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3-10 10:55宋爽爽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2期
关键词:缝隙心绞痛冠心病

宋爽爽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四科,辽宁 大连 116033)

冠心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加上该疾病的发展趋于低龄化,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增的趋势,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临床医疗需求也不断增大,因此临床必须对冠心病诊疗保持高度重视[1]。若患者未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还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可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2]。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治疗冠心病的特效药,大多都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及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为主[3]。因而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措施的作用也不可忽略,有效的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医疗理念的不断改进,在护理领域中,逐渐开始广泛应用无缝隙护理措施[4]。为了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就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均为大连市中心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与对照组(n=50,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有50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龄为58~83岁,平均年龄为(68.79±11.82)岁;体质量为46~58 kg,平均体质量为(52.31±2.79)kg。对照组患者为50例,其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为(68.82±11.78)岁;体质量为45~57 kg,平均体质量为(52.28±2.82)kg。患者纳入标准:①无精神疾病者,言语意识清晰,能进行良好沟通交流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者;②存在全身性血液性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如分析其检测结果、了解生命体征等情况,同时给予患者常规健康宣教,为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及饮食指导等。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在护理措施开展前,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建立无缝隙护理小组。每个小组中分配3名临床护士,1名护理小组组长及1名责任护士。小组由护士长及责任医师共同管理。每名患者安排6~8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无缝隙护理。第二,制定合理的无缝隙排班制度。可采取三班倒的排班方式,确保每组护理人员每轮工作时间为8 h。为了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给予患者更好的全天候护理,合理的排班制度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三,在收治患者入院后,无缝隙护理小组成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检查结果,了解患的病情发展情况、心理状况、文化程度、健康需求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对自身的病情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能保持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在与患者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当保持耐心,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指导患者的生活、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同时积极开展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越轻。②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状况: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进行评估。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心绞痛状况越好。③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即心绞痛及心力衰竭。④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分值在0~100分,满意:100~81分,比较满意80~61分,不满意<61分[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 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为(8.51±2.16)分,SAS评分为(10.17±1.86);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15.72±3.41)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18.51±4.09)分,研究组的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心绞痛状况 研究组患者的SAQ评分为(89.51±10.69)分,对照组患者的SAQ评分为(70.08±9.24)分,研究组SAQ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患者中,发生心理衰竭的患者有1例、心绞痛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心理衰竭的患者有2例、心绞痛者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如今还有朝着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有相关研究发现,冠心病多发于年龄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男性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女性,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6]。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受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造成患者的动脉内皮受损,动脉内膜层中积聚脂质,引发动脉壁出现慢性炎症,造成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而引发[7]。临床上,将冠心病又分为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2种。患者在发病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心前区疼痛,多属于压榨性疼痛及发作性绞痛。也有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肩颈部的疼痛、腹痛、牙痛等。若患者在发生冠心病后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严重还会造成患者出现死亡。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有介入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内科药物治疗等治疗方式,但主要的只要目的是以控制住患者的病情发展为主,而尚无治愈的特效药[8]。而冠心病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心绞痛等症状,症状易反复发作,且该疾病又较难治愈,会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病变所在部位、动脉血管壁的病变程度、器官受累情况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预后效果。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病症的折磨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一些患者可能出现焦躁、担忧等情况而抗拒治疗。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搭配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过去常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但在该种护理方式下,无法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而患者的症状又可在全天候发生,一些患者在症状发作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导致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9]。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能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护理,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可有效减少临床意外、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无缝隙护理模式下,对优质护理、个性化护理等护理措施进行了优化整合,首先成立的无缝隙护理小组,来给予患者全方位、全时段的护理[10]。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及时调整适合患者的护理措施,通过采用无缝隙的排班制度,患者能在治疗期间得到更好地护理,使患者的临床治疗得到可靠的保障,且能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SAQ评分研究组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从心理 生理及舒适度方面的应用,能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症状大大改善,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对于患者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缝隙心绞痛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雨的缝隙
心绞痛
空中翱翔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乐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