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点亮“乡村梦”

2020-03-13 08:14
风流一代·青春 2020年1期
关键词:周强村支书村官

南京市六合区钱仓村的村民王阿姨,回忆起周强刚当大学生村官时的情景,她用了五个词形容:“皮肤白、有点腼腆、戴着眼镜、满身书生气,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后来年轻人流行说‘小鲜肉,我又给他加了一个。”

这五个词单独拎出来讲,都没有贬损之意,但是用到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位上,周强有些不服气。从2010年到2020年,为了打破这五个标签,周强带领六合区雄州街道的村民主动作为、开拓思路,在党建工作、大学生创业、村民致富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受其感召,村民们现在坚定不移地跟着周强干,并给他换了五个新标签:大学生村官、生鲜配送、社区O2O、生态农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忍”是基层工作的第一要素

“我身上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能忍,一个是胆子大,我把这‘俩当作我工作时的‘左右手。”周强说。

2014年9月28日,南京遭遇了史上雷电最多的一天,一天閃雷5000多次,平均每分钟3.4次。晚上9点多,持续性的大暴雨让南京河水水位暴涨5米多,超过了警戒水位。

“我家的大棚被淹啦!你们村干部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9点35分,六合区雄州街道种植基地,农户老刘种植的一个蔬菜大棚开始出现排不出水的情况,棚内水位迅速上升,他开始疯狂地给周强打电话。

当时,周强正带着怀孕六个月的妻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他们将要赶往禄口机场,接一位很重要的客户。一路上,他的手机响了很多次,他让妻子试着接通了几个。大概听清了问题后,周强立刻判断是排水站没电了,马上说了一个供电站的号码,并嘱咐农户快点打过去,“供电站离基地很近,只要打电话及时,一会就能供电。”

当天,高速公路电闪雷鸣、暴雨不断,信号始终不好,周强怕对方听不清,以防万一,又让妻子补发了一条短信。

第二天一大早,周强立刻赶去了老刘的大棚,“完全没想到,眼前是一片汪洋,什么也看不见。”见到周强,老刘立刻激动起来,突然从路边冲到了他面前,暴跳如雷地指着周强的鼻子就骂。换作任何一个人,这时都会跟他大吵一架,但是周强忍住了,“我知道他很激动,也很伤心,因为他的菜被淹了,有可能损失好几万元。”

周强没时间解释,迅速组织现场补救,召集同事从水利站临时调了好几台抽水泵,快速抽水。周边农户看到这一场景,也深受感动,纷纷上前帮忙,大家齐心合力,终于花了一天时间,把水抽干了。由于补救及时,80%的蔬菜都没有受损。这件事结束后,静下心来,老刘才发现周强当天晚上发的短信,懊悔不已。那件事过后,他就下定决心跟着周强干了。

回想起那天的场景,当时在场的其他村干部很佩服周强,说从来没见过像他这么能忍的人,但在周强心里,“忍并不是妥协,就是设身处地地想问题,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难题。”

替领导解压,扛下创业的重担

2011年9月3日,周强正在整理村里的党建资料,突然接到村支书的电话,听语气特别急,叫他马上回来一趟。周强蹬着自行车迅速赶到村委会,还没进门,就被告知全村唯一的一块18亩的大棚地承包者“跑路了”。承包人没给村委会租地钱,村委会就无法给百姓租金。当时村支书很着急,立刻让周强做两件事,一是紧急抢收30个大棚里的蔬菜,二是把这块地挂到网上出租。

周强记得很清楚,当时大棚里种着香菜、豌豆头、萝卜、青菜,为了加快采摘速度,他雇了8个村民,加上3个大学生村官,总共11人,他们花了一天时间采摘了1000斤左右的蔬菜。但是摘完后,还得卖,大家累了一天,谁都不愿意去。咬咬牙,周强独自骑着三轮车拉着菜连夜赶往距离基地20公里的江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从凌晨3点卖到早上7点。“菜是卖完了,但只卖了130元,连工资都不够发。”周强手里拿着钱,莫名有些心酸。

接连卖了几天,没赚上钱不说,还搭上了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村支书决定放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了租地上。一个月、两个月,其间也有很多人来看地,但都因为各种原由而放弃。眼看着村支书在屋里急得连连叹气,周强于心不忍,突然站起来说:“实在找不到人,我来做吧!”

刚听到这句话时,村支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不靠谱,因为他本人就是全国劳模,深知传统农业最重要的就是经验。但他很快又改变了这个想法,尤其是听到周强提出打造一个更年轻态的种植基地时,他觉得这才是年轻人回农村应该做的事。

2011年年底,周强得到了政府支持,租下了这18亩地,开始创业,他给公司取名为南京田原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时没有钱,他就向同是大学生村官的同事借,拍着胸脯打包票:“如果赔了,全算我的,如果公司做起来,就相当于你们入股,可以分红。”最终通过多方协调,他筹到了50万元,决定放手一搏。

困在农村,还是奋斗在农村?

