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蒸高等师范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2020-03-11 16:34王新梅
甘肃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师范学校师范大学

王新梅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甘肃 金昌 737100)

李蒸曾任北京大学教师,南京中央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等职务。1932 年至1945 年,李蒸任北平师大、西北师范学院校长、院长,在校时间达14 年之久,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迄今为止,学界对李蒸教育思想研究成果较少,已有成果大多集中在民众教育思想与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两个方面。因对史料占有不够充分,对史料分析不够系统深入等原因,以往对李蒸高等师范教育思想研究只囿于表面肤浅的梳理与总结,缺乏对其高等师范教育思想整体性、内核性的把握与揭示,缺乏将其思想看作一个系统,将高等师范教育思想放置其中的既有联系也突出特色的细致分析,也缺乏将其高等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理路诠释。基于此,本文在丰富史料的支撑下,系统全面梳理了李蒸在特殊时代与社会背景下高等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内涵,以及实践探索的拓展与深入。

1 高等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

“任何思想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的物质生活根源。”[1]一位杰出教育家思想体系的形成也是在特殊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不断行动与实践,不断检验与修正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的。李蒸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同样遵循这样的轨迹,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他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与其教育整体思想之间的复杂联系;另一个是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在特殊社会背景下不断由行动而丰富的过程性。

1915 年,20 岁的李蒸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四年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日常的教育教学反思使得李蒸愈发感到学识不足,后通过考试,借助河北省官费支持,赴美深造。1923 年,李蒸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修乡村教育,1924 年取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后完成论文《美国单师制学校组织之研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李蒸曾坦言美国求学的这段经历使他收获颇丰,进步很大。事实上,当时杜威执教哥伦比亚大学,对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李蒸对教育的体认。何谓教育?李蒸相信:“‘教育即是生长,即是生活’及‘教育是继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教育是满足生活的程序,自幼至长,自生至死,皆在教育之中。”[2]在他看来,教育是促使生活不断甄于完善与美好的活动,若放在人类历史变迁的长河中考虑,教育是可以促使一代代民众不断继承与延续文化,不断改造与创新文化的过程,这就是李蒸体会到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对经验不断改造”的真实内涵。他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就是在上述教育观的指引下建构起来的。

2 高等师范教育思想的内涵

2.1 “无师范教育,便无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性

19 世纪20 年代初期,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纷纷提出“升级”要求,除北京高师仍保持师范特色升级为师范大学外,其余各高师均升级为普通大学。“至此,存在十年之久的高师随之破产。”[5]学界以北京大学与北平师范大学为两大阵营展开了师范大学存废之争。北大一派认为师范大学与普通大学没有本质区别,不需要单独设立;师大一派则坚决反对裁撤师范大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32 年李蒸就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着意强调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性。

李蒸强调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即“普及教育,阐扬文化。”[6]从“普及教育”方面看,1932 年,李蒸在北平师大30 周年纪念日演讲提出“无师范教育,便无教育”[7],在他看来,师范教育是国民教育之母,甚至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与保证。因为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要提升教育质量,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师资,良好的师资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8]1933 年,北平师范大学重新修订了《组织大纲》与《学则》,规定学校的办学目标为“造就中等学校与师范学校师资为主,并以造就教育行政人员及研究教育学术与适应于教育之专门技术为辅。”随后李蒸又补充说:“师大乃专为培养教育人才而设。尤其是中等学校的教师。”[9]西北师范学院的办学目的也是“养成中等学校之健全师资。”[10]可见,培养教育人才,充实中等学校师资乃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目的,中等教育师资充裕,普及教育才有希望与可能。

从“阐扬文化”方面讲,李蒸认为:师范生任重而道远,对于国家与民族负有传递文化的重任。教师在文化传递中的作用体现为培养国民继往开来的能力,从而保证本国文化的传承与绵延。特别是近代以来,师范教育得到各国的重视,被称为精神国防的堡垒,实际上保证了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延续。应该说,李蒸对高等师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深刻的,“普及教育、阐扬文化”,不仅揭示出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教育人才的主旨,而且从更高层面阐释出高等师范教育对于保持与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2.2 “学术统一与服务社会”:高等师范学校的使命

李蒸认为高等师范学校也和普通大学一样,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但是,高等师范学校三大职能的内涵又与普通大学泾渭分明,存在明显的区别。

蔡元培曾提出师范教育应该“学”“术”并举。所谓“‘学’兼具知识、学理、研究、理论之意,‘术’强调能力、经验、技能、应用之味”,师范教育,实应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以“学”养“术”,以“学”促“术”。[11]李蒸的看法与蔡元培同出一辙,也提倡“学”与“术”的统一。1930 年,李蒸在北师大成立28 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师范大学的目标:“其一,为培植优良师资,特别是中等学校师资;其二,研究高深学术,特别是教育学术。”[12]1934 年,李蒸执掌北平师范大学后又重申了上述观点,他说:“吾校今日之主旨,一方面须培养中等学校优良师资,而另一方面,又不敢懈于高深学术之演进:盖顾名思义,‘师范大学’四字,对此两方面实应兼营并进,不容有所偏重。”[13]

