体质、药物、乳腺因素、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加重此种情况。这就需要及早予以产妇相关护理,增加其产后乳汁的分泌量。临床针对此种情况常开展产妇饮食指导、早吸吮、早接触、母婴同室、乳房按摩等催乳操作,但是此种操作方案效果一般,无法显著增加母乳分泌量,分析原因,主要是产妇分娩后机体较为虚弱,机体疲惫感较为强烈,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儿每日吮吸频率,从而减少早期泌乳量,进而出现早期泌乳失败[7]。

产后缺乳在中医学中最早记录在《诸病源候论》中,据该书记载,引起乳汁缺乏的主要因素为分娩过程中羊水、血液流失,引起产妇津液暴竭,最终导致津血匮乏而无乳汁产生的情况[7]。此种情况的临床特点主要是产妇乳汁全无或者极少,无法满足婴儿的需求。产生此种现象的相关机制均为化源不足、肝气郁滞、乳络阻塞引起的而无乳可下,根据以上情况可将此种情况分肝郁气滞型以及气血虚弱型。其中气血虚弱型主要是指气血两虚,因分娩过程中丧失大量血气,而机体无法生化血气,冲任气血匮乏,最终导致化乳失败;肝郁气滞型主要是产后情绪异常,导致气血受阻,进而阻塞乳汁运行以缺乳[8]。临床中医学中针对此种情况常开展中医经络按摩和中药熏蒸[9],大多数产妇的乳腺管会出现阻塞情况,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按摩,能够有效疏通产妇乳腺管,此外进行穴位按揉还能够增加婴儿吮吸顺畅度,进而明显增加乳汁量。对产妇乳根、少泽、膻中等穴位进行有效按摩,能够促进血运、滋养血气、调理肝气、通经下乳[10]。按摩乳房还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泌乳素,增加乳汁分泌量。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熏蒸仓在临床中使用频率逐渐增加,通过此种治疗方法能够熏蒸产妇全身,使机体吸收药物蒸汽,充分发挥药效,进而加速周身血液循环,调节微循环的同时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产妇进行普通乳房按摩,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产妇进行中医经络按摩联合中药熏蒸仓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乳汁初次分泌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补授乳量、泌乳量、乳房充盈评分上,护理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予以产妇中医经络按摩联合中药熏蒸仓,能够明显增加产妇周身血液循环,起到舒经通络、滋养血气、通经下乳作用,改善泌乳情况,并显著增加乳汁分泌量。

总而言之,中医经络按摩联合中药熏蒸仓护理应用于产后缺乳产妇能够明显提升乳汁分泌量。

猜你喜欢
缺乳分泌量熏蒸
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乳汁分泌时间及分泌量的影响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中医体质辨别对产后缺乳、积乳等产后不良症的研究进展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熏艾草
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荷尔蒙决定的一生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