在创业之初,周强的重心都放在了“旧貌换新颜”上,但他不知道,这一圈下来,几乎花光了他的钱。“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打造田原牧歌生态农场,所以把环境看得很重要,修完大棚,修房子,修完房子,再修棚外的葡萄长廊,一圈下来,就花掉了几十万元。后来又请了两个技术工,为了让他们有地方住,又盖活动板房,等一切准备就绪,钱就所剩无几了。”

“但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就是‘照本宣科来种地。”刚创业那会,周强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有专业的技术工和专业的科技书做支撑,种出来的蔬菜就应该是最好的。有几次,当地有经验的老农来他的大棚参观,恰巧赶上周强在给黄瓜施有机肥,凭着经验,老农好言劝说,有机肥遇高温后会很快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用土话解释,就是菜容易被“烧死”。“但是书上就是这样说的啊,理论就是这样的,我们就该这样做。”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周强都会用这句话反驳回去。

然而事实上,通过两年的种植,周强发现自己种出来的菜并没有比别人高一等,相反,因为自己刻意注重质量,使得产量大幅下滑。短短两年,他没有赚回来一分钱,到后期,甚至连工人的工资也发不出来。

那段时间,周强的压力极大,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放弃吧,付出了两年多的心血,实在不甘心;继续坚持,又没有资金支援。看着周强整天为了蔬菜大棚跑到外面筹钱,同是大学生村官的同事们也开始于心不忍,劝他:“要么算了吧!这两年你做的事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的钱就不要了。”听这话时,周强心里很感动,但也莫名有些失落。

2013年,恰巧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出台了新政策,每人每年可以免担保贷款10万元。得知这个消息时,周强很兴奋,他迅速约了两位做大学生村官的同事出来吃饭。饭桌上,周强推心置腹地讲了一番话,里面包含了这两年的努力、心酸,还有不甘心。但是没等他开口提需求,对面的两个同事突然一致表态:“啥也别说了,你做的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俩相信你,我们把钱贷出来给你用。”那个瞬间,周强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拿着30万元的“救命款”,周强再也不敢懈怠,开始仔细调研市场,寻找新的出路。通过多方分析,他最终发现,地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种。“我能做的就是去卖菜,搭建一个线下平價直销店,做点对点的直销配送,赚批发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额。”

顺着六合的沿街商铺,周强选中了一个170平方米的店铺。周强把它打造成了超市,取名为钱仓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店,“当时没有其他的想法,就是想让老百姓都知道,我们这里卖的都是自己种出来的蔬菜,菜更新鲜、价钱更便宜。”周强说。

教农民种菜,帮农民卖菜

回村后,周强也迅速改变策略,他把自己承包的30个大棚分给了6户农户,不要租金,只附加了一个条件:“种出来的菜只要保质保量,我承诺一律按市场批发价收购。”利用大学生村官的政策优势,周强还帮农户对接了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但凡遇到任何种植问题,农户都可以随时随地委托周强请专家们来免费指导。

令周强最高兴的是,开超市的第一年,他就看到了效果,营业额比自己种地时翻了10倍还多,高达100多万元,去掉所有的租金、人工费用,自己还赚了一二十万元。

后来,抓住市场的红利期,周强迅速在南京扩充钱仓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店分店,最高峰时多达17家。与此同时,他以钱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承包了更多土地进行蔬菜种植。截至目前,种植果树面积高达1200亩,同时带动了8户会员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228户协议农户年均增收约8000元,以及28个合作基地约3万亩蔬菜产区效益提升20%以上。

市场越大,人们的需求也就越多,周强在超市里又接连加入了水果、鲜肉、农产品等,线下蔬菜店摇身一变成了“菜篮子”,再一变成了“微菜场”。2017年,社区新零售兴起后,周强抓住商机,打造了“南京帮”社区生鲜O2O平台,支持线上交易、送货上门,让“菜篮子”正式走进了千家万户。

进入2019年,周强却一反常态,急流勇退,迅速将17家线下实体店缩减为5家,开始和社区里已有的各大超市做联营,作为第三方小店提供一条龙服务,“当时最大的考量就是节省了开实体店的成本,又保住了大批市场资源。”

未来,无论前途有多少艰难坎坷,周强始终会带着村民给他的五个新标签前进,“因为这代表着责任,也代表着回农村打拼的希望和动力”!

猜你喜欢
周强村支书村官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被离婚”女子如何捍卫自身权利
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女儿的猫
一碗天价面条
女儿的猫
葡萄熟了
葡萄熟了
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
我只是个村官