李蒸特别注意高等师范教育对教育学术的研究与推动。在他看来,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依附于心理学。同时,教育学也不是社会学的分支,而是社会科学的一种。[14]因此,开展专门的教育学研究是必要的。1933 年,北平师范大学成立研究所,李蒸明确指出:“教育学术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教育目标,如何设定一个为人类公共福利发展所需用的教育理想,是教育研究的重大问题。第二是儿童研究与成人研究,具体为儿童及成人生理心理发育状况,智力差异,社会经验差异等等。第三是教育方法,就是如何引导天真儿童逐渐进入理想境界的问题。”[15]抗战时期,北平师范大学整体西迁,合并归入西安临时大学,后更名为西北联大,随着联大的不断解体,独立为西北师范学院。虽然西北师范学院只是高等师范学院,地位不及原北平师大,但是李蒸对高等师范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位与要求并没有改变,西北师范学院下设师范研究所,并于1941 年开始招生。

李蒸曾说:“大学的功用不只是研究学术,尚需同时顾到社会服务。学生不仅要有研究能力,还应有服务社会的经验。”[15]按照他的观点,高等师范学校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应着力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经验与能力。抗战期间,李蒸呼吁师范学生要服务社会国家,通过教导普通民众习得生活常识,锻炼民众体魄,激发民众国家民族意识,切实提高抗敌御侮的能力。[16]西北联大解体后,李蒸又积极鼓励西北师院学生为西北开发与建设服务。他说:“诸君当以西北为服务领域,下定决心,争先恐后。”[17]

总之,高等师范学校培养的是教育人才,研究的是教育学术,服务社会的方式也主要通过师范生对民众的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对社会风气的改变来实现。

2.3 “要培养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

1943 年,西北师范学院成立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毕业。李蒸在毕业典礼时语重心长地说:“希望诸位认识时代。这个时代是中华民族发扬复兴的时代。在教育界服务,要做一个教育家,而不是一个教书匠和技术工人。”[17]李蒸作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界翘楚,目光远大,认为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的人才都应该立志成为教育家,即便成不了教育家,也应有教育者的品格、素质与担当。

教育者首先当有端正高尚的品德修养。1936年,李蒸在北平师范大学与新生座谈会上,对新同学提出殷切期望,在讲到师范生应养成高尚品德时,他说:“高尚品德不是一般的所谓清高,而是一种能表现高尚行为的人格。”李蒸教育学生要有自信,诚实可依,遵守诺言,要勇敢、见义勇为,有责任心,有担当意识,工作学习都须认真,不能敷衍了事,对待国家民族忠心耿耿,平时生活中要多与人为善、共同合作,不能欺凌弱小[18],要力争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其次,教育者应具有专业精神,要具备特殊的性格、修养与态度。教育者最基本的条件是爱、敬、信。教育目的中很大的一部分是爱,因为有爱才会产生兴趣,首先要爱儿童,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师生间相互有爱,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所谓“敬”就是专一,是对教育事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与专业的兴致,是一生不畏贫寒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与意志。所谓“信”是指师生间相互的信任与信赖。师生互信,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9]李蒸要求高等师范学生都应对教育事业富有热情,要尊敬它、信赖它,要在教育生涯中慢慢历练,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他说:“教育事业是精神事业,有专业精神,方能安心服务,不至见异思迁。”[20]教育专业精神的培养必须要有特殊的环境,这种环境就是高等师范学校朴素厚重的校风与文化传统。李蒸认为:“高等师范学校有独特优良之校风,一进校门,立即感到‘空气不同’,若在校内居住读书,受到熏陶,则有形无形之中能在精神上发生重要变化,所谓‘变幻气质’是自然而然的结果。”[21]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耳濡目染,师范生才能养成专业精神。

第三、教育者还必须经过师资专业训练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李蒸提出:“师资专业训练包括修习普通及专门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实习,及生活训练四个方面。”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常识,普遍涉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中等学校教师更应该以中学课程为根据,夯实专业基础。作为教师必须深刻了解教学实习是在附属中小学等参观、见习与试教,锻炼教学技能。对于师范学生的生活训练,也与普通大学学生有所区别,着重加强管理,培养学生有秩序、守纪律、奉公守法的习惯。[22]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李蒸对高等师范教育体认深刻,立意高远,他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体系完整而独特。在他看来,高等师范教育不仅为国家培养教育人才,担负着“普及教育”的重任,而且更在民族文化传递与沿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他眼中的高等师范学校从来不比普通大学等级低,而是同普通大学一样都拥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的是品德高尚、拥有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教育人才。与此同时,李蒸始终谨慎厘定着高等师范教育与普通大学的区别,认为高等师范教育具有独特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甚至校风传统也与普通大学差别迥异,而上述提到的高等师范学校的三大职能更是与普通大学貌合神离,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与意义。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师范学校师范大学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高申作品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谈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互动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