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争议之难 解职工所忧 创新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2020-03-12 11:29
工会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永川法律援助总工会

以补齐短板为突破点,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积极围绕工作体系、基础设施、人员力量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满足新时代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是补架构之短,夯实组织建设。针对原有工作体系不够健全、人员力量薄弱等问题,配齐配强调解委员会班子,由区总工会分管领导兼任主任,增配副主任2名,分别由区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和区律工委主任(律协会长)兼任;增配委员4名,分别由区人力社保局调解仲裁科科长、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和律师代表兼任;明确1名取得仲裁员资格的工会干部担任专职调解员,并增配兼职调解员10名(其中律师6名、法律工作人员4名),在每个工作日安排1名律师在调解室值班,确保职工认得到门、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二是补基础之弱,规范日常运行。加强调解委阵地建设,将调委会办公室从原重庆石松律师事务所迁入新修建的区职工服务中心综合大楼,使办公面积扩大两倍。在调委会设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作为专门办事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制定了一图(调解工作流程图)、三表(工作组织网络表,近期调解案件进度表,调解案件统计表)、五制度(矛盾排查制度,纠纷登记制度,隐患报告制度,案件回访制度,卷宗档案制度)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流程,进一步促进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

三是补经费之缺,强化物质保障。加大经费投入,2017年以来,区总工会共投入专项资金18万元用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并由区总工会进行预算,按照100元/天的标准,对值班律师给予坐班补贴;对调处的劳动争议案件按照750元/件的标准给予办案补贴;仲裁诉讼结案的援助案件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后台审核为准,分别给予每件1000元、1500元、4000元不等的办案补贴。对于划拨的经费严格审核把关,每年底由区总工会安排实施经费审查,并纳入上级组织巡视检查范围,确保做到专款专用,最大限度提升经费使用效率,为开展维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以健全网络为着力点,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优势

坚持“长、宽、高”相结合,构建多渠道、广覆盖的立体式预警、调解、诉讼网络体系,努力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优势。

一是突出关口前移,拉伸劳动争议预警“长度”。在全区23个镇街和规模以上企业中,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明确基层工会和企业工会主席为调解联系人。对于出现劳动关系紧张或发生群体性争议苗头时,由联系人在第一时间向所在街道工会报告,街道工会汇总后第一时间报告区总工会,形成纵向到底的劳动争议预警线,及时掌握各类苗头性信息,加强事前预警和源头预防。调解委员会依托街道工会,每月开展一次劳动关系形势分析会,把握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制定预案,确保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纠纷预警及时有效、调处有力。

二是加强过程管理,拓展争议调解覆盖“宽度”。根据劳动争议纠纷的大小、涉及人员的规模等因素,先后制定出台《重庆市永川区总工会劳动争议案件分级调解实施细则》《重庆市永川区总工会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委托调解的实施方案》等三项工作规则,综合运用及时调解、指定调解、简易调解、一般调解、联合调解等5种方式,分级负责、区别对待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协调。截至2020年9月底,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786件,涉及标的额达1.69亿元。

三是开展法律援助,提升职工群众认可“高度”。抓住职工权益维护的主要对象、重点环节和关键问题,通过来信来访、法律援助、外出维权等方式,切实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近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25件,为1469名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652.155万元。从受援群体来看,农民工援助案件682件,占总数的82.66%,该受援群体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对象;从承办结果来看,胜诉率为87.96%。今年,针对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职工劳动争议调解案件增多的实际,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55件,现已办结176件,其中调解结案44件,仲裁诉讼结案132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364.48万元。此外,坚持走出去为永川籍外出农民工维权,深入广西、山西、青海、宁夏、云南等地,为本地农民工追讨欠薪、工伤工亡赔偿金累计达4000多万元。

以能力提升为切入点,增强劳动争议调解实效

实施宣传发动、理论培训、实践锻炼“三轮驱动”,不断提升劳动争议调解队伍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增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实效。

一是搞好宣传,多管齐下造氛围。利用宪法宣传日、节假日、农村赶场等时机,在人员密集的社区、镇街、广场等地开展各类维权宣传咨询活动。将维权热线、维权内容制成联系卡,发放到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手中。运用《重庆日报》、永川电视台、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多渠道宣传发布信息,扩大维权工作的知晓度。截至日前,共计组织150余次专题活动,印发各类维权宣传资料8.74万份,登报20余次,新闻专题报道10余次。

二是开展培训,多向取经强素质。先后投入4万余元培训经费,组织22人次,到北京、杭州、西安、广州等地进行学习培训。加强与区内人力社保、司法、信访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通过内联外引、业务共促、培训共建等方式,有效整合区内资源。在工作中把普法工作与提高调解员、企业和职工整体素质相互结合,注重实效,达到解决劳动争议和提高企业和职工法制意识相统一。

三是实施演练,主动介入增实效。调解委员会定期组织专、兼职调解员深入企业,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职工座谈会、走访个别职工等形式,广泛听取职工对维权工作的意见建议。在实践中,创新维权理念,调整工作方式,变被动维权、事后维权为主动维权、事前维权,积极构建有司法保障支持、工会主导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劳动争议大调解新格局,确保将一些可能发生、激化的劳动争议案件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永川法律援助总工会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法律援助助力老年人维权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及改革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