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2020-03-13 07:25陈良东江文倩
医药前沿 2020年31期
关键词:抗核滴度免疫性

陈良东 江文倩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临床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自身抗体,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各种技术水平提高,临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自身免疫性疾病确诊率也明显提高[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鉴别诊断中,抗核抗体结果及其荧光模型属于重要筛选试验,但因抗核抗体靶抗原包含细胞分裂周期蛋白、细胞骨架、细胞浆以及细胞核等全部细胞及其成分,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抗核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那么抗核抗体谱同样也应该为阴性[2,3]。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通常会发现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抗核抗体进行初筛时,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但之后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抗核抗体谱进行测定时,结果却显示为阳性,这会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产生极大影响[4]。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2020 年2 月在我院诊治的158 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男性70 例,女性88 例,年龄5~90 岁,平均(59.98±8.88)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均抽取3~5mL 清晨空腹静脉血,保持30min 静置状态后,按照3000r/min 的速度行10min 离心处理,置于-20℃的冰箱中待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提供方为欧蒙(杭州)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每次试验均需设置阳性、阴性对照,检测结果采用BX43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日本生产),所有样本均以1:80 稀释,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为HP2 细胞和猴肝片中有特异性荧光出现,阳性样本再按4个滴度进行测定,分别为1:160、1:320、1:640、1:1280最终确定其为阳性样本的滴度[5]。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提供方为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可用来对AMA M2、核糖体P 蛋白、组蛋白、核小体、dsDNA、PCNA、CENP B、Jo-1、PM-Scl、Scl-70、SS-B、Ro-52、SS-A、Sm、抗-nRNP 等15 种抗体进行测定,测定仪器为EUROBLotOne 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德国欧盟生产)。

1.3 观察指标

分析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同时分析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经t、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抗核抗体测定结果分析

研究共采集158 份血样,共有18 份抗核抗体测定结果显示为阳性,阳性率为11.39%,抗核抗体滴度<1:80、≥1:80 且<1:160、≥1:160 且<1:320、≥1:320 且<1:640、≥1:640且<1:1280、≥1:1280 阳性分别占0.00%、11.11%、22.22%、38.89%、22.22%、5.56%,见表1。

表1 抗核抗体测定结果分析

2.2 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分析

158 份血样中,共有16 份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显示为阳性,阳性率为10.13%,抗核抗体滴度<1:80、≥1:80 且<1:160、≥1:160 且<1:320、≥1:320 且<1:640、≥1:640且<1:1280、≥1:1280 阳性分别占6.25%、6.25%、18.75%、37.50%、25.00%、6.25%,见表2。

表2 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分析

2.3 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

18 例抗核抗体测定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5 例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显示为阳性(2 例临床最终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均为阳性共14 例(13 例临床最终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测定结果为阳性的18例患者中,15 例最终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占83.33%;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显示为阳性的16 例患者中,14 例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占87.50%,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均为阳性的14例患者中,13 例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确诊率为92.86%。

3.讨论

临床上,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且与感染性疾病、其他系统性疾病具有高度相似性,故其临床诊断存在一定难度[6]。为了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自身抗体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且每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独特的自身抗体谱[7]。存在于血液中的高效价自身抗体便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临床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抗核抗体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自身抗体,属于真核细胞细胞膜、细胞质以及细胞核等各种组分自身抗体的总称,且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核抗体谱各异。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临床检测抗核抗体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应用率较高的一种的自身抗体筛查试验。抗核抗体常见荧光模式包括细胞质颗粒型、核着丝点型、核膜型、核仁型以及颗粒型等[8]。本次共采集158 份血样,共有18 份抗核抗体测定结果显示为阳性,阳性率为11.39%,且18 例阳性中,1:160~1:640 滴度患者居多。免疫印迹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型检测技术,具有结果判读方便、易自动化、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可对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多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进行同时检测,并且可长期保存膜条结果。本文中,抗核抗体测定结果为阳性的18 例患者中,15 例最终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占83.33%,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显示为阳性的16 例患者中,14例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占87.50%,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均为阳性的14 例患者中,13 例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确诊率为92.86%,提示临床为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确诊率,可联合测定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两者联合检测具有互补性,可减少临床误诊或漏诊。

猜你喜欢
抗核滴度免疫性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和ALT滴度与恩替卡韦疗效的关系
临床就诊患